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表药:细辛的功效与作用

 山水书阁 2022-10-29 发布于四川

药材名称:细辛

别名:小辛、细草、独叶草、金盆草、山人参

拼音:Xì Xīn

英文名:HERBA ASARI

药用部位:全草

细辛

细辛是一味良药,是历史的功臣,因其根细、气香强烈而味辛得名。细辛那辛窜的感觉一次便会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细辛既能外散风寒,又能内祛阴寒,同时止痛、镇咳功效较佳。虽有较好的散寒作用,但发汗作用力较弱,一般解表方剂中不作主药。

药材性状:常卷缩成团。根茎横生呈不规则圆柱形,具短分枝,长1~lOcm,直径0.2~0.4cm;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环形的节,节间长0.2~0.3cm,分枝顶端有碗状的茎痕。根细长,密生节上,长20cm,直径0.1cm;表面灰黄色,平滑或具纵皱纹,有须根及须根痕。基生叶1~3,具长柄,表面淡绿,光滑;叶片多破碎,完整者心形至肾状心形,全缘,先端急尖,基部深心形,长4~10cm,宽6~12cm。有的可见花,多皱缩,钟形,暗紫色,花被顶裂片由基部反卷与花被筒几全部相贴。果实半球形。气辛香,辛辣、麻舌。 栽培品的根茎多分枝,长5~15cm,直径0.2~0.6cm。根长15~40cm,直径0.1~0.2cm。叶甚多。

细辛

细辛原态图

栽培要点:喜冷凉、阴湿的气候,耐严寒,怕高温。宜在富含腐殖质的疏松肥沃的壤土中生长。忌强光与干旱。用种子或分根繁殖。

产地: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

采收加工:夏季果熟期或初秋采挖。除去泥沙,每十来棵捆成一把,放阴凉处阴干。

细辛

细辛成品图

地道沿革:始载于《本经》列为上品。《名医别录》云:“生华阴山谷,二月、八月采根阴干。”《本草经集注》云:“今用东阳临海者,形段乃好,而辛烈不及华阴、高丽者。”《本草图经》云:“今处处有之,皆不及华阴者为真,其根细而极辛。今人多以杜衡为之。” 《本草纲目》云:“大抵能乱细辛者,不止杜衡,皆当以根苗色味细辨之。”当今仍以辽宁、吉林、和黑龙江所产为道地。

细辛

炮制:除去杂质,喷淋清水,稍润,切段,阴干。

性味:辛,温。小毒。

归经:归心、肺、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6g;或研末,1~3g。外用:适量,研末吹鼻、塞耳、敷脐;或煎水含漱。

禁忌:气虚多汗者慎服,热病及阴虚、血虚者禁服。

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备注:

(1)细辛主要能散寒止痛,常与羌活荆芥川芎等同用,治疗外感风寒头痛较剧的病症;对于外感风寒、阴寒里盛的病症,亦可应用,须配合麻黄附子等同用。细辛止痛力强,对于头痛、齿痛都有较显着的疗效,头痛可配合羌活、白芷等同用,齿痛可配合白芷、石膏等同用。对于风湿痹痛,以属于寒湿者为宜,可与羌活、川乌草乌等配合应用。细辛能温肺以化痰饮,所以主要用于治疗肺寒咳嗽、痰多质稀色白的病症,常与干姜半夏等配伍应用。本品又能通鼻窍,疗口疮。用于鼻渊,常配合白芷等应用;用于口舌生疮,可单用一味细辛,研末敷于脐部。

细辛

(2)本品虽有较好的散寒作用,但发汗作用力较弱,一般解表方剂中不作主药,临床用于风寒表症主要有两个方面:或者外助麻黄以发汗解表,内助附子以扶阳温肾,治疗阳虚体质的外感风寒,形寒怯冷等症;或者取其兼有止咳、镇痛作用,用于风寒表症兼有头痛、身痛或咳嗽等症。此外,在镇咳方面,可配合干姜以温肺化痰,配五味子以开阖并施,配麻黄宣畅肺气;在止痛方面,可配合白芷治牙痛,配川芎治头痛,配乌头治痹痛,都是常用的配伍应用方法,可供参考。

摘录《中国药典》

(来源:中华秘方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