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论语·雍也篇(10)冉伯牛之病乃千古之谜

 歌柏安妮 2016-03-08


原文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注释
(1)伯牛,姓冉,名耕,字伯牛,孔子弟子。

(2)疾,《说文》:“疾,病也。”

(3)问,《说文》:“问,讯也。”询问。

(4)牖,《说文》:“牖,穿壁以木为交窗也。”

(5)执,《说文》:“执,捕罪人也。”

(6)亡,《说文》:“亡,逃也。”古同“无”,没有。

(7)命,《说文》:“使也。从口从令。”

(8)斯,《说文》:“斯,析也。”这里是这、这个的意思。

【译文】

冉伯牛生病了。孔子询问了病情,从窗子握住他的手说:“没有这种病,这是命啊!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

【解读】

对冉伯牛的记载,历史资料很少。除《先进篇》“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外,单独记录冉伯牛的,现存《论语》仅此一章。所以,包括《淮南子》和《史记》在内的一切后人,对冉伯牛的认识,都是通过《论语》,或者还有汉代时期民间的说法,但未见记载也不足信。后人一致认为冉伯牛得了恶疾,并且早夭。但是,根据现有的文献,后人提出疑问。冉伯牛是孔子弟子中最难诠释的人。南怀瑾也说,伯牛的病,是个很大的疑案。我们不禁要问,像冉伯牛这样在孔子弟子中德行如此高的人,为什么在整部《论语》中仅此一章。也就是说整部《论语》只告诉我们两件事,一是冉伯牛德行很好,一是冉伯牛得病后,孔子去看望,发了一番感慨。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冉伯牛之谜,一定藏在本章之中,孔子弟子的智慧不会把冉伯牛隐藏在历史之中。


伯牛有疾。冉伯牛生病了,到底是什么病?没有说。只是说,伯牛有病了。疾,《说文》:“疾,病也。”后人根据用“疾”而不用“病”来分析,通过“疾”的含义,判断伯牛的严重程度。在《左传·宣公十五年》:“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说明“疾”“病”二字是同一个意思,可以连用。并且《说文》也用病字解释疾字。但是古人也多认为“病”重于“疾”,比如郝懿行《尔雅义疏释诂》:“按古人疾病连言,病甚于疾。”实际上,古书中“疾”和“病”都表示病情严重。比如《左传·昭公二十年》:“郑子产有疾。.......疾数月而卒。”《公羊传·僖公十年》:“献公病将死。”而在《诗经》中,有“疾”无“病”。疾,有疾速、敏捷的意思,“病”不具有这些意义。因此说,“伯牛有疾”,只能说明冉伯牛有病了,但不能说明病症的严重程度。


子问之,自牖执其手。孔子来看望冉伯牛了。首先,孔子询问了一下得病的情况。问,《说文》:“问,讯也。”这里是询问的意思。之,这里指冉伯牛的病情。孔子来后,询问了一下冉伯牛的病情。接下来通过窗子抓住冉伯牛的手。正是这句“自牖执其手”,后人展开了猜测。朱熹的说法是,“礼:病者居北牖下。君视之,则迁于南牖下,使君得以南面视己。时伯牛家以此礼尊孔子,孔子不敢当,故不入其室,而自牖执其手,盖与之永诀也。”东汉经学家包咸认为,“伯牛有恶疾,不欲见人,故孔子从牖执其手也。”让人们不能确定的是,孔子为什么要通过“牖”来抓住冉伯牛的手呢?当时的情形谜团就在这个“牖”字上。
在古汉语中,房屋通风采光有窗、牖、向的区别,三者都是指窗户的意思,只是位置和作用的不同罢了。向,《说文》:“向,北出牖也。”就是北墙上开的朝北的窗子。《诗·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谨户。”毛亨传:“向,北出牖也。”从《诗》中我们可以清楚,“向”是用来夏天通风的。秋天过后,先民们把墙洞堵塞,熏老鼠,把老鼠从家中赶走。再把朝北的窗户堵塞起来,用树枝编扎的门上涂上泥巴,以此抵御寒风的袭击。与“向”相对的,就是“牖”。《说文》:“牖,穿壁以木为交窗也。”段玉裁作注说:“交窗者,以木横直为之,即今之窗也。”牖,就是今天我们用来采光、通风用的朝南的窗户。《诗·大雅·板》:“天之牖民,如埂如篪。”意思是老天就像那用埂和篪演奏的曲调一样吸引诱导着老百姓。这里的“牖”的引申义,就是窗子的导光、导风的作用,是吸引、诱导的意思。窗,在《说文解字》中没有这个字。窗的异体字“囱”,《说文》:“囱,在墙曰牖,在屋曰囱。象形。”并解释道:“窗,或从穴。”古人穴居之时,无所谓墙壁,要使室内通风透气只能在穴顶开窗,这就是“窗”的最初义,即指天窗。因此,“窗”是指天窗;牖是朝南的窗户,与房屋的门“户”同一个方向;“向”是朝北的窗户。


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按照前人的解释,说伯牛得了恶疾,甚至连恶疾的名称也通过本章猜测出来。对“亡之,命矣夫”的记载或注解有如下几种。《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伯牛有恶疾,孔子往问之。”《淮南子·精神训》“冉伯牛染厉”,厉即疬,或为麻风病,由皮肤空气传播。皇侃疏:亡,丧也。孔子执其手而曰丧之,言牛必死也。孔安国注:亡,丧也。疾甚,故持其手曰丧也。后人翻译“亡之,命矣夫”,基本是“死了,这是命呀!”有人认为,孔子作为师长,作为圣人,不可能当着冉伯牛的面说死亡的话,既不尽人情,也不合乎常理。所以,有人翻译成“失去了伯牛,真是命呀!”或者“没办法,真是命运呀!”还有一种说法,把“亡之”认为是连词,意思是“还是,难道是”,翻译为“难道这是命呀?”正因为搞不清冉伯牛是什么病?后人才在文字上做起功夫来,以至于现在还不能确定本章的准确含义。关于伯牛所患之病,汉儒说法很多。有人认为是麻风及种种皮肤病,有汉儒认为伯牛患癞。我认为,这是后人把事情搞复杂了。还有一个问题是,后人沿袭了《淮南子》和《史记》的记载,以至于在理解上越走越远。要想弄清冉伯牛到底是什么病,还要从本章入手。因为后人所有对冉伯牛的了解离不开本章的记载。


冉伯牛得病之后,孔子来了第一件事先是“问”。问,《说文》:“问,讯也。”是询问的意思。孔子是通过询问了解病情的,这里的“问”不能理解成问候,而是向冉伯牛询问病情。接下来,孔子通过窗子拉住了冉伯牛的手。为什么要通过窗子呢?因为冉伯牛的病是不能接触人的,已经是被隔离一样的病症。尽管如此,孔子还是和他人不一样,慈父一样冒着生命危险去拉冉伯牛的手。“亡之,命矣夫。”亡,在古汉语中有“逃亡”、“灭亡”、“死”、“无”四种含义。在作“无”解的时候,亡同无。亡,作为死亡解,从情理上通不过去,就是重病孔子也不能拉着冉伯牛的手说“快死了”。还有,在作为死亡解释的“亡”字后面加一个“之”字,也是没有办法解释的。我认为,冉伯牛所得之病,在当时不能确定,应该是从未见过并且很严重的病。否则,“子问之”的询问病情,没必要这样记载。这恰恰是《论语》的智慧。冉伯牛如此德行的孔子弟子,在当时得了一种不知名字的重病,时人会怎样说。所以,“亡之”是“没有这种病呀”,意思是孔子说,没有见过听说过这种病呀。之,代指冉伯牛的病。“命”,在孔子的学问体系里,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论语》中,孔子谈到“命”的内容有:“五十而知天命””、“不幸短命死矣”、“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在本章,孔子是怎样的一种面对“命”的无奈。所以,孔子说:“没有这种病,这是命啊!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连孔子也不知道冉伯牛得的是什么病。冉伯牛之病乃千古之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