分享

第128篇:内在的自然

 邓笛 2022-10-27 发布于江苏

1

由于自然生态遭到了人类的严重破坏,这些年,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繁,癌症发病率上升。大自然开始了报复行动。人类终于醒悟,并开始懂得忏悔。

但是,人类对自己的内在自然的虐待却依然在进行。这个内在的自然亦即人的精神生态。同大自然一样,内在的自然也有它的自在性,也必须受到尊重,否则也会受到报复。

2

(黄帝画像)

从心理和生理来看,一个人的内在自然指的是人的七情六欲。

七情就是我们的喜怒忧思悲恐惊。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七情与五脏之间关系的详细论述:喜伤心(如范进中举)、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此外,悲同忧,伤肺;惊同恐,伤肾),七情过度都会伤及内脏。中医认为,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会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称为七情内伤。

关于六欲,东汉哲人高诱对此作了注释:“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根据他的见解,六欲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欲望。人的欲望往往也是无穷无尽,呈现一种“一山还比一山高”的状态,内心不断膨胀的欲望是内在的自然生态失衡的原因,也是人类痛苦的根源。

3

(林语堂生活照)

一个人的内在的自然生态什么样才算是和谐、平衡、美好的?

林语堂先生在《中国人的生活智慧》中说:“生活的最高典型终究应属子思所倡导的中庸生活”。他列举了清朝的李密庵的《半半歌》,描绘出这种美好的状态:

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

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

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

半耕半读半经廛,半士半民姻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

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

童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

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

我想,林语堂和李密庵已经通过人的外在表现把“什么是和谐、平衡、美好的内在自然生态”这个问题回答得很好了。

4

(程颢画像)

内在的自然生态也需要保护,这或许就是中国古人所说的“道”的修养。

先哲们认为,道是万物的来源,却不随着万物而增减。人到了静观的境界,能够平静地看待世间一切,也就超越了,成了真正的英雄。

内在的自然生态平衡的人,就像是一个人在闲散的时候,没有一样事情不是自如从容的,往往一觉醒来,东边的窗子早已被日头照得一片通红。在这样的心境下,静观万物,都可以获得心灵的乐趣,一年四季的变幻,皆为美妙的风光,让人赏心悦目,兴致盎然。在生态的道理上,大自然与人的内在自然是一样的。一个人,只要能够富贵而不骄奢淫逸,贫贱而能保持快乐,就称得上是英雄豪杰了。北宋理学家程颢有一首名诗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摘录如下:

闲来无事不从容,

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

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

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能乐,

男人到此是豪雄。

5

 (邓等灯自创瑜伽操练图)

内在的自然生态失衡,往往是由于情感受到了伤害或是欲望未能得到满足,就像是遇到了巨大的路障或是陷在意外的坑洼中不能脱身。你可能是财务出现了问题,或是情感出现了问题,或是身体出现了问题,又或是各种问题一块儿出现了。你被粗暴地调整到一个事先没有预见、没有计划、没有想要去的世界。任何人,在这些情况下,内在的自然都难免会失衡。

然而,有一样东西可以调整失衡的内在自然,那就是快乐。“快乐”是一个简单的词,清新如空气。它传递出的是纯粹的愉悦和满足。我的孙子,才几个月大,几个大人围着他转,为他服务。但是,他也会蹙眉头,哇哇地哭,痛苦状地扭动身子,表现出情感受到伤害或是欲望未能得到满足的样子。作为一个婴儿,他天生有自行调整的本领,会因为一个小小的事情就感觉很开心——比如,爸爸的手舞足蹈、妈妈的甘美乳汁、爷爷的嘹亮歌声、奶奶的温柔拥抱——失衡的内在的自然生态因此而重新获得和谐。

大人们也有这种本领,但是因为被岁月的老茧包着不那么敏感了,需要意识的介入才能将这种本领发挥出来。其实,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的事情,有很多,而且并不难获得!孩子们的笑声、泳池里清凉的水、跳蚤市场的闲逛、一次聚会、一本新书、一次壮观的日落。

我们要相信,我们有能力找到快乐,来平衡内在的自然——为眼下正有的快乐的事物而欣喜吧;深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地吐出来;平静地享受一杯茶或一杯咖啡;把脚搁到桌子上去;把盘着头发松散下来。

假如一周的七天中从来没有笑过,就应该着手调整内在的自然了,因为只有快乐,才能带来自尊,让灵魂重新获得安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