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患者腹泻到底是什么原因

 医家小二 2021-09-14

作者:康婷芬

寄生虫感染在城市人口中很少见,我们年轻一代的检验人由于日常工作中见得少,导致寄生虫误诊、漏诊十分严重。但寄生虫的感染还是有一定的发散比例,有些患者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若无寄生虫形态学诊断手段的帮助,极易漏诊、误诊。

病例:

患者67岁近半个月以来出现严重的腹泻伴有呕吐症状,患者以为体质变弱,胃肠不适。每天腹泻十几余次。查体各类辅助检查肝、肾、血脂、淀粉酶、血糖、尿常规等各项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其中血常规中白细胞、中细粒细胞均正常,便常规未见白细胞,貌似排除普通的急性肠炎。值得注意的是血红蛋白减低,嗜酸性粒细胞升高,便潜血阳性。作为检验人天生的敏感,看到嗜酸性粒细胞的提示,难道此患者是寄生虫感染?建议患者重新留取新鲜粪便。

问及既往史,未饲养过宠物和家畜,未生食过未高温的鱼虾。但一个月以前去过贵州农村亲戚家,帮忙盖房。

检验科在大便标本中发现蠕动的虫子和大量虫卵。高倍镜下观察很像钩虫杆状蚴,虫卵壳薄透明。但是感觉虫卵感觉很不清晰,似乎又跟钩虫卵不太一样。一般钩虫卵长这样,如下图:

再仔细观察此患者杆状蚴虫体,前端钝圆后端尖细,无色透明。而钩虫杆状蚴口腔细长,烟管前段较粗,后段膨大呈球状。且由虫卵发育为杆状蚴阶段在自然环境中完成,新鲜粪便中不可见。而粪类圆线虫杆状蚴口腔短,而且具有双球形烟管,部分杆状蚴在人体内完成发育,因此新鲜粪便中可见。下图为此患者看到的虫体:

笔者翻阅寄生虫书籍,钩虫跟粪类圆线虫区别

其虫卵为椭圆形,壳薄,透明,内含有肥厚的幼虫。据此确定该虫虫卵及幼虫为粪类圆线虫虫卵及杆状蚴。结合患者曾经有接触土壤史,临床症状符合,应为粪类圆线虫。

想起来老师曾说过,判断哪种寄生虫感染,主要看其生活史。

首先,排除标本因素,看病人的取材,排除外界污染(是否排便到地板或厕所取材,是否接触外界泥土)。

其次,在大便里发现活虫体,基本可以判定是粪类圆线虫感染,在感染人体的寄生虫里面,观察生活史,就只有粪类圆线虫能在大便中找到活虫体。

粪类圆线虫在人体内,雌虫多埋于肠黏膜内,并在此产卵。虫卵发育较快,数小时即可孵化出杆状蚴,并自粘膜内逸出,进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

钩虫虫卵的发育,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后,在温暖(25-30℃)、潮湿(相对湿度为60%-80%)、荫蔽、含氧充足的疏松土壤中,卵内细胞不断分裂,24小时内第一期杆状蚴即可破壳孵出。

可以明显的看出,在人体内,无钩虫卵孵育出杆状蚴的条件,排除病人标本污染,活虫体只能是粪类圆线虫。

在今后的工作中,判断寄生虫除了镜检的水平要多积累外,生活史更要放在首位。有时候不需要染色看,通过生过史就有个大概判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