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保铁路的修建不单单有北京和天津的因素,也有保定和石家庄的因素,即河北本身的因素。 津保铁路修建是在2009年开始的,与此同时,还有另外一条高铁在2009年也开始做准备了,这条高铁就是京沈高铁。 北京和天津的博弈点在于,谁能成为东北及秦皇岛、唐山的铁路重要节点。 看地图的话就不难发现,东北很大,平原广阔,但是这一区域要是想和关外联系,必然会在华北地区有一个战略节点。 看河北地图的话就更不难发现,北京和天津的存在,把河北省的承德、唐山和秦皇岛给锁住了,这三个地市很难越过京津和河北其他地方联通。 在普速铁路时代,天津由于租界的建设,资本聚集,也正因此,天津在此时建设了三条主要的铁路,分别是通往唐山、秦皇岛以及之后连通东北的津山铁路,还有联通北京的津卢铁路,还有南延到南京的津浦铁路。 这些铁路的修建,使得天津牢牢控制了东北、冀东和长三角的互联互通,也控制了北京同这些地方的联通。 这就使得天津的普速铁路地位陡然上升,天津本身工商业发达,而东北、唐山以及津浦铁路沿线,更是矿产及工业发达的区域。 长期以来,北京去往东北,以及去往长三角,天津都是一个必经之地。 直到80年代新的京哈铁路建设完成,北京去往东北开辟了新的通道。 而对于北京来说,他的铁路地位主要体现在了京广铁路、京张铁路等线路上。 换句话说,天津在华北区域,是东北和长三角沟通的节点,而北京则是内蒙与中南、华南沟通的节点。 津保铁路对京津铁路地位的影响,就在于天津是否能甩开北京去往中南和华南以及西南。 在2009年左右,津保铁路开工建设,而京沈高铁也开始进入规划阶段。 其实这两条铁路有了微妙的平衡,即北京甩开天津去东北,天津甩开北京去华南、西南等区域。 对河北省而言,津保铁路的难点就在于这条铁路让河北省的两个前省会连接了起来。 保定和天津处于河北中部区域,应该说,目前河北省铁路难以实现互联互通,和河北省省会不在河北中部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 保定向北是张家口,天津向北是唐山和承德。 如果河北省省会在中部的话,那么通往张承的铁路,肯定进展会快很多。 津保铁路的修建,最尴尬的一点是,天津的铁路枢纽会极大的增强,而保定的铁路枢纽,则会初步实现。 相对而言,石家庄的铁路枢纽,很难有实质性的改变。 其实如果石家庄能早早实现铁路枢纽的提升,那么津保铁路肯定也不会有太大的争议。 但是石家庄的交通位置太尴尬,尴尬的一点在于,石家庄根本不可能成为河北省的铁路枢纽。 石家庄是华北区域内的铁路枢纽,但却不是河北省的省内铁路枢纽,石家庄能连接华北的大城市,但是连接不起来河北省的地级市。 也正因此,这就是很尴尬的一点。 能实现河北省地市互联互通的地方,必然在河北中部区域,而河北中部区域典型城市,则是已经脱离河北的天津和前省会保定。 事实上,津保铁路修建完成后,也仅仅是提升了天津的铁路通达度,以及河北省内部分的通达度。 原本唐山和秦皇岛同河北中南部的联通,很费劲,津保铁路修建完成后,这一联通逐步提升。 但是张家口和承德,其实并没有因津保铁路而改变太多。 原因就在于,张家口连保定,承德连天津,会进一步做强两地的铁路枢纽。 当然,雄安新区的建设,使得河北省大部分的铁路规划,都转变了方向。 也使得天津和保定的铁路建设,改变了方向。 做一个假设,假设河北省省会在津保铁路建设阶段迁移到了天津或者保定,那么毫无疑问,津保铁路修建完成后,新省会到河北地级市承德和张家口的铁路会成为重点项目。 但是,这个假设不成立,津保都不是河北省会,雄安新区也不是,也正因此,这也就使得,雄安新区的铁路规划,乃至天津以及保定的铁路规划,被牢牢捆绑在了一起。 这种捆绑,就使得三地东西向的铁路,符合共同的利益,而像是张保、津承这一类南北向的铁路,其重要性大大降低。 毕竟天津也好、保定也好,以及雄安,都不是河北的省会,谁会在乎河北省是否互联互通?问题是津保铁路没修通之前也没人想过津保两地也不互联互通呀? 所以从现实角度来讲,东西走向的雄忻高铁,成了雄安新区铁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条铁路连接着天津和保定,三方都受益。 即便以后再规划,估计到山西大同以及朔州的高铁,会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因为这又使得天津、雄安、保定再次打通新的方向。 津保铁路以及京津冀的铁路,和华北地区有两大城市,以及河北省枢纽应该是谁,还有河北城市是否愿意做河北枢纽,有着十分十分密切的关系。
|
|
来自: 菌心说 > 《经济学+(政治,卫生,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