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在发生……

 亦可读书 2022-10-27 发布于安徽

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埃尔诺说:“一切事物正在以闻所未闻的速度被遗忘”,于是她要写“无人称的自传”;代表作《悠悠岁月》如此开篇:“所有的印象都会消失”,她所言的就是我们市井小民的一生。历史能记住的也是寥寥几个人的被扭曲删减的经历,传奇消弱了真实的力量,于是真实的记录何其重要!

“没有记录的生活是永远消失的生活”,我跟他们这样说并把这句话记在本子上以激励他们日日记录。(日记)

入学以来,收效不错,至少有七成以上的娃儿认真完成了。

娃儿日记我亦日记,再说,倡导者不为之就是撒谎的嫌疑。

于是,每日,我也絮絮叨叨繁琐的日常。我知道公众号上写这样的文字可能不大合适,但为了四十多个娃儿我也絮絮叨叨……

每天如此,时间一久,便成了习惯。于是每天也有一些朋友在阅读,也有家长和孩子一起读!

10月13日下课,刘睿希喜滋滋地把她的笔记本擎给我看:“张老师,您看,爸爸让我在您公众号上摘抄的好词好句!”

老师心里也喜滋滋的,每天流水账似的记录其实对学生是有“效应”的,不能做到全部,“一小撮”也是好的啊!

每天的记录很粗糙,一气儿写完,不修改,主要晚上瞌睡没有精力修改。不修改就有错别字但却是当时的“心理真实”,改了,也就有了“雕琢”的痕迹了。当然,这是美其名曰!

“庸医司性命,俗子议文章”,大部分学生学着我每天也写写画画,我很少去修改,多以鼓励为主,偶尔择优发表。

我跟娃儿的心理距离较进(也许是自认为),所以日记多是真话。小学生作文假大空的现象让人厌恶且担忧,在班里我鼓励娃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孩子们在作文选、网上学的一些些“套路真经”,老师也尽力纠正!


记得一娃,作文之好好到让人担心的地步。老师早就忧虑此事,只是怕伤及孩子的自尊心忍了一年多。有一次,又一篇洋洋洒洒七八百字​的作文呈现在眼前,终于没有忍住去和他聊聊:

“在课外上作文辅导班了吗?”

“没有!”

“呀,那你的作文怎么写得那么多、那么好那么快啊,能不能也让老师学习一下啊!”

“我都是提前找到好句好段先抄上,然后作文题目布置下来我再补充一些内容进去,于是作文会又快又好!”

“嗯,知道了!”

应试氛围还如此浓烈,家长孩子这样做也无可厚非,只是老师隐隐的担忧。“文无定法”才最好,模板、套路不会错,但很难达到最好!

“我每天的日记是不改的,就是想到哪写到哪,有时候瞌睡手机都会砸到脸,你们说我还会修改吗?”老师模仿手机砸脸,孩子们拍手大笑。

老师要求孩子记录,引导孩子真实记录,不仅仅是为了养成日记的习惯,更是为文做人的格调驯养,想必娃以后会明白。于是,越来越多的娃儿记录喜怒哀乐,吐槽爸妈老师和“不平等现象”!

认真记录,真实记录,小二班里“正在发生”,老师很是高兴!


昨晚,终于完整地不间歇地读完了一本书,虽然是小说!

读书,也要一气呵成,“断气”​的阅读总有夹生的膈应!

阅读,之于我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事儿:“全神贯注地度过几个小时的时光,读完,人书俱老的感觉有,欢心雀跃的感觉也有……”

自从用了微信、淘宝、小红书……不看手机去阅读,很是需要毅力。

坚持多年纸质阅读,就是避免分神,也是为了方便涂涂画画。今年尝试电子阅读,的确方便了许多,可以随时复制粘贴、批注,但读完的感觉是隔靴搔痒。不论是工具书阅读,还是人文阅读,感受不好,心里不爽快。

2011-2020年间,每天阅读且做读书笔记。虽然只是摘录,但抄写一遍也有朗读五遍的效果。每天读完,第二天总有两三句化用到课堂上,变成“张老师语录”。上一届的娃,养成一个习惯,只要老师有金句赶紧记下来,最认真的曹佩泽还要学子贡以后要为老师编书、出书呢。

最近两年,人荒废了,读书愈加的少,心里愈加的荒芜。



知错便改,善莫如此。近期,改了一些。虽然书柜贵(几千一平米)​,书也很贵,但“坐下来静下来”的时光亦很奢侈啊。

昨天读了冯唐的小说,虽然他屡被我等中年大妈骂“油腻”,但不得不承认他的故事写得顺溜,语言有表现力。至少,涉足多个领域都很出色的做事效率与勤奋令我敬佩。

假如我能如此的高效文字、有效工作、身材优秀,被骂也高兴!



阅读对于孩子更重要,它是他们精神世界的最有效的补给。

一天看不见,一年看不见,但读书的孩子终究气质谈吐是不一样的。

“《盘古开天地》​故事的结局是?”

“老师,他死了!”赵永涛抢答!

“老师,他没有死,他化作了美丽的世界事物以另外一种形式存在着。另外,伟人,怎么能用死字呢?”成昊宇的纠正温和、有力量,老师对这个爱阅读的男娃青眼有加!

“对啊,庄子有此观点,陶渊明也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伢来,你得到真传了!”

我们一起阅读、一起讨论,这是小二班最重要的日常。

这样平淡的日子过了三年多,一些美妙的改变正在发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