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有你还在骂国产3D动画了

 where5 2022-10-30 发布于布基纳法索

图片

就在今晚,B站举办了2022年的国创动画发布会。整场发布会上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三体》动画发布了定档PV,并宣布于12月3日开播。经过近一年的等待,我们终于能看到这个重量级项目的新进展。

这支两分钟的PV依旧延续了,《三体》动画含蓄的爆料风格,内容乍看不多,但每个场景都是细节。这会儿网上已经讨论得热火朝天了。

现在基本确定了,动画版是从人物众多、错综精彩的面壁计划开始的;

图片

PV里有人类科学被锁死的萧条场景;

图片

有史强毅然执行古筝计划的画面;

图片

章北海装填弹夹、科学家在宇宙中被袭击则表现得比较隐晦。

图片

虽然PV里没有直接展示《三体》原著里的名场面,但相信正片里肯定不会少。不过新PV不是我们今天想展开说,反而是围绕《三体》动画的一个长久的主题,随着新PV的发布引起了更多关注:国产3D动画

在国创发布会前一天,《三体》官方账号连发三条微博,放出了《三体》新剧照,虽然B站、微博评论区基本都是期待、催更的,但在圈外媒体下面也出现了一些吐槽“怎么是3D动画”的声音。

图片

今年的国创发布会上发布了40多部动画的情报,其中也有《火凤燎原》《不死不灭》《山海际会》等众多3D动画作品登场,甚至线上发布会中本身也大量使用了3D动画人物、场景。

图片

《火凤燎原》

从直播中的弹幕、网友的评论来看,大家对3D动画的形式仍然心存芥蒂,但至少能抱着“等一等、到时候看”的谨慎期待情绪,对于《三体》这样的高人气企划,就像有些网友开玩笑说的,“不怕它不来,也怕它乱来”。

观众们的谨慎是可以理解的。早年间人们并不看好3D动画。每次提到《汽车人总动员》和那会儿在电视台播的3D动画都会牵扯出一波“骗补贴”“抄袭”往事,3D动画也长期被冠以“低龄化”“粗制滥造”的标签。但在我看来,本质上这并非针对“国产”、“3D技术”,而是对糟糕内容和劣质技术的吐槽。

而我也是从最近的一次追番经历中,意识到了一些关于国产3D动画的微妙变化:国内观众对3D动画的接受度好像变高了,逢3D必骂的刻板印象也少了很多。

今年7月,朋友推荐我去看了一部叫《黑门》的国产原创3D动画,讲的是2058年的未来世界,那时人们广泛采用“脑机”系统,没错,就是现在很多科技、游戏公司都在畅想的那种技术。内容非常烧脑、硬科幻,但却获得了站内9.7、豆瓣8.3分的高口碑。

图片

纵观《黑门》每集的评论区,并没有太多留言在纠结3D动画。由于《黑门》是科幻背景,其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大量专有名词。这反而成功吸引了一批对人工智能、量子力学、医学等设定感兴趣的铁粉。

图片

《黑门》官方制作的概念解析视频

于是,随着《黑门》的播出,里面提及的概念,脑基站、脑宇宙、外骨骼、蜂群症等频频引发评论区、社交媒体上的大讨论。动画后半段开始探讨人脑、灵魂等更深邃的议题,所以经常看到“论文级”的评论,一写就是一整版。

图片

更有意思的是,虽然《黑门》的制作算不上“经费燃烧”,但3D技术也没有拖后腿,甚至在表现科幻场景时还挺合适。

比如,我就对用3D场景展现的人脑内部印象深刻,主角化身“蚁人”伴着“心智鱼群”在各种微观结构中穿梭,增强了科幻代入感,也能感受到制作组的想象力。3D和科幻的契合度比较高,这或许就是《黑门》没有劝退观众,还拿到高分的原因。

图片

图片

这两年,我们陆续介绍过一些优秀的国产3D动画动作,像《哪吒》《凡人修仙传》《白蛇》,它们在更广泛的受众群里也得到了认可。

图片

那么背后是什么,让国内观众逐渐对国产3D动画改观了?

面对这个问题,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答案,有人觉得创作环境好了,有人发现行业里有抱负的新人多了,也有更多投资进来了。而在众多从业者中,我发现《凡人修仙传》的导演王裕仁给出了一个有趣的角度。

图片

今年的国创发布会上,他做了一个分享,给出的答案是:技术——是技术的成熟让创作更自由了,“从制作流程也好,从创作习惯也好,其实赋予创作者的空间都是非常多的”。他举了自家动画的例子,怎么用真人实拍技术,几乎实时渲染出动画中的动作效果。

图片

事实上,最早《凡人修仙传》出圈除了原作粉丝的自来水,依仗的就是扎实精彩的打戏。动画中的打戏,从分镜、表演、动作、镜头调度都行云流水,有不少UP主做了逐帧分析才看清其中的门道。

图片

这些动作场面拳拳到肉,和场景的互动效果也不含糊,动画和真人剧拍摄边界被打破,难怪有网友说,“中国武侠片还是有救的,只是厉害的人都去做动画了”。

图片

加上引入了表情捕捉,《凡人修仙传》中的人物表情、神态有了更细微的变化,告别“国产3D脸”也不再脸盲。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现在一些制作规模比较大的国产3D动画,已经能在人物动作、神态上做到不僵硬不突兀了,整体观感在“仿真”技术的加持下有很大的提升。

图片

还是《三体》

当然,作为B站首部年番动画,《凡人修仙传》的3D效果还是有让人出戏的地方,也不是每集都有可吹的亮点,但能保持相当水平的更新,也说明了3D技术在提升产能上的优势。从《凡人》官方的分享和导演的讲话中我们可以得知,目前国内的3D动画团队慢慢告别了过去土作坊时期的“外包感”,出现了一批成熟、专精的公司。

更重要的是,从《凡人修仙传》的成功中,我们可以看出,3D技术正在拓宽国创动画的创作边界。

由于缺少日本欧美那样成熟的动画产业体系,许多国内动画创作者最苦恼的事是:如何将自己天马行空的想法,通过可行、高效的方法实现。在需求契合的情况下,3D技术提供了出路,正所谓,好的画面可以画出来,也可以“拍”出来。

所以,我们能有头部的国创动画公司,在挑战鸿篇巨制《三体》;类似《黑门》这样本来很难驾驭的题材的作品也开始涌现。尤其在科幻这个细分题材,国产3D动画的产出质量有了保证,也培养了一批忠实观众。

前不久,一部叫《界》的动画短片在B站引发了热议。

图片

动画的故事不算新颖,讲的是人工智能道德抉择的主题,不过其整体画面细腻,科技惊悚的氛围感营造得很好,还透露出浓浓的国风赛博朋克味。

图片

动画下面出现了很多直球评论,“这个3D技术可以啊”“我希望以后的3D动画都是这个水准”,再次说明了大家不是排斥所有3D动画,而是想看到质量高的。

图片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界》来自于一个国内的短片企划“胶囊计划”,“胶囊计划”又被坊间戏称为“国创爱死机”,虽然这个说法有点招黑,但优秀的3D技术能应用于实验性质的项目,对国创动画来说未尝不是一种进步。

越来越多内容好、技术应用得当的短、中、长篇3D动画被端到台前,创作者的表达通过3D的形式落地实现,国内观众自然不会一直带着“3D动画都烂”的有色眼镜来看了。

当然,说了这么多,我并不是想表达国产3D动画已经好过了传统2D动画。2D和3D都是创作的“工具”,没有高下之分,只是在当下国内动画的发展阶段,3D技术之于国创,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解决了重要的产能瓶颈。

图片

必须承认,能兼具口碑和热度的国产3D动画还是少数,在处理新题材时,3D技术也还有提升、适配的空间,更不是万能的。

而如果要展望下3D技术的未来,对于国内动画创作者,接下来所要面对的问题,可能是如何正确地看待内容和技术的结合。

从历史来看,内容和技术的发展是不分家的。手冢治虫、乔布斯、卡梅隆都是将技术与内容结合的大师,他们不但创作出了传世的作品,也通过对技术的摸索、对工业流程的革新,让一整个时代的创作者受益,“好的动画创作者,也会是好的技术工程师”。

图片

国产3D动画正在经历类似的,从单个项目的成功经验辐射到整个行业的爆发阶段。最近我们聊过好几次的AI绘画也是同样的道理,或许在未来,能够熟练“调教”AI的创作者也会受到追捧。

站在这个角度,我们有理由更积极地审视“国产3D动画”。说到底,动画是想象力的艺术,能承载、实现想象力的技术就是好技术;技术的进步又能推动更多人加入国创行业,做出更好的国产动画作品。

《凡人修仙传》《三体》《黑门》《界》...等等作品也在不断证明,国产3D动画的成长,可以算是主动的“弯道超车”,但也是内容和技术互相辅助的必然结果。

图片

我真的希望有一天,我们不用再特意把“国产3D动画”当成一个单独的门类来聊了,有一天,我们能抛弃国产3D就是粗制滥造的刻板印象,不用再去讨论3D垃圾,2D才是真动画这种话题,因为到了那一天,3D技术才是真正融入了创作者的日常工具箱,成为了一种自由、自洽的选择。

但没有什么是一蹴而就的。

每年的B站国创发布会上,越来越多有才华有想法的作品亮相,空口疾呼“国创崛起”的声音少了,沉下心创作的新人多了,无脑喷的看客少了,宽容的态度多了。国创又会在新的秋天播下种子,等待来年的收获,而这几年,国创行业的变化无疑是正向且巨大的——这大概就是国内动画爱好者、创作者最乐意看到的光景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