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例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感染引发的思考

 基层检验网 2022-10-28 发布于重庆

 前 言

蓝氏贾第鞭毛虫简称贾第虫,可引起贾第虫病。贾第虫易在旅游者中引起感染并造成腹泻。目前,贾第虫病已被列为全世界危害人类健康的十种主要寄生虫病之一[1]。

病例信息

患者男性,30岁,居住于江苏省常州市郊区。因“尿色深伴尿检异常三月余”于2022年9月05日15时00分入院。无尿频、尿急、尿痛,无排尿困难。

体检查尿常规:蛋白(-),隐血(2+),RBC73/µl。完善相关检查:传标、肿瘤标志物、免疫球蛋白及补体、自身抗体、甲功三项、免疫球蛋白IgG亚类等未见异常。肝生脂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B超提示胆囊息肉。血常规:白细胞计数5.86*109/L,血红蛋白142g/L,中性粒细胞46.9%,嗜酸性粒细胞4.6%。

住院第二天,患者出现腹泻,呈糊状半稀便,粪常规检测查见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本院检验科使用沃文特FA-280全自动粪便分析系统,查见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见图1。后经生理盐水湿片镜检(图2)、碘染色(图3)、瑞士-吉姆萨染色(图4),根据其形态学特征证实为蓝氏贾第鞭毛虫。每低倍镜视野可见1~7枚椭圆形包囊,可见包囊囊壁较厚,与细胞质之间有明显的不均匀空隙,包囊内有2或4个核,多偏于一端。油镜视野下可见包囊内轴柱和早期鞭毛前体[2]。

图1  FA-280 高倍视野(*400)

图2  生理盐水湿片 高倍视野(*400)

图 3   碘染色 高倍视野(*400)

图 4   瑞士吉姆萨染色 油镜(*10000)

讨论

蓝氏贾第鞭毛虫有滋养体和包囊两个阶段[3]。成熟的四核包囊是感染期,包囊随污染的食物和饮水进入人体,在十二指肠内脱囊形成2个滋养体。滋养体寄生在人的十二指肠内,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在外界环境不利时,滋养体分泌成囊物质形成包囊并随粪便排出体外。

滋养体是主要致病阶段。滋养体通过吸盘吸附于肠粘膜上造成肠壁的刺激与损伤,在不同程度上可使肠功能失常,影响营养吸收。主要症状是腹痛、腹泻、腹胀、发热和厌食等。典型病人表现为以腹泻为主的吸收不良综合征,腹泻呈水样粪便,量大、恶臭、无脓血。

大多数感染包囊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仅呈带虫状态。

蓝氏贾第鞭毛虫的病原学检测主要有粪便检查、十二指肠液或胆汁检查、肠检胶囊法。通常在成形粪便中检查包囊,而在水样稀薄的粪便中查找滋养体。由于包囊形成有间歇的特点,故检查时以隔天粪检并连续3次以上为宜。同时可采用ELISA等进行免疫学检测,进行流行病学的调查。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在正常范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本病例以血尿收住入院,问诊中患者否认消化道症状,也无大便性状及次数改变。但在入院第二天解黄色半稀便4次,粪便虽不成形但不至于水样稀薄,未能检出滋养体,仅检出包囊,确诊感染性腹泻。病患居住在农村,工作在灯具城,经常点外卖,饮食不洁机会也非常大。虽然患者否认疫水接触史,但工作、生活环境卫生状况一般,不能排除患者不自觉接触过疫水。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没有增高,仅呈带虫状态。这也佐证了大多数感染包囊者无明显临床症状。患者因血尿入院,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入院后才出现了短时间的腹泻,也可能是因为免疫力低下的感染者更容易出现腹泻等临床症状[4],如果不加治疗,会引发吸收不良等症状。

患者经医生指导口服甲硝唑(灭滴灵)后,粪常规检测未发现包囊,与症状好转后出院。

该病例提示即使没有临床症状的病患也不能排除带虫状态,粪常规检测在住院病人的入院体检中还是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高正琴,贺争鸣,岳秉飞. 蓝氏贾第鞭毛虫诊断[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5,01:76-79.

[2]王慧娟,屈爱春. 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感染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 检验医学,2021,10:1018-1019.

[3]苏敏,刘洪江,宋书林. 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导致中轴型脊柱关节炎1例报道[J]. 检验医学,2020,02:186-187.

[4]范晶晶,赵文燕,王靖奇,段文慧,霍莉霞. 血液透析患者合并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一例[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2,01:86-87.

文章作者:冯敏亚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