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虚劳风湿痹痛——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法

 经方人生 2022-10-28 发布于四川
作者简介:陈军帆,男,浙江温州人,中医学硕士,执业中医师,出生于五代中医世家,方证学者,主要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讲学与临床一致,不喜故弄玄虚,只求客观疗效,另对日本汉方医学及腹诊亦微有涉略。
一、概述 
风湿痹痛是临床很常见的一类疾病,其多表现为全身关节、肌肉疼痛肿胀,在《金匮要略》的湿痹病大概列举了三类方。
麻黄类:麻黄加术汤、麻杏薏甘汤、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类: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白术附子汤
黄芪类:防己黄芪汤。
麻黄和桂枝类方在痹症中用得很多,而今天笔者主要探讨的是黄芪剂的应用。一般来讲,麻黄桂枝剂属于发表开泄的,对人体的正气强度有一定的要求,倘若患者出现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劳累后则身痛加重、易出汗怕风、脉弱者,属于虚痹,这种情况下麻黄肯定是用不了的,桂枝可以保留,但其扶正力量还不够,一定要配伍黄芪,那么基本方就确定下来了,就是黄芪桂枝五物汤。
二、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变化
黄芪桂枝五物汤如果原方剂量使用的话,治疗麻木到还可以,但如果是痹证这种疼痛剧烈的病症,力气就小了点,要对各个药物做一定调整。
首先是黄芪,必须是生黄芪,而且需要重用,起手则为30g,因为然后根据患者的自觉症状逐渐加量,最后稳定住。
黄芪补气力量强,但温通偏弱,所以需要借助辛温的桂枝来帮忙,在使用桂枝的时候,可以掺一部分肉桂进去,大概桂枝15-20g,肉桂10-15g左右的剂量。
如果要问哪位医家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痹证用的最好,首推张锡纯,他有一张经验方,名字叫加味黄芪五物汤,剂量如下:
黄芪30-150g,桂枝15-30g,白芍15-30g,生姜20g,当归15g,白术15g,秦艽15g,陈皮15g
可以看到,张锡纯去掉了大枣,加了四味药。其中当归是活血化瘀药里的止痛代表,经方中当归芍药散、当归建中汤、当归四逆汤都是止痛。白术也是止痛的要药,一般苔偏腻者,就需要重用白术30-60g,秦艽不必多说,是风湿痹痛的万金油。最后的陈皮用的很好,因为临床发现,黄芪在大剂量使用时,很多人会出现胃胀的感觉,此时陈皮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量不要太小,至少也是15g。
张锡纯在这个方的后面又提供了三个加减法:
1.热者加知母。因为使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时,长期的使用辛温药物,人体很自然会出现一些热像,比如轻微的口干咽干、胃部的灼热等,这时候主方保持住不动,加知母就行了。经方桂枝芍药知母汤也是做法,笔者认为可以再加偏凉的生薏苡仁,与知母配合,起到消除化热副作用的作用,又能消肿止痛。
2.寒者加附子。如果患者手足发凉,遇寒加重,需要用附子,加进去之后,就是和白术配合了,张仲景经常用二药配合治疗痛证,比如越婢加术附汤、桂枝加术附汤、葛根加术附汤等。附子用量也可以从10g起步。一般来说加到30g左右,就可以解决大部分的寒性反应了。
3.脉滑有痰者,加半夏。很明显,这是针对痰湿偏重的情况考虑的加减,一般用量是30g左右。王士福老先生有一招绝活,就是擅长使用半夏、天南星各60g治疗剧烈的关节痹痛,当然要建立在苔厚腻、身体困重、脉滑的前提下才可以使用。
三、如何鉴别是黄芪桂枝五物汤的痹证?
要安全使用此方,必须掌握黄芪的药证,《50味药证》讲黄芪治疗汗出而肿,肌无力,那么体现在痹症上就是四肢疼痛,但无力且有发麻感,劳累后加重,或者稍微活动后减轻一点,但动久了更加痛,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全身状态的黄芪证,比如讲话很没有中气,讲几句就停一下,甚至喘一下,皮肤肌表很容易出汗,而且怕风吹,脉象也偏弱,在形体上来说,患者多胖大,肌肉松软,但有时候也不一定就是这样的,关键还是看症状。只有把握住了这种状态,才能安全的加大黄芪的剂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