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和溺爱

 顺势养育 2022-10-30 发布于浙江

爱是一种自在的力量,是一种允许的能量。

--斑鹿

很多人爱孩子,也有不少人溺爱孩子。溺爱孩子的人,我们总会听到那么一句话,我把孩子宠坏了。

知道溺爱孩子不好,可是生活中总会用爱的名义来溺爱孩子。

溺爱不是爱,爱是建立在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溺爱是披着爱的外衣对孩子的强力控制,是成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管理孩子,剥夺孩子的独立性。

有人会疑问,我爱孩子,可能是有点宠坏了,怎么会变成控制呢?

爱的本质是给孩子自由,欣赏孩子,让孩子学会技能,让孩子有立足于社会的强大心理。溺爱本质上却是一种管制和包办。

溺爱孩子、宠孩子是大人的一种满足感和占有感。宠孩子不是对孩子好,而是满足自己。

真正的爱孩子,是以孩子的成长需求为核心,在孩子不同的阶段给予不一样的支持和不同方式的爱。

我们培养孩子是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能适应于社会、有自主能力的个体。

爱是一种自在的力量,是一种允许的能量。

在没有危险的前提下,允许孩子自己去做,自己去探索。比如,2岁的孩子,他想独立,自己去做事,却又还没有能力,爱孩子的父母会陪着孩子,让他去尝试,孩子有需要时给予及时帮助。溺爱孩子则会直接替孩子做了,还美乎其名:孩子太小,还没这个能力,我替他做了。

孩子在尝试做的过程中,孩子在成长,他从实际的体验中习得能力。爱孩子就是看到孩子的成长需求,给他空间,支持他去探索,并在需要的时候及时回应和给予帮助。

这个过程中父母需要的是更大的耐心,并且能够懂得孩子的心理,关注到孩子的需求。所以说一个爱孩子的父母也会跟着孩子一起学习和成长

溺爱孩子,则是:你还小不会做,我替你做了,或者你需要什么,全都给你,你乖乖的就好。这样对大人来说是最省力的。但这样做的结果,不仅剥夺了孩子体验生活的权利,更是阻碍了孩子发展的潜力。

爱孩子,给孩子自由,支持孩子探索,并不是说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是放任。

我们给孩子选择权,让孩子去尝试,让孩子去体验,哪怕在这个过程中犯错了,那也是孩子成长中的经验,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梳理事情,总结原因,为未来遇到同样的事情如何做得更好做铺垫。当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做得好时,我们给予他及时的肯定,让孩子意识到做这件事情本身的价值和意义。让孩子从中体验到坚持、自律、独立带给人生的意义。

被宠着的孩子经常很容易得到想要的东西,所以对于轻易得到的东西也不会珍惜,而且经常是乱发脾气,不尊重长辈,也从来不主动干活,自律能力很差,要求他做的事情必须谈条件,想什么都想要,永远都不会满足。

不仅如此,被溺爱的孩子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只追求自我的满足,长期的纵容导致孩子耐挫能力差。

因为获得太容易,生活中一旦不被满足或遇到一点小挫折,很容易产生挫败感,也没有完善发展自己的愿望,更没有自己独立去面对的勇气。

爱孩子,给孩子技能,让孩子长成一个独立的、能立足于社会、有强大心理的个体。

爱和溺爱一字之差,对孩子的影响却非常重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