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清照的一首词,无一个“菊”字却句句写菊,读一遍就心醉

 qweasdzxcrty 2022-10-29 发布于湖北

“菊花”是诗词里很常见的意象。

它可以代表隐者的超然洒脱,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也可以代表游子思乡的寄托,如“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它还能象征着忠义之士的凛然气节,如“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唐宋无数文人为它倾倒,为它歌咏。

今天要讲的这首“菊花词”是李清照所写,是《漱玉词》中很长的一首,无一“菊”字却句句写菊,读一遍就心醉。

多丽·咏白菊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

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

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

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

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

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

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

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

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

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不像浣溪沙、长相思、菩萨蛮,“多丽”是个不常见的词牌名,可能很多人之前都没有听过。

关于这个词牌名的来历,也是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它和“念奴娇”一样,源自一个歌妓的名字;也有人认为它出自杜甫的《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这个词牌还有另一个名字叫“绿头鸭”,贺铸、辛弃疾等人都曾写过此词,其中最为经典的还属李清照这首咏白菊,通篇用典,写尽菊花之美。

词的上半阕,先从赏菊的环境写起,渲染了凄冷的氛围。

秋夜漫长,风雨凄凄,即使放下了帘幕,依然寒气逼人。

漫漫长夜里,词人担心那庭院中的白菊,经不住风雨的摧残。

这几句环境描写,既突出了词人对菊花的怜惜,也为后文赞美菊花的风骨埋下了伏笔。

接下来的几句中,词人连用四个典故,来反衬白菊高洁出尘的自然美。

“贵妃醉脸”说的是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唐朝诗人李正封有诗云“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他原本吟咏的是牡丹,但唐玄宗读后却认为与杨贵妃醉后的娇媚情态最相宜。

“孙寿”指的是东汉权臣梁冀之妻,常故意画纤细弯曲的愁眉,以媚惑世人。

“韩令”是指西晋官员韩寿,是个美男子,权臣贾充之女贾午曾为他偷了父亲珍藏的西域奇香。

“徐娘”说的是梁元帝萧绎的妃子,徐昭佩,“徐娘半老”说的就是她。

菊花之态娇艳,却不像杨贵妃、孙寿那样,妖媚惑人;其香幽远,却不似韩寿窃取他人的奇香;其色莹白,却不像徐娘在脸上涂抹白粉。

这几句从白菊的姿态、香味、色彩方面着手,淋漓尽致地突出了它的自然美,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大概便是如此。

接着的“细看取、屈平陶令”,是正面烘托菊花的高洁。

“屈平陶令”就是指屈原和陶渊明,屈原有诗云“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而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更是耳熟能详,这两位都是高风亮节的文人,词人以这二人的风韵来比拟菊花,足见菊花之高雅。

最后的“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不仅唤起了我们的视觉感官,更沟通了嗅觉,从而引发更多的联想。

上半阕先是环境描写,接着又引用了一系列典故,从反面和正面,将白菊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形神毕肖,情韵兼具,令人不禁为之倾倒。

再来看下半阕。

“渐秋阑”三字写出了时光的流逝,从花开到花谢,明明是词人不忍见菊花凋零,却反过来说“向人无限依依”,充分表明了词人的“惜菊”之心。

“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这一句从不同的环境展开描写,进一步突出了词人的惋惜之情。

最后,词人并没有依着这惋惜之情收束全词,而是宕开一笔,“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既与上半阕的“屈平陶令”遥相呼应,表达了词人对这二人的仰慕之情,又突出了自认旷达洒脱的情怀。

只要内心安宁平和,何必像屈原行吟泽畔,陶渊明采菊东篱?

真正的宁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

词人这最后的顿悟,创造了一种言已尽意无穷的境界,给人以启迪。

整首词通过引用典故,以对比的手法,将白菊的“美”写到了极致,抒发了词人不流于世俗,高洁出尘的精神追求。

无一“菊”字却句句写菊,给人以美的感受,读一遍就心醉。

图片如有侵权,联系电话18071431160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