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要:麻黄加术汤(湿在皮肤红痒粘,缺氧急救),麻杏薏甘汤(湿在肌肉红不痒疣头皮屑),防己黄芪汤(湿在血脉周围,身重发福出汗),桂枝芍药知母汤(湿在血脉血管粗),桂枝汤加炮附子(发汗过固表阳),桂枝加桂汤(奔豚动悸),桂枝附子汤(湿肌肉而痛,肌纤维痛),白术附子汤(湿在中焦大便不利),术附汤(脓在骨头),当归赤豆散(腹膜炎),大承气汤(热实),大黄附子细辛汤(寒实)。” 皇普谧 01 — 条辨二十: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防己黄芪汤方 防己一两,甘草半两(炒),白术七钱,黄芪一两一分(去芦)。 右锉马都打,每抄五钱匕,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喘者加麻黄半两;胃中不和加芍药三分;气上冲者加桂枝三分;下有寒者加细辛三分。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似一被绕腰以下,温令微汗,差。 四个去湿处方的区分
妇女中年不运动,打麻将,吃下午茶,身体发福,很胖,肚子大,用防己黄芪汤。 风湿,脉浮身重:
身重的原因:湿在血脉周围,相当于血脉托着湿走,负担加重一倍,故感觉重。 无故出汗:肌肉为阳(在外),血脉为阴(在内),阴阳被湿阻隔,阳不能入阴,只能往外走,没事就流汗,恶风。 中年妇女,发福身重,无故流汗,走路几步就喘,晚上出汗换七八次衣服,走路脚步声重。标准的防己黄芪汤症。 防己黄芪汤
防己
防己黄芪汤加减:
服防己黄芪汤后,感觉如虫在皮下。 寒湿在下面,腰以下是冰的,服药后,从小便慢慢排出来,微微出点汗。 实际用量:防己1两,炙甘草5钱,黄芪1两,白术7钱(5-8钱),生姜可根据胃口加,胃口好少加,胃口不好多加。 防己黄芪汤,治病又减肥。 02 — 条辨二一: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桂枝附子汤方 桂枝四两(去皮),生姜三两(切),附子三枚(炮去皮,破八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劈)。 右六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白术附子汤方 白术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甘草一两炙,生姜一两半切,大枣六枚。 右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三服,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即是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耳。 有伤寒,又有风湿,身体痛,不能动一下,动就痛;不呕,病不在少阳;不渴,不在阳明;在太阳,脉浮虚涩,大便坚,小便自利。用桂枝附子汤(桂枝汤中白芍换成炮附子)。 桂枝附子汤
四物汤:当归、芍药、川穹、熟地,2:3:3:2。温病派的方子。
大便坚:并非真的便秘,而是大便稍微不利,还是会有大便,只是困难一点。原因是中焦湿太盛,压迫大小肠。 湿在肌肉,产生的痛,用桂枝附子汤。 湿在中焦,引起大便不利,用白术附子汤。 白术附子汤
排脓汤 (1)术附汤:白术、炮附子两味药。
(2)当归赤豆散,用于腹膜炎,后面介绍。 湿家的大便不出不能攻下,否则由寒湿增加为虚寒湿。 真便秘的判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