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说多子女家庭的孩子更能适应社会的变化?

 爱__不释手 2016-11-02

每年学校开学,都会有一些入校学生因为生活无法自理而被迫退学或者父母一直跟随帮忙洗衣服、整理床铺。相比之下,另外一些学生不管干什么都能很好的把事情处理好。例如:洗衣服、整理床铺、打扫卫生、洗晾床单等等。为什么一样的学生有这么大差别呢?如果说是智商的问题,那么都是考上同一所大学,分数也不会相差太大。原因是适应社会的能力。

为什么说多子女家庭的孩子更能适应社会的变化?

我相信,那些考上大学,没有自立的人,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而有兄弟姐妹的学生很少有这种情况。因为从社会适应能力上讲,多子女家庭出来的孩子,社会适应能力相对来说比独生子女强。

为什么?我们先说在社会上最容易遇到的问题。

一、竞争。

二、人际关系处理、与人合作问题。

三、面对挫折是否坚强。

四、处理事情的心态。

孩子心理的形成在以及自我认识、人生意义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家庭的影响。

一、面对社会上的资源竞争、岗位竞争以及其它竞争。

为什么说多子女家庭的孩子更能适应社会的变化?

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处于绝对的“霸主”地位,基本上家里老人、孩子父母都是围绕着他转,要什么都给什么,根本意识不到竞争这一概念,很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因为长期的要什么父母给什么,所以会认为自己的需求就像皇帝的“圣旨”一样。这样很容易让孩子失去竞争意识。

多子女家庭的孩子,由于家里孩子不止一个,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做到一样的关心、一样的对待,很多时候,父母会比较倾向于多照顾小的,于是孩子心理就产生了不平衡,有时候为了得到父母更多的关爱,就开始相互竞争,所以多子女家庭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懂得竞争,通过展现自己的优势去压倒对方,获得父母更多的关爱。

另外,这些孩子还明白和谁竞争、怎样竞争,在什么时候竞争。

二、在处理与人的相处问题上,以及与人合作的情况。

为什么说多子女家庭的孩子更能适应社会的变化?

前面已经讲了,独生子女很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所以,在与人合作或者交往中,总是把自己放在中心位置,如果一旦意识到自己在交往中不再处于中心位置,或者别人突然对他不再友好,就会认为有人在背地里针对他,之后很有可能对周围人产生很大的敌意,背地里进行报复。

如果你细心观察,你会发现多子女家庭的孩子,在面对其他孩子的“侵犯”时,不管兄弟姐妹之间有什么矛盾,都会自主的选择合作,共同对抗“外敌”。

有时候他们都知道什么时候要和别人处好关系,什么时候维护自己利益。

三、在面对挫折的时候,可以说在社会上很少有一帆风顺、一点挫折没有的。

为什么说多子女家庭的孩子更能适应社会的变化?

独生子女在家里就像“皇帝”一样,什么事情都是父母给办好、处理好,可以说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所有的不好都是父母以及家里老人承担着,所以对他们来说一切都是一帆风顺,根本没有困难。但进入社会之后,别人不会像父母那样迁就他,一旦遇到挫折或者别人的批评,便会承受不住,很容易被打垮,更严重者会走向社会的对立面。

在多子女家庭中的孩子,父母对孩子不再那么任性的宠着一个,对另外的孩子来说,他们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但他们会想办法去改变这一现象。例如:去和兄弟姐妹竞争,在竞争中经常大打出手,在长期的过程中,就会养成坚强的性格,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随着长大,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更文明。

四、处理事情的心态上。

为什么说多子女家庭的孩子更能适应社会的变化?

独生子女在家里说话就是“圣旨”,一般有什么需求,父母会第一时间满足。长期以往就会形成一个极端心理,就是心里想什么就是什么,不管其它的。如果进入社会之后,需求不被满足,或者没有达到满足的条件,很有可能会铤而走险去追求这种满足。

相反的,孩子多的家庭,在孩子有某种需求时,很难做到样样满足,每人满足。所以,当有孩子这个需求无法被满足时,会聪明的向父母提出另外一个能满足的需求。而不会去通过其它手段必需得到满足。

为什么说多子女家庭的孩子更能适应社会的变化?

特别是现在二胎放开之后,一些孩子以前得到父母全面的爱,自从有个弟弟或者妹妹,父母精力都转移了,一些孩子会要求不要弟弟或者妹妹,但看到这个要求不能被满足,便会提出父母在照顾弟弟或者妹妹的同时也要爱自己。这样要求慢慢降低,心理很容易就会被满足。

当需求心理被满足时,就会感到很幸福,生活也会很美好,社会上很多人感到痛苦,是因为自己的需求心理没有得到满足。

父母的溺爱就像一个铁笼,孩子就像笼子里的小鸟,社会就像自然。当习惯了铁笼的小鸟飞回自然之后,大部分都丧失了生活技能。

多子女家庭的孩子之所以比独生子女的孩子更容易适应社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大部分都是被父母“放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