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反复咳嗽老不好,竟是脾胃出了大问题!盲目「自救」,只会越止越咳

 快乐读书人! 2022-10-29 发布于山西

图片

门诊上,因久咳不愈来就诊的患者非常多,有成人也有小孩。

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咳嗽一直拖拖拉拉不断尾,怎么都好不了。

各种消炎药,止咳药,甚至输液都用上了,可过不了多久,咳嗽就又开始了,着实让人头疼。

图片

本期,君和堂邀请到吕东升医生细致讲解久咳背后的根本原因,以及分享一则临床案例。

请大家静心来看这篇文章,因为可能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尤其是脾胃不好的朋友。

01

咳嗽反复不愈,可能与脾胃有关


咳嗽是指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冲击气道,发出咳声或伴咯痰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

历代将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有痰有声谓之咳嗽。

出现咳嗽,除了可能跟肺有关,也有可能跟脾胃有关。

说到脾胃,现代人普遍都存在脾胃不好的问题,之所以如此,无外乎三点。

压力过大,思虑伤脾;太过安逸,缺少运动;饮食不节,饥饱失常

图片

那,咳嗽为什么会跟脾胃功能失常相关呢?

《素问·咳论》中言:“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意思是说,心肝脾肺肾五脏的功能是相互影响的。

任何一个脏腑出了问题,都可能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从而引发咳嗽。

又言咳嗽“皆聚于胃,关于肺”。

从二者相互关系来看,肺脏胃腑的关系极为密切。

首先,肺胃在经脉上相通。肺脉循胃,肺之经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环循于胃口,因而每易互传邪气。

其次,肺胃同主降,化布水湿,易酿生痰饮为患;

再次,肺胃之气,源化于胃,易外内合邪而致病。

总之,二者相互影响为患,此正是咳证「聚于胃,关于肺」之所由也。

图片

此外,清代四大温病学家之一叶天士在《临症指南医案·咳嗽》中说:“从来久病,后天脾胃为要,咳嗽久非客症。治脾胃者,土旺以生金,不必穷究其嗽”。

这里说明了,久咳的病象在肺,实际病机在脾,治疗需从脾胃着手。

以上医家对脾胃和咳嗽的关系都有很深的论证。我们借古证今,现举临床案例一则。

02

案例:反复感冒咳嗽2个月


张女士,29岁,因「反复感冒咳嗽2个月」于2022年3月5日就诊。

问诊了解到,近两个月一直反复感冒,咳嗽。现晨起咽部有痰,色黄,略有胸闷;白天咽痒即咳,咳即难止,无痰;夜间能咳醒。

手脚凉,体检贫血,白细胞低,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舌淡红苔薄微黄,脉沉细关弦。听诊右下肺湿罗音。

四诊合参,诊断为咳嗽,辨证为土不生金,营卫失和,兼有痰热

遂拟如下处方以培土生津,调和营卫,清气化痰。

瓜蒌

杏仁

麦冬

人参

半夏

粳米(山药代)

桂枝炒白芍炙甘草
大枣(后略

图片

▲ 中药材:瓜蒌

一周后,前来二诊。

患者诉其服用上方后,咳嗽大减,晨起痰减少亦不黄,夜晚基本上不咳。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故效不更方。

据吕医生介绍,上方乃麦门冬汤、桂枝汤合小陷胸汤化裁而来。

反复感冒伴痉挛性咳嗽,病在表,实则病原在脾胃。正如《黄帝内经》曰:“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脾土为肺金之母、能量之源,肺主皮毛,肺气不足则表气不固,外邪易侵,故咳嗽反复。

桂枝汤调和营卫的作用,即源自方中姜、枣、草对中焦脾胃的扶助。

虽然《金匮要略》言麦门冬汤可治疗「大气上逆之症,但吕医生认为痉挛样咳嗽亦属此范畴。

图片

▲ 中药材:山药

咳嗽呈痉挛样,说明存在气管平滑肌营养不舒的病理表现,麦门冬汤可补肺胃之津,正治此症。方中粳米常不可得,故常以山药代之。

该患者除痉挛样咳嗽外,亦时有胸闷,咳吐黄痰的表现,说明存在一定程度的痰热结胸,即小陷胸汤症。

有是症则用是方,由于其热不甚,则以杏仁易黄连。药后诸症大减,效不更方。

03

久咳难治,选对医生很重要


古人云「名医不看咳,咳嗽看似普通,实则大有文章。

很多朋友一咳嗽就会马上炖雪梨、川贝来润肺止咳,但实际上咳嗽有很多证型。

如果是寒咳,吃了这些偏寒凉的食物之后,只会越止越咳,所以辨证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大家不要见咳止咳,而是要去理解这个病症的趋向性,理解这个病象后面的病机。

图片

那面对反复咳嗽,大家应该怎么做呢?

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时就医,交给专业医者来辨证、来治疗,你只需配合即可。

另外,有的朋友去看病,医生换得很勤。

这里建议大家的是,如果第一次见的医生就能把病看好,当然是最好的。

如果第一次好不了,最好还是继续找这位医生看第二次,甚至是第三次。

图片

但是第二次再去找这个医生的时候,大家应着重讲述用药以后的效果和表现

这样医生就会在原来的诊疗基础上,进行更深入仔细的思考,进而调整和完善诊疗方案。

其实,对医生来说,治疗反复咳嗽,需要考虑很多种疾病因素。

中医需要四诊合参,西医需要辅助性检查,同时还要花一定的时间采集病史。

所以希望大家给医生多一些理解,医患之间相互配合,才能准确诊断和用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