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年第117篇:读文有思∣语文知识的多维建构

 豫北闲人原创馆 2022-10-29 发布于广东

语文知识的多维建构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初中语文教与学》2022年第8期全文转载了厦门大学孙园园教授发表于《语言文字应用》的论文《中小学语文知识的多维建构》。论文首先介绍了语文素养指向下的语文知识类型和内容,探讨了汉语言文字特征下的适切性建构、内在逻辑保证下的关联性建构、时代发展需求下的发放性建构、心理认知负荷下的深浅厚薄建构等。论文的阅读难度较大,而我最关注的是第一部分的内容,即语文知识到底有哪些类型和内容。

我们知道,新中国成立后的课程改革在目标方面呈现出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的转变,虽然我无法从理论高度理解这种转变,但我比较清楚的是,这种转变不是抛弃与重生的关系,而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三维目标”的内容中肯定包含了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而“核心素养”的目标也隐含着“三维目标”的因子,但这种继承与发展又不是简单的增加或深化,而是有着教育观、知识观层面的变革因素。也就是说,“核心素养”目标不是简单地在“三维目标”中增加了一些因素和要求。本文作者就是从“三维目标”的角度来谈语文知识建构的。其核心观点是:语文素养为语文知识建构提供了指向,三维目标又提供了切入角度,建构出的知识必定是一个多层面内容丰富的综合体,既包括为能力培养筑根基的基础类知识,也包括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所必需的过程与方法类知识,还包括塑造全面发展的现代人所需具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类知识。也就是说,作者是从知识层面对“三维目标”进行研究,又从“三维目标”角度对知识进行分类。

第一类是基础类知识。作者认为,基础类知识主要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知识,具体包括语言类知识,如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等知识和篇章、语义、修辞、语体、语用、标点符号等一般性原理,以及文学类、文章学类、文化类、逻辑类的基础性原理与常识。这其实也是很多人心目中的“语文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类型的语文知识也在不断更新,例如有关媒介素养、跨媒介阅读、跨学科学习等知识,也将被纳入到基础类知识里。这类知识过去曾经是语文学习的全部,有一段时间又被刻意淡化,现在又进行了一些修正。这说明,我们的语文知识观在不断变化。

第二类是过程与方法类知识。说实在话,“过程和方法”是我理解三维目标的最大障碍,我一直不能将“过程”“方法”类的概念和课程目标联系起来,难道目标中包含了“过程目标”和“方法目标”?今天阅读这篇论文,我觉得作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解角度,即知识角度。有学派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大类,如果说前者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后者解决的就是“怎么做”的问题,是向能力转化过程中所需的实践操作方法、步骤、策略,属于实践层、操作层的动态知识。作者认为,语文课程的程序性知识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如何进行听说读写的技能专项知识,一类是如何运用语音、词汇、语法、修辞、语体等基础类知识进行听说读写实践的动态知识。前者主要是如何进行听说读写的方法、步骤、策略等,后者主要是动态的过程。此前我提出一个观点,要对语文课程的程序性知识再进行分类,划分为“策略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前者专注于策略和方法,后者专注于过程与步骤,这样就可以和“三位目标”中的“方法”和“过程”对应起来。遗憾的是,在表述上我犯了一个错误,将程序性知识划分为“策略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这两处的“程序性知识”到底指的是什么呢?这就容易给人带来逻辑混乱,因此还需要对我的观点进行继续修正。

第三类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包括兴趣、动机、态度、习惯、自信、人格情操、审美情趣、情怀、修养、自觉意识等,也包括社会成员在以语文作为交际工具中对相关道德、伦理、法律法规的遵守等。有的人肯定会有疑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难道也是知识?实际上,这关系到对“知识”概念的理解问题。加涅将学习成果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等类别,不过他说的并不是“知识分类”而是“学习成果分类”,布卢姆和安德森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只是从情感角度对教育目标进行分类,也没有明确地将情感理解为知识,马扎诺等人构建的教育目标新分类学,也是从心智和知识及其两者之间的互动等维度对教育目标进行研究。倒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一书提出:“知识在有关学习的任何讨论中都是核心议题,可以理解为个人和社会解读经验的方法。因此,可以将知识广泛地理解为通过学习获得的信息、理解、技能、价值观和态度。”这说明,我们对知识的理解不能局限于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个方面,还要拓宽理解范围。

人民教育出版社朱于国先生在《学习任务群框架下的语文知识图谱》一文中构建了中小学语文课程知识图谱,包括综合学习、逻辑、语言、文学、写作、口语交际、阅读、文化等八大方面,基本上涵盖了高中课标和义务教育课标里的所有知识内容。该知识图谱中,既有孙园园教授所说的基础类知识,也有少量的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不过没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知识。当然,我觉得两位专家的观点可以相互参照,两者对知识的理解角度也不尽相同。

本文作者孙园园教授还提出,从三维目标切入建构语文知识,目的不是对知识进行分类,而是围绕课程目标构建出必要的知识,避免遗漏,而且三维目标不是泾渭分明的关系,知识获得和技能掌握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会学习和培养情感态度、形成价值观的过程。同时,三维目标下的知识可具体分布到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各学习领域中。这些观点对我们理解语文知识也是有启发意义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