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子休妻

 四季视野 2022-10-27 发布于北京

有一天,孟子游历归家后,着急地想找妻子诉说思念之情,可他发现妻子在屋中坐着后,气冲冲地找到母亲:“她不知廉耻,我要休妻!”孟母问清缘由后,抿嘴一笑,故作生气地说道:“胡闹,明明是你有错在先!”

孟母教子,是传诵至今的经典故事,用最简单、最生动的事例,向人们讲述了最直白的道理。朋友们最为熟知的“孟母三迁”,只是孟母教子的一个小片段而已,还有一次“孟子休妻”,也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

在古代,但凡有识之士,都要经历一个外出游历的阶段,其目的主要是在游历的过程中,扩展眼界,磨炼心智、增长学识。孟子身为古代著名的先贤,成年之后自然也告别了母亲和妻子,踏上了外出游历的征程。

游历了一段时间后,收获颇丰的孟子思家心切,便风尘仆仆地回到了家中。都说小别胜新婚,孟子也是一样,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四处寻找朝思暮想的妻子。可是他把院子都翻遍了,也没有看到妻子的身影,于是就直接推门走进了屋里。

当孟子进屋后,看到妻子的那一刻,兴奋、激动、欢愉的神情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沮丧、鄙夷和愤怒,憋了良久丢下一句:“不知廉耻!”随即冷哼了一声拂袖而去,直接跑到母亲的面前告状去了。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其实,如果放到现在的话,根本就是件不值一提的事,可是在古代,这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原文里的描述很简略,就用了1个字,“踞”。具体的意思就是,叉着腿坐在席子上,说得再简单点就是劈着腿,像八字形那样地坐着。也就是说,孟子进屋的时候,看到妻子叉着腿坐在席子上。

孟子的妻子一个人独居,自己在家里这么坐着,又没有外人,孟子为什么会生那么大的气呢?

其实归纳起来也很简单,主要就是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在封建社会里,女性的地位普遍不高,生活中受到了很多规矩的约束。比如,三从四德、夫为妻纲、笑不露齿行不露足、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等等,甚至连女性在家里怎么坐,都有很明确的规矩。

在座椅没有传入中国之前,人们坐的时候普遍采用的是跪姿,就是双膝着地,屁股压在脚后跟上。所以,在孟子那个时代,跪姿就是标准的坐姿,不这样坐,就是一种不礼貌、不守礼制的表现。而孟子又把礼制看得比什么都重,到处宣扬礼制,结果自己的妻子倒是不守礼制,没规没矩地叉着腿坐,当然他会生气了。

第二个方面,就是与古代服装的发展滞后,也有很大的关系。古代的服装很单一,裳者,裙也,用来遮蔽下体。连体裙称作“裳”,长裙则称为“常”。那时还没有现代意义上的裤子,古人席地而坐,双膝若不并拢,衣裙若不垂敛,那十分尴尬。所以古人坐的时候才用跪坐。

因此,孟子很生气,直接跪在母亲面前愤愤地说道:“我的妻子不守规矩,不知廉耻,请母亲允许我休了她!”

孟母一听很惊讶,儿子刚回来就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这是怎么回事呀?于是就耐心地询问缘由。听完孟子的话后,孟母抿嘴一笑,佯装生气地问道:“《礼记》上是怎么说的?进屋时候要怎么样啊?”

孟子早把《礼记》上的内容熟记于心,背得滚瓜烂熟,随口就答:“进屋之前要先高声询问,进屋之时要敲门确认,进屋之后要低头目视地面,凡此种种,都是为了让屋内的主人有所准备!”

孟子说完之后,孟母又语重心长地问道:“你现在还觉得是你妻子做错了吗?明明是你有错在先,怎么反倒怪起你妻子来了呢?”

孟子听后瞬间清醒了过来,原来是自己思妻心切忘记了礼节,直接闯进了屋里,才让妻子猝不及防露出了丑态,实在是太不应该了。于是,他当即向母亲请罪,随后又跑回屋里,诚恳地向妻子做出了深刻的检讨。

这就是孟母的高明之处,教育孩子,循循善诱,而孟子也明白了自己的错误,知错就改,不再提休妻的事。

孟子不愿妻子无礼待人,自己却做不到有礼视人,又怎能去要求别人呢?可见,待人做事还是应该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原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