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包括宇宙万物根本性发展规律和路径—第一原理。
从0到1与从1到N从0到1是质变(无到有),从1到N是量变(有到多)。其中质变是性质改变,代表翻天覆地本质变化;量变是数量的改变,代表性质不变的数量叠加。 “质变点”:是量变到质变阈值,阈值越高质变所需量变就越多,量变抵达质变过程是不确定的——有时积累很多量变结果只是数量叠加,始终不见颠覆性质变出现。力是量变,努力不一定能成功,但是成功是质变,成功一定需要努力。 行动是量变,行动不一定有结果,但有结果是质变,结果一定需要行动。 从0到0有了0到1可以从1到N,从0到1比1到N困难得多——难度不在一个数量级。如白手起家与继承家业,前者是0到1,后者是1到N。现实中还有一段——从0到0。 有时很努力,花很多时间精力计划一件事结果收效甚微——因没抵达质变点。努力都是积累0,没到1前所有努力都是0,所有价值几乎等于0。虽然努力定有价值(包括失败的努力),但没得1前,努力是没办法量化(无法计算效用),只要没获得1,一切努力价值都是未知不确定:学英语在进行了大量背诵之后,仍然无法轻松流畅地阅读;学编程在进行了大量实现之后,仍然无法得心应手地抽象。 遇到1前,无论多少努力都微不足道——但天知道1什么时候来,会不会来,这是从0到1必经之路。过程不是线性量变——逐渐逼近结果,是厚积薄发非线性的质变——突然逼近结果。因此一旦获得“1”会发现——英语找到母语感知、编程进入图灵模式——突破某瓶颈后面每步都更容易,成长进入快速进展阶段,如青春期发育一夜间变得和从前不一样,似乎获得不可思议的力量。 此时,回想从前一切都值得,所有艰苦过程和历经磨难都变成时间能兑换的奖励——过程越痛苦,成果越美妙——这让过程成为最大奖励。“0”是看不见的信息积累,“1”是看得见的信息结构。但某些情况无论多少量变积累一定无法得到质变结果。
从量变到质变量变与质变相比极其微不足道,质变抵过所有量变总和,但量变是质变不可或缺的过程,例如:
以上只需再来点量变就会产生质变,如果放弃会彻底失去质变机会,成败真的就在一念之差。失败是0,成功是1,最大阻力出现最开始(从0开始),但惯性(培养习惯刻意练习)将会成就巅峰(即到1质变)。不过要多少量变,要坚持多久,要其它什么条件或因素才能质变并不知道。明确的一点是0和1间隔着无数000……000……还是000……,如果没有1再多的0还是0,只有有了1,串联起积累000才能有一次质变。最终可以把一切都看清晰,拼图还原成一幅愿景,把你送到另外一个时空境界 比尔·盖茨曾说过:“人们总高估自己一年后能做的事,却低估自己十年后能做的事。” ——因为“一年”往往并不能产生质变,“十年”却可产生多次质变。认知偏好总会高估量变速度,又低估质变结果。前面是自我认知偏差,高估自己却低估别人,后半部分是质变带来的信息鸿沟. 对细节局部了解,不能对整体完全把握——除非能把所有量变脑海中汇聚成质变。 ![]() 分形图形的自相似性,图片来自维基百科(Self-similarity) 神奇的幂次法则幂次法则指事物发展,其规模(如数量、大小、程度、频率等)与排名呈现幂次反比(幂次指常数次幂,如x^-1),也被称为“幂律”。
罕见的重要性与广泛的平凡性。幂律分布体现了“强者越强,弱者越弱,中庸难存”,即赢家通吃的局面——幂次变化带来非线性效果。硅谷著名投资人——彼得·蒂尔,在《从0到1》中断言“幂次法则是宇宙的法则,是宇宙最强大的力量。” 幂次量变与指数质变随着不断地抵达质变,就会来到无论怎么积累量变,也无法抵达质变的时刻,这就是幂次增长远远被指数增长甩在了“身后”的原因——只有切换幂次常数(如由x^2切换到x^6去追赶2^x),才能继续抵达指数增长,从而继续产生质变效应。切换幂次常数可看成诸如:格局的跳变、圈子的转换、领域的开辟、边界的突破、环境的巨变等等 于是,再结合从0到1与从1到N来看:
不过,幂次增长的力量,在于其规模大小,因为从时间角度来看,单位时间的增长与当前的规模成正比,即:规模越大增长越快,且增长的时间固定不变。幂律分布的结果,即:强者越强(短头),弱者越弱(长尾),中庸难存(衰减)。 幂次法则统治世界所有事物的发展,都是非线性的幂次量变。第一,所有事物,都在积累自己量变,无一例外。 质变是我们期待的巨大变革,质变很难获得,要付出远超心理预期的努力。质变前事物竞争总处在零和博弈,即此消彼长资源争夺——让人没时间与机会思考与迭代,只能不断跟竞争对手去做没创新的重复,即从1到N。从0到1的质变会带来垄断——是资源的总体增长,所有人都会在质变中获利,某种程度上共赢,因此得到发展与推动。 加班延长工作时间只种“低级压榨”——因为毫无效率与创造力,只在堆叠重复“数量”,且在“数量”中被塞入很多“隐患”(各层面Bug)。而“高级压榨”是用最好状态精神力与创造力创造激动人心的结果——产生0到1的质变,局面从零和博弈(你死我活)转变成正和博弈(整体共赢)。低级剥削是在分蛋糕,高级剥削是在创造蛋糕,与其用本能(欲望)去剥削智能(创造),不如用智能战胜本能,正是本能欲望让人过分追逐利润无视他人利益。 垄断会带来缺少竞争的弊端,但过度竞争危害更大。 第二,幂次量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产生指数质变。 没抵达指数质变前,你和前一个阶段差别不大,所有隐性努力似乎没用,可一旦抵达质变点是一次指数级别“陡峭曲线”的升级,获得指数增长。可以想象——在贫穷与财富之间,应该有一条基准线,即质变点。
只有越过物质基准线质变点,每个人创造力才能有所发展,甚至不断发展,人们才有更多的上升空间与发展机会。涌现——是指系统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发展过程中,一些特性不存在于低层系统中,却突然出现在了高层系统中。简而言之,就是系统特性呈现出了,整体大于(甚至不同于)局部之和的现象。
幂次法则无处不在,那么就是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无处不在,例如:
如,电池的电量衰减,不是匀速掉电,是能长时间维持在一个电量范围内,接着突然地快速掉电到极低电量范围,电池从可用到不可用是一个非线性的变化过程。 如,水果售价,会在出现一点点变质后,迅速衰减到0,这显然是瞬间非线性变化过程。 如,在追求完美过程中,达到95%完美后,每一点提升都需要非线性增长资源与努力,甚至可能超越之前所有付出之和。 非线性变化发生在大脑里会让神经网络快速形成结构化与抽象化知识和认知——学习。非线性变化发生在大脑外会让现实世界快速按我们期望和想象去迭代与改进——创造。 进化论(随机试错,适者留存)表明生物体随机微小差异,在自然选择压力下,经过非线性长期积累,结果形成非常巨大生存差异性。 第一,当今世界,一个近在咫尺的非线性之物——就是计算机,其硬件的发展遵循摩尔定律,其软件的底层是2的幂次方,这两者都是非线性变化。 第二,现实世界的非线性变化无处不在,程序世界的非线性变化也无处不在,而在信息论的视角下,又有“万物皆比特”的信息观。 构成世界本质是信息,信息结构由比特构建,比特具有非线性变化规律,所以世界本质透露着非线性变化。 结语第一,幂次量变积累出指数质变,是世界的本质规律。 万物都从量变积累到质变,但线性量变无法积累指数质变,增长速度不够,所以线性量变只能得到数量叠加。 第二,从0到1是指数质变,是我们的追求,也是被规律所推动的演化。 一个决策可以改变所有一切、一个创新可以颠覆所有、一次成功可以抵消所有失败、一次选择、一行代码、一个功能、一个特性、一个想法——可以决胜千里之外,这是什么?这就是不时会在世界发生的——“质变点”,也就是“黑天鹅”。 第三,所有事物发展都有两阶段:首先从0到1,然后从1到N,前者要勇气、闪念、概率、突变与命运,后者要——迭代。从0到1是革命、是颠覆、是系统能量不守恒混沌边缘。 第四,按照幂次法则运作,会让强者越强,弱者越弱;换角度是——成功是成功之母(强者越强),失败是失败之父(弱者越弱)。 第五,遵循非线性变化,则意味着平均数预测无效。 换言之,用平均数(即线性思维)评估预测非线性变化波动性与可能性没有任何效用与意义。 第六,在二八定律视角下,少数关键变量(20%)的计算可以大概率决定结果,想要极高确定性,要超多变量(80%)的计算。 第一推动力——兴趣会让我们在微观,循环练习积累量变,一旦获得宏观可见质变就会增强兴趣,从而促使我们更积极循环练习,接着更快出现下次质变,这又会再次增强我们兴趣,然后又是循环练习并增强兴趣……一直循环下去……微观循环量变产生质变,推动了微观循环本身,从而形成宏观循环质变,最终一个又一个循环质变,得到循环的增强。循环增强模式,其实是无处不在
以上等等,是幂次变化;
以上等等,是指数变化; 以上全部都是非线性变化——循环增强,也可称——飞轮效应,在非线性变化中,一层套着一层,一端是无限大,一端是无限小——一切行为都只是非线性演化曲线一个个数据点,无论是从0到1还是从1到N永远存在着下一个更难阶段——没有尽头,一切都在无尽循环中。现实中没人在乎你的努力过程,人们只认可你成功结果(质变)——如果你不能脱颖而出,对别人来说你相当于从未努力过,或觉得你再怎么努力也都注定无法成功。 人们只能看到你的宏观质变,但你不能否定自己的微观量变,而只有循环下去才可能变强并得到一切。 量变会遇到错误、进展缓慢、遭遇阻力、是漫长的过程,如一直处在“量变无痕”中,我们会情绪失常、怨天尤人、自怨自怜,最终想放弃找到托词与理由。幂次法则告诉我们,量变无法避免,只有坚持走过量变无痕,才能抵达质变自由——来到质变点时才能真正体会突破后的感觉,那是一种“自由”的感觉。 如果给定时间限制,20%会拥有绝对优势,如果不限定时间,80%长尾会拥有绝对优势——80%利用时间积累出了质变。20%的效用是直接获得(80%积累产生的)质变,要么就是赢得了(80%所必需要的)时间。20%是关键,80%是细节——对于未知与创造,往往需要通过80%的细节路径,才能找到那20%的关键信息。 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即:
后记5:预期寿命与概率分布技术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信息,而不是一个实体,它不会像人类一样“高斯衰老”,而是“幂律传播”。更宏观地来看,万事万物都是相互关联,那么宇宙演化会服从幂律分布;更抽象来看,所有一切点点滴滴都是相互关联的,那么宏观与微观就会服从幂律分布——而这就是幂次法则主宰宇宙的原因所在 没有任何相作用的系统(即全是独立变量)——就是熵值最大的无序系统,而充满强烈相互作用的系统(即全是关联变量)——就是熵值最小的有序系统。只要存在从无序到有序的熵减过程,幂律分布就会必然发生。 人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人就是人刺激之下,人会做出相应反应,人几乎总能受到影响或控制,进而变好或变坏,只要你能找到恰当的方法。”一个人过去的平均意义,无法预测其未来的边际意义。 |
|
来自: timtxu > 《心灵、婚恋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