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史上异品-天发神谶碑-欣赏

 子健168 2022-10-30 发布于甘肃
图片

回声馆 与书相遇

留住阅读温暖的回声

《天发神谶碑》,又名《天玺纪功碑》,始刻于三国吴天玺元年,即公元 276 年,是我国书法史上一个“异品”。

图片

碑刻雄伟劲健,锋棱有威,然又不显得粗率支离。碑刻多用方折之笔,横画、横折笔画以及其他点画的起笔,都为方硬的方笔,竖画在下行中或作直笔,或作弧曲之线,收笔处则作悬针的尖锋收笔,其线条的力度,仿佛深深地从巨石深处剜刻而出,十分沉稳扎实,有一种刻骨镂心的力量贯穿始终。其点画起讫的方正与尖锐,线形的挺直与弧曲相互交替,产生一种遒劲中杂以恣媚的美感。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字造型上,此碑上紧下松,纵向取势,貌似随意自然、乱头粗服,其实严谨从容,无一苟且草率之笔。

图片

字方而势圆,比如“天”字、方形,然下部四个竖画,均带弧势;

图片
图片

吴让之临

“发”字下方上圆,“神”字右方左圆,“谶”字右圆左方,“文”字外圆内方,“玺”字左右侧为圆。“元”字上方下圆。

1

图片

2

图片

3

图片

4

图片

5

图片

6

图片

上承汉篆遗风,与北魏碑刻相比,更具有一种锦绣江南特有的儒雅气质。当时三国鼎立,吴国统治江南,借三吴之地的富庶,发展具有江南特色的经济和文化,尤其到了吴国末期,统治阶级及大地主们醉心歌舞、崇尚艺文。

此碑独一无二风格的成因,其实是东汉时期汉篆的一种延伸,譬如其与新莽《嘉量铭文》似乎有着更多的血缘之亲,但是在刻碑的方法上,却大量地采取了北魏豪放纵肆一路碑刻的刻法,两种因素的交汇,形成了这一独特的艺术奇葩。

图片

新莽铜嘉量

《天发神谶碑》的方起与尖收,形方意圆,看似是一小小的出新,在小篆史上却是一个石破天惊的举动!

如果对此碑加以学习,可以克服笔力纤弱、气格萎靡之病。康有为评此碑:“奇伟惊世。”马宗霍赞美此碑说:“势险而局宽,锋廉而韵厚,将陷复出,若郁还伸。”

此碑不但对后世的篆书艺术发展产生了影响,而且还对篆刻艺术的发展“功莫大焉”。篆刻大师黄牧甫、赵之谦、齐白石都曾仿效此碑文字入印,尤其是齐白石,印中融入此碑之韵,开一代新风,形成了“齐派”。

图片

黄牧甫

图片

赵之谦

图片

齐白石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书籍

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