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出我心485:不要做无谓的争辩

 亮影请您看 2022-10-30 发布于山西

2022年第221期

魏书生老师讲述自己语文教学经历时曾感叹:这个语文真是难教啊,有那么多“婆婆”会拿着尺子来衡量你,动不动就会质问:你这种教法符合什么什么专家提出的什么什么理论么?
魏老师当时也是年轻气盛,被逼问到一定程度,他也会反驳说:某某专家是中国的吗?他从事过一线教学吗?他那么一点点可怜的教学实践怎么就能拿来作为泱泱大国语文教学的指导呢?
后来,魏老师说这是自己年轻不懂事,和别人争什么争,争来争去谁又能说服得了谁?有时候真的不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来进行无谓的争辩。你只管按着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来即可,只要你的想法和做法不违背国家大政方针,不违背教育规律,不违背自己学生的学情就可以。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争辩有意义吗?没有!
对于教育教学来说,略懂一二的人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进行高谈阔论,都会指点一二,作为老师,你又何必被这“两岸猿鸣”给束缚住呢?
同一本书,不同的人看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收获,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不一样的结论。即使你全部虚心听取,你能获得所有人的赞同吗?未必!真要那样取悦别人,那么自己也会和父子骑驴的故事里的父子一样,怎么做都不对,最后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儿子骑驴,父亲走路,有人会说儿子不懂得孝敬老子;
父亲骑驴,儿子走路,有人会说老子不懂得爱护孩子;
两人都骑驴,还有人会说这两人不爱护动物;
两个人都不骑驴走路,还会有人说这俩傻瓜,放着毛驴不骑,缺心眼;
两个人把毛驴背上走,会不会有人提意见呢?当然会有,会有人笑话他们不骑驴就算了,还背着毛驴走,脑子有问题吧!
父子两人该怎么办?
无论你做出什么举动,总有不同的声音出现,我们不必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因为那不一定正确,不一定就适合你的实情。况且你的每一种选择,其实也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何必非得获得他人的认可才行呢?
魏书生老师说:后来,自己变得“精明”些了,只要别人提出质疑,自己绝不去和别人争辩,绝不去给别人解释自己的理由,也不准备说服别人,因为别人是听不进去的,他只在乎自己的观点是对的,怎么会倾听你的解释?
所以,每当这个时候,魏老师总是深情地说:是啊,您说得对啊,很有道理……一句话打发了自命不凡的人,节省下时间来做自己该做的事,没必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和固执己见的人争辩个面红耳赤。
这是圆滑还是世故?这是一种精明还是无奈?
可以说是见仁见智吧,我感觉这是一种智慧的处理方式,不让自己掉进争辩的漩涡之中,一招化解危机,早日脱身来做应该做的事情,不让自己花费过多的成本,从而更好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才是重要的。
你管不住别人的嘴,但你可以管住自己的嘴,你的解释没人认真听,你又何必浪费口舌,你也别想用自认为正确的话语来说服别人,因为别人也许和你一样认为只有自己的想法才是正确的,你又何苦自作多情呢?
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你说与不说是你的权利,我听与不听是我的自由。
无论什么时候,都要避免自己陷入无谓的争辩之中,因为这个漩涡之中只有自说自话和互相压制甚至攻击,倾听、沟通、理解都是广告用语。
有个故事说:一个人找到孔子的学生,问一年有几个季节。孔子的学生说有四个季节。那人听了哈哈大笑,说一年有三个季节并嘲笑这个学生无知,还让学识下跪认错。
孔子出来就让学生下跪认错,那人开心离去,学生很纳闷,孔子说:你没看见那人一身绿衣服,就像秋天的虫子,活到秋天就死了,他怎么知道有冬季?你和这样的三季人谈论四季,你说你是不是太愚昧了?
不可和夏虫语冰,不要对牛弹琴,不要自讨苦吃,不要自作多情,不要让自己陷入无谓争辩的漩涡之中。
哪怕有人骂你是猪是狗,你也没必要和他争辩,一句:你说的对就完了,说完就撤,这才是明智的做法!
切勿非要争个你死我活,这不是拿别人的无知来惩罚自己吗?除非你认为愚蠢的自己应该接受别人的惩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