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热搜居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至于这个事情的结论是很清楚的,应该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是人」而非「斯人」。 我们这里讨论一下「斯」这个字。 「斯」=「斤」+「其」 「斯」是从斤,其声的形声字。斤是古代的一种斧头,以斤作为部首的字表示与斧头有关,如断、新、斧、析、斩、斯等。 「斯」的本义是用斧头劈开木头,这个意思在先秦文献中比较常见。现在用的不太多,但是通过字形很好理解这个意思。 墓门有棘,斧以斯之。——《诗经·陈风·墓门》 「斯」在古代文献中,经常被用作代词,表示这、这个、这里的意思。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论语·雍也》 这句话是孔子说的,他当时在在看望生病的伯牛。伯牛是孔子的学生,以贤德著称。孔子这句话是感叹伯牛这么贤德的人,怎么会得了这么严重的病,这句话中的「斯」都是代词。 常用词「斯文」也出自《论语》,它最初的意思就是这种文化,其中的「斯」也是代词。 天之将丧斯文也。——《论语.子罕》 现在「斯文」偏重「文」的意思,形容一个人有文化、温文尔雅。 总结一下,「斯」的本义是劈开木头,后来假借表示代词,然后加了部首「手」造了「撕」字,表示撕裂的意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