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见路不走”看的不是“路”,是“条件”

 澹泊的修炼笔记 2022-10-28 发布于广东


豆豆三部曲感悟之十五:叶子农的“见路不走”到底在说什么?

01 “见路不走”没有那么简单

“见路不走”是豆豆长篇小说《天幕红尘》中的主题,也是男主人公叶子农提出的理念,“见路不走”从表面上似乎可以理解成“特立独行”,特立独行的人由于观点总是与常人不同,说与常人不同的话,做与常人不同的事,往往会显得比较高明。但是,纵观我们的生活实践,我们会惊讶地发现一种难以接受的现实:凡是我特立独行的时候都错了,凡是那些名人特立独行的时候都对了

别人说的、公认的观点,就如同一条“路”,我们见到了这条“路”,到底应该走还是不走?豆豆的这本《天幕红尘》就在告诉我们:“见路不走”到底在说什么。

小说中在一开始,就提到有个叫罗家明的人践行“见路不走”的下场,罗家明他曾经舍弃 50万而买走叶子农口赠给他的“见路不走”四个字。

他在美国纽约有产业,但觉得竞争很大,因此放弃了在纽约发展的这条看得见的“路”,另辟蹊径跑到 SūLián 投资石油,他以为这是特立独行的“高招”,结果因 SūLián 解体导致满盘皆输而自杀。

由此可见,“见路不走”似乎并不是个什么高招,相反,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说明“路”是前人探索出来的,我们可以坐享其成,只要见到“路”,就不会有太多的风险。按照这个说法,“见路就走”是我们的本能,“见路不走”才是有病,整天不走“路”的,迟早有一天会栽。

我们发现,“见路不走”本身就在告诉我们,不要从表面上理解问题,所以对“见路不走”的理解,也绝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字上。

02 没有两个人的成功之路是一模一样的

小说中,一个叫“老九”的面馆老板,他是这样跟男主叶子农探讨“见路不走”的:

老九:“你就拿这面条打比方吧,我说手擀面就是比机器面好吃,这算不算路?”
叶子农端起面条吃了几口,说:“我给你擀一个,你看好吃不好吃。”
老九说:“你这不是抬杠嘛。”
叶子农说:“这不是抬杠,你不能说我的手就不是手。说手擀面比机器面好吃,是由经验归纳出的教条,不为错,也很管用,用来判断面条很方便,但是我们说它有漏。实相是什么呢?是软硬度,是薄厚宽窄,是给面团做功的方式和方向,是面的结构……”

认为手擀面好只是一种教条

当我们都认为手擀面是“路”的时候,实际上已被这个经验和教条所束缚,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是不是总觉得贵的药疗效就是好、贵的商品性能就更高?这也是把经验当成教条,相比起昂贵的钻石,我们往往忘记那些最有价值的东西,它们是免费或接近免费的,例如水、空气和爱。

如此看来,“见路不走”看的不是“手擀面路”,是“满足了好吃的面条所要求的那些条件”,我们会看到名人传记或者自传,谈到名人成功的原因时,少不了这样一种套路:大家都认同某种观点,但这位名人就是不相信这个观点,反着来做,结果获得了成功。我现在是非常反感这类段子的,因为这些段子,非常类似成功学,只谈名人的经验的“路”,但无法分析你个人和环境的“条件”,照搬他们的经验,最终是,海底捞你学不会,华为你学不会,马化腾你学不会。

日常生活中有两种人,一种是别人说什么就跟着做,即“见路就走”,有时能减少很多弯路;另一种人就是“特立独行”,总是要刻意跟别人不一样的人,有时会显得很高明。这两种人的问题都在于没有深刻思考自身的“条件”,不以当前条件作为判断前提的实践,都是耍流氓,所以第二种人践行的并不是“见路不走”的真正内涵。

没有任何两个人的成功之路是一模一样的,这就是“见路不走”的真谛!别人的成功经验管用?管用,但是管“借鉴”、“参考”的用,不是管“实线”、“执行”的用,实践中的环境千变万化,你不能走别人的路,只能走自己那条独一无二的路

说到底,“见路不走”告诉你不要走别人走的路,但也不是告诉你非要跟别人不一样的,它不以一样不一样为判断标准,它是让你立足自身的条件,以自身的条件可能为判断。

03 践行“见路不走”很难,因为需要反本能

“见路不走”让我想起老邓的那句话:“不管黑猫白猫,能捉到老鼠就是好猫”。这些道理似乎很简单,但是能做到的却没有多少人,为什么这么难呢?因为这需要与我们的本能来进行对抗。

老虎是动物中的强者,但是现在濒临灭绝,为什么?因为进化论的底层逻辑是生存下来的不一定是“强者“,而是“适者”,要改变现状,让老虎进化能跑得更快是一条常见的出路,但毕竟老虎的生存地盘已经大幅减少,这条路可行,但并不能明显奏效,老虎还需要和其他动物的进化一起“卷”。如果老虎能进化成吃草,它的未来则变得海阔天空,这看是一步“高招”,但是老虎的消化系统不是一两天能改变的,这条路也不可行。

如果我们缺乏内在的修炼,也只能沦落到跟老虎相同的境遇

如果老虎拥有我们的理性思维能力,它可以因地制宜,例如不再单独占山为王,而是学会像狮子那样群体协同狩猎,很可惜,老虎没有发达的大脑,他们无法“反本能”,它们没法改变自己的生存状况。

虽然我们人类拥有理性思维,但是大部分人的理性思维力量,还是无法战胜自己的一大堆妄念、贪念、杂念,你看:“见路不走”的前提已经明摆在那里,即要在内心战胜自己的本能,在行动上要按规律灵活行事。但是,如果我们缺乏内在的修炼,也只能沦落到跟老虎相同的境遇。

04 “见路不走”,是最高智慧的体现

怎样才能做到“见路不走”?这让我想起来万维钢老师在他的《精英日课》中讲到的“中庸”。

以前,我以为“中庸”就是“折中、和稀泥,两头不走极端”,这似乎任何一个普通人都能做到,我一直好奇这么一个思想,怎么就能成为儒家的经典思想?万维钢的说法打醒了我,他的原话是:

中庸就是对内掌控自己的内心,达到随时用理性管理情绪的境界;对外处理好各种事物,以达到随时变通恰到好处的水平。

我们看到,中庸不是简单的折中,而是对内用理性管理好情绪,避免跟着情绪走,对外处事中能顺应规律,根据环境的变化,不走教条。也就是说,假如你遇到一件事情,经过理性对环境、条件的考量后,判断走极端方式是最合理的方式,那么即使走极端,这也是“中庸”!

“中庸”和“见路不走”本质上是一回事,它们是有原则的,而“折中”和“特立独行”是没有原则的,“中庸”与“见路不走”甚至与佛教的“觉醒”、道家的“无为”、基督的“入窄门”一样,都是达到最高智慧的体现,我感叹,真理到了最后,都是趋同的。

所以,“见路不走”不是一种具体的做事方法,如果我们照着“见路不走”去做,就如同小说中的罗家明一样,其实还是在“见路就走”。

借用“中庸”的修炼层次,“见路不走”也可以按照下面三个层次来修炼:

第一层:自控。即修炼用理性管理情绪,只有内心不受情绪控制,你才是更加自由的,本质上,限制我们自由的,不是外界环境,更多的是内心的非理性情绪

第二层:避免一根筋。别以为“折中”就是好办法,如果一个人做事什么都折中,也是没原则的一根筋的思维,我们要修炼的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根据环境处处在变。

第三层:千人千面。对任何一个人、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千面”,你可以即外向,又内向;即凶残,又温柔;即能是“老好人”,又能坚决拒绝别人;即能独断专行,又能善于倾听......,这是人类最高智慧的体现,他们的外表是“千面”,但他们的内在是稳定的,即“见路不走”(或“中庸”)!

千人千面,你能做得到吗

我觉得一个人能修炼到第三层,能根据环境在各种矛盾的表象中从容切换,这样的人太可怕了,我们真有能力做到“见路不走”吗?

欢迎来这里跟我进行更多的交流



关注澹泊者的修炼笔记

忘了技术的工程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