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前每日练 | 长白山山长白,苔原带带苔原(2023届141)

 hjh2004 2022-10-30 发布于福建

邯郸市2023届

高三上摸底考试(改动较大)

苔原主要分布在环北冰洋的大陆沿岸及岛屿上,而距离北冰洋遥远的长白山之巅也拥有这类极地植被,实属珍稀,长白山也因此被称为“北极的飞地”。长白山海拔2691米,在2100米的无林地带上,高大的乔木已经绝迹,仅有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的草本、地衣、苔藓等,形成了广阔的地毯式苔原。下图示意长白山苔原植被景观。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图片

1、长白山苔原植被生长的有利条件是

A.山高坡陡,起伏较大

B.冬寒夏凉,降水较多

C.沟谷纵横,山溪湍急

D.天敌较多,土壤贫瘠

2、长白山苔原植物的生态特征表现为

A.种类繁多,花朵鲜艳

B.根深叶茂,植株庞大

C.灌木为主,草类稀少

D.植株低矮,花期较短

3、下列不是长白山能够保存完整的从温带到极地的垂直植被景观的原因

A.山地的所处纬度低,热量丰富

B.山地海拔高,水热垂直变化大

C.开发较晚,受人类破坏程度小

D.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

+ + + + + + + + + + + 

解题思路

本题以长白山苔原植物为背景材料,以长白山苔原植被生长的有利条件、长白山苔原植物的生态特征、长白山能够保存完整的从温带到极地的垂直植被景观的原因为切入点,考查了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区域地理等相关知识及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及运用知识的能力等。

+ + + + + 

+

+

答案与解析

1、长白山苔原植被生长的有利条件是

A.山高坡陡,起伏较大

B.冬寒夏凉,降水较多

C.沟谷纵横,山溪湍急

D.天敌较多,土壤贫瘠

左右滑动查看解析及答案

图片

答案:

1、B

【继续滑动查看】

解析:

苔原(带),一般与苔原气候(又称“极地长寒气候”。全年严寒,仅夏季有2—3个月的月均温在0—10℃之间,降水极少,年降水量200—300毫米,以雪为主,地面有多年冻土层。由于太阳高度小,辐射量有限,气温低,蒸发弱,相对湿度较高)相适应,分布于极地附近(北极圈以内)或高山(以亚欧大陆北部和北美洲为主)的无林沼泽型植被,主要的植物是苔藓或地衣,并有种类不多的草本、低矮小灌木和垫状匍生性(即较为低矮或倒伏生长)的乔木。

【继续滑动查看】

解析:

由此可见,苔原植被生长,需要一定的水分(湿度)——联想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见的苔藓、地衣多出现在阴暗但水分充足的角落(如墙脚、山脚、河岸等)。因此,长白山苔原植被生长的有利条件是冬寒夏凉(海拔较高,热量不足,热量不足以支撑大型乔木的生长),降水较多(温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全年湿度大)。故B项正确。

【继续滑动查看】

解析:

山地或有山高坡陡(地形起伏较大)的状况,但是坡度过大,水土难以滞留。水生命之源,而土壤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并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是生物生存的物质基础。如果难有水土的存在,即使是苔原(地衣)也难以生存、生长。同理,“沟谷纵横,山溪湍急”,与苔原形成关系不大,且因地形起伏过大或流水湍急(水土流失大),而导致苔原植物生长困难。故A、C二项错误。

【继续滑动查看】

不过,由于水热条件较差,当地成土时间短,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壤的确较为贫瘠(土壤肥沃,就不是苔藓、地衣等植物“称霸”的世界了),但环境较为恶劣,天敌较少,从而使得当地形成了广阔的地毯式苔原。故D项错误。

2、长白山苔原植物的生态特征表现为

A.种类繁多,花朵鲜艳

B.根深叶茂,植株庞大

C.灌木为主,草类稀少

D.植株低矮,花期较短

左右滑动查看解析及答案

图片

答案:

2、D

【继续滑动查看】

解析:

在长期演化过程中,苔原植被形成了能够适应极地(极寒)特殊环境的生活特征。苔原多为常绿植物,开大型鲜艳的花(花向着太阳开放,并呈杯型,以便尽可能多地采集太阳光),使得它们能在春季可以很快进行光合作用,而不必耗时形成新叶。为了抗风、保温及减少蒸腾,这些植物大多矮小,且紧贴地面匍匐生长。由于苔原地区地层有多年冻土,植物扎根困难(根系浅而发达),且由于土壤的垂直排水能力(下渗)差,所以植物的根几乎是淹在水中,缺乏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生长极其缓慢。

【继续滑动查看】

由此可见,长白山苔原植物的生态特征表现为花朵鲜艳,花期较短(夏季短促凉爽,故植物花期短),但种类较少。它们根浅叶小(湿度大,且有冻土层,植物根系浅而发达),植株矮小(常年气温低,植物生长慢,苔原带植被植株矮小,贴地生长),且以苔藓、地衣及禾本科(莎草科)草本植物为主,少有灌木。故D项正确,A、B、C三项错误。

3、下列不是长白山能够保存完整的从温带到极地的垂直植被景观的原因

A.山地的所处纬度低,热量丰富

B.山地海拔高,水热垂直变化大

C.开发较晚,受人类破坏程度小

D.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

左右滑动查看解析及答案

图片

答案:

3、A

【继续滑动查看】

解析:

一般来说,生物多样性复杂的具体原因如下:纬度或气候(纬度低,水热条件优越;季风气候,热量充足,水分条件好)、地形(地形种类复杂多样,适宜不同种类生物繁衍生息)、高差(山体高差大,垂直分异明显,小气候种类丰富。这一点与“地形”相通,或答海拔高度)、人类(人烟稀少,环境污染和破坏或干扰少)等。

【继续滑动查看】

当地垂直自然带保存完整,与之有相似之处,即主要考虑山高、地形(地貌)、水热(气候)及人类影响等。首先,长白山山地海拔高,水热条件垂直变化显著(垂直分异明显)。其次,山体面积大(地形复杂多样),适宜不同种类生物繁衍。再次,当地位于温带季风气候,水热丰富。最后,长白山开发较晚,植被受人类破坏程度小(直到清末,仍少有人烟,处于封禁保护状态)。故B、C、D三项错误。但是,长白山地处中国东北,近乎中国最北点,纬度较高,气候条件较恶劣,故A项正确。

  +

+

课外拓展——长白山

白山黑水,意指长白山和黑龙江,常泛指中国东北地区。《金史·世纪》记载:“生女真之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长白山之名,源自女真语(满语)的意译,即为“白头山”,以长白故(今中国将“白头山”惯指其主峰,而韩、朝将“白头山”指代为整个长白山脉)。

图片

黑龙江水黑(河水含腐殖质多),水系蜿如蛟龙而得名(俄称“阿穆尔河”)。黑龙江有南北两源,南源为额尔古纳河(上源海拉尔河),发源于中国大兴安岭西坡;北源为石勒喀河(上源鄂嫩河),发源于蒙古人民共和国北部肯特山东麓。从黑龙江南北源汇合点起,到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伯力)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点止,为中、俄界江。

图片

图片及部分搜索资料均来源网络(侵删)

文字 | 利之王

编校 | 李   慧

审核 | 利之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