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案例:女方彩礼要10万,男方非要看婚检报告,结果出来女方悔婚了

 谢耳朵馆长 2022-10-28 发布于四川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恋爱的时候总是很美好,不掺杂着杂质,然而结婚的时候,所有的东西都要掺和进来,声音多了,美好的东西就容易顷刻之间破灭,王先生和陈女士五年的感情就败在这一笔上
陈女士怎么也没有想到,这种就差临门一脚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两人相爱5年,原本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结婚也只是个流程的事情,王女士以为陈先生也是真心爱自己,但是真正谈到结婚的时候,他们这家人的嘴脸变了。
王女士母亲的要去不多,毕竟自己的女儿已经跟着对方五年,唯一的要求就是给10万元彩礼,这笔钱就用来做女儿小家庭的启动资金。
然而,陈先生的家人一听到10万元彩礼当场就有意见,认为儿子已经买了房子了,彩礼就应该少要一点,还拿他们俩五年的感情来说事,劝王女士多多包涵,少要一点彩礼。

这时候陈女士心里就已经不好受了,是对自己的感情讨价还价,她的母亲自然也不会轻易让步,10万彩礼并不是什么巨额数字,如果对方连这笔钱都拿不出来,怎么保障男方婚后对自己好呢?
王先生的家人最后也不再挣扎,既然话已经说到这一步,十万彩礼少不了,那就多一个流程:婚检。,需要体检一下验一下“货”,看身体是不是健康。
以为检查结果出来事情就过去了,结果出来的结果让大家都大吃一惊,有问题的人并不是蔡婷,而是王先生。
他被查出有尿毒症,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需要定期做透析,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想要活下去最好的方法就是换一个肾,但是费用极高,最多也只能活20年左右。
这个结果让陈女士一下子措手不及,崩溃到大哭,五年的感情怎舍得割离,但一想到自己的后半生都要照顾生病的丈夫,且对方很有可能提前离世,自己的母亲后半生都指望自己,她还是难以接受回到他身边。
从法理上来说,她的选择并没有错,婚姻法鼓励人们进行婚前体检,就是为了避免这种因为不知情而将人生捆绑在一起的情况。
她已经因为结婚的事情在谭家有了不愉快,自己唯一的念想就是和谭鹏两个人结婚之后可以好好过日子,结果医生这时候却说他最多只有20年的生命,那20年以后她该怎么办呢?蔡婷犹豫了,在结果出来之后,谭鹏住进了医院,蔡婷则回了自己家。
为了表明态度,陈女士出现了两次之后便不再去医院,而王先生感觉自己被抛弃了,非常心痛,指责蔡婷没有爱心,王先生的家人又开启感情牌模式,纷纷站出来说她没有良心,后面又希望她可以陪弟弟共渡难关,王女士无疑是拒绝了
根据现象《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三条的规定,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应当在结婚登记前如实告知另一方;不如实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对于婚姻的态度也变得更加谨慎,不再有人接受包办婚姻,要结婚也是考虑再考虑。故而婚前检查也不是什么稀奇事了,反而年轻人们都会主动去检查让对象放心。但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女性拒绝进行婚检?
婚检的意义
结婚前一定要去婚检,尽管婚检是自愿的,并非强制性的,但婚检对于结婚后夫妻的婚姻幸福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婚检主要是对男女双方进行常规体格检查,以及生殖系统,会让年轻人有些尴尬。
其实,婚检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检查女性和男性是否有不利于受孕的疾病,传染病等,从而为婚后的幸福生活和正常受孕打下基础。
婚检的难度不高,但它涉及的心理因素很多,首当其冲的就是心理障碍。
因为有很多的男性并不理解女性不愿做婚检的心理,因而彼此的关系出现的裂痕,思想出现了分歧。
其实,从婚检行为的效果来说,婚检还是很是需要的,每个人身上都有点瑕疵,但只要相爱这些缺点双方必然能够包容,其实婚检的功效并不会影响到二者最初的成亲,当事医生也只是提供一些后续建议。
换个角度说,婚检对于相爱的人而言,不会滋生信任问题,反而可以让双方通过婚检的坦白让彼此的距离靠得更近,同时也可以提前规避很多风险成绩,如争吵,思疑和矛盾。
信任问题
婚检对于女性而言,隐私暴露的风险更多,其实,如果有一方不愿意做婚检,并且对方认为这是对自己不信任的表现,那么对这段婚姻真的有必要重新慎重考虑。
婚检可以了解到女性之前是否有过怀孕史,堕胎有几次,是不是处女,这些都能非常明了的展现,很多想做婚检的男性也是出于这个原因,想要了解女方从前的故事。
很多女性会觉得,自己遭到了对方的怀疑和猜忌,这是对自己的不信任,其实这只是一部分原因。
除此之外还有女性最敏感的地方,也就是隐私部位的触碰,大部分女生会觉得很难为情,不好意思,而不愿做婚检,这也占据一部分原因。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刘刘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