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理国张胜温梵像卷|丹青妙手,南天瑰宝世无双。

 方待夜半听君语 2022-10-30 发布于上海

《大理国梵像卷》,又称《画梵像》,由大理国画师张胜温,奉大理国皇帝段智兴之命绘制。该卷成画于盛德五年(公元 1180年)之前,明洪武年间,流入京师(南京)天界寺。至迟清乾隆年间,为宫廷收藏,卷首有清高宗乾隆皇帝题词,卷尾有数跋。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画卷为纸本彩绘,贴金,横长五丈三尺(不计拖尾合16.35米),纵高一尺(约0.305米),以“南无释迦牟尼佛会”和“药师琉璃光佛会”为中心,两边展开描绘菩萨、天王、罗汉、尊者、龙王、力士、飞天、供养人、妖魔、群臣、官贵、僧人、十六国王众、南诏诸王及王后等,加上云气、山水、动物、植物、建筑、器物等,洋洋大观,刻画精致,可称宋代西南地区佛教艺术的最高成就,亦是中国绘画艺术长卷云南篇章最为绚丽耀眼的一笔。

关于这一南天珍宝,前人著述甚多,此处参以诸家研究成果,展卷释读,以销永日。

六米长卷,请把手机横过来看!

梵像卷

利贞皇帝礼佛图
《画梵像》引首为乾隆御笔,在“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和“八徵耄念之宝”两方印后是为长卷第一段。
第一部分:利贞皇帝礼佛图
这一段最左侧上方有榜题:“(为)利贞皇帝[白票]信画”。利贞是大理国王段智兴的第一个年号,仅用了四年,始自公元1172年,止于1175年。段智兴是段正兴之子,段正严之孙。而段正严又名段和誉,正是我们熟悉的《天龙八部》中段誉的原型。
[白票],音miào,义“白色”,亦写作骠信。《新唐书.南蛮传》:“子寻阁劝立,或谓梦凑,自称骠信。夷语,君也。
中持香炉者即段智兴
图中,利贞皇帝衣着华丽,头戴红绫头囊,身着十二章纹冕服,日、月、星辰、龙、山、藻、火,黼、黻等清晰可辨,腰系金佉苴,左手持佛珠,右手持长柄香炉,香炉浮起袅袅轻烟。
利贞皇帝之前有三人,一华服高冠者转身回望,一引路僧人持钵,另有一孩童着金衣,双手合十。有研究者认为此孩童为段智兴之子。
彼时,大理国崇佛之风正盛,“家不论贫富皆设佛堂,人不以老幼,手不释佛珠”,王室正是始作俑者,曾有九位大理国国王逊位后出家为僧在崇圣寺内修行。
利贞皇帝身后为随行的文武官员及一干侍从。大理文官顶戴黑色莲花头囊,身穿华袍。其中着紫袍,手持凤头长杆者,李霖灿先生认为是当时相国。
文官之后的武将身着波罗皮(即虎皮),兵士则顶撮髽髻,身穿犀皮胄甲。皆打着赤脚。这些衣冠特征无一不与唐宋文献所载相符。
兵士之中,金边龙纹长盾之上,还有鹦鹉居中,鹦鹉为佛画中常见动物,虽是闲趣却别有意味。

在这一段画面上方,可见山峦连绵起伏,云雾缭绕,正是大理苍山十九峰,利贞皇帝礼佛之处或正是苍山脚下之崇圣寺。

利贞皇帝礼佛图左侧,以乾隆皇帝“太上皇帝之宝”诸印隔水,进入这一长卷最主要的佛会图部分。这一部分诸佛、菩萨、声闻、天王、护法、祖师轮番全场,异彩纷呈。以下为方便计,以己意分段,逐个看来。

这一段以两天王打头,相向而立,顶上有宝盖,火焰项光,龇牙怒目,筋肉虬结。身后各有一名红发鬼仆,足前狮子,一静一动,并有狮奴,一坐一立。两天王之间海水山崖相连。上有榜题,可辨认为“大圣左执”、“大圣右执”,末两字漫漶,应为“金刚”无疑。

两天王左侧一幅无榜题,据画面可知为降魔成道图。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于八角形须弥宝座之上,手施降魔印。头顶是疯狂进攻的魔军,宝座下可见魔王派来诱惑如来的诸魔女。
对于此卷,乾隆在题记中曾言:“知此图在明洪武间,初本长卷;僧德泰藏之天界寺中。至正统 时,经水渐渍,乃装成册。不知何时,复还卷轴旧 观。既已装池屡易,其错简固宜。……爰命丁观鹏仿其法为《蛮王礼佛图》。而以四天王像以下,诸佛祖、菩萨至二宝幢,另摹一卷,为《法界源流图》两存之,使无淆紊。《法界源流图》现存吉林省博物馆,而《蛮王礼佛图》下落不明。
此图即是乾隆认为错简之一,在《法界源流图》被调整了位置,并加榜题为如来降魔军地神出现”。
降魔成道图往左为一尊明王像,四面八臂,每面三眼,周身火焰。此像无榜题,《法界源流图》中增加榜题为“手持金刚统领眷属龙王”。日本研究者松本守隆考据此尊为大元帅明王
忿怒大元帅明王,梵名A^t!avaka音译阿吒婆拘、阿吒薄俱。十六药叉大将之一。又作大元帅明王、鬼神大将、旷野神。为消除恶兽及水火刀兵等障难,镇护国土与众生之神。其形像,身呈黑青色,四面八臂,左、右及顶上等三面各具三眼,八臂之中,左右之第三手作供养印,其余六手分执轮、槊、索、跋折罗、棒、刀。此尊像与仪轨多相合。
出自《真言秘密图像钞》
明王像左侧两幅像相对,榜题分别为“左执青龙”“右执白虎”,但细看画面,所谓白虎像中并无白虎,却是一条白龙升腾,显然榜题有误。结合后面六幅皆为龙王像,则这两幅亦是龙王,共同构成八大龙王即优钵罗龙王、摩那斯龙王、白难陀龙王、和修吉龙王、莎竭海龙王、难陀龙王、德叉迦龙王、阿那婆达多龙王。
两尊龙王像各有眷属侍从。右侧一尊上方,背虎皮口袋者为风伯,肋生双翼环悬连鼓者为雷公,双手持镜女子为电母,持钵白衣老者应为雨师,黄袍展卷男子或为司命。
左侧龙王身侧有侍女,头戴龙冠,手捧宝物,应为龙女。
向左两幅,形象特异。右侧主尊宝冠上有五头蛇冕,左侧则是九头蛇冕,两龙王左右眷属宝冠上亦皆有蛇冕。
这种极容易让人联想到那伽蛇的形象,还有龙王蛇身宝座,与目真邻陀龙王庇护释迦牟尼像如出一辙。
此两尊榜题为“白难陀龙王”和“莎竭海龙王”,但依佛典,八大龙王中的和修吉又称九头龙王,则九头蛇冕一尊依形象应为和修吉龙王
比利时五十周年纪念博物馆藏“目支邻陀龙王守护释迦像”,出自十二世纪,柬埔寨吴哥
接下来四尊龙王,皆无榜题,且与前两尊印度风格明显的蛇冕龙王相比,冠冕服饰皆为汉风,并无特征可供辨别,无法与龙王名号一一对应。《法界源流图》虽加榜题,不过是凑数而已。
八大龙王主尊之外,巨龙或盘曲或舒展;诸侍从海怪,兽头人身,形象各异;海水山石,所用手法并不雷同,处处见丹青之妙。

未完待续
参考资料

南天瑰宝世无双:大理国张胜温梵像卷,李玉岷

《张胜温画卷》图序研究,梁晓强
张胜温绘《梵像卷 》研究,侯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