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随笔250记》(44) 易律夫辑

 易律夫 2022-10-31 发布于湖南

       《易经随笔250》(44)

  易律夫辑


宋郑汝谐《易翼传》

(一)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臣】等謹案:鄭東谷《《易翼傳》》二卷,宋鄭汝諧撰。汝諧字舜舉,號東谷,處州人。陳振孫書録解題云:仕至吏部侍郎。浙江通志則云:中教官科,遷知信州,召為考功郎,累階勲猷閣待制。振孫去汝諧世近,疑通志失之。其言易,宗程子之說,所謂翼傳者,翼程傳也。然亦時有異同,其最甚者,如程子解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以為外物不接,内欲不萌。郭忠恕得其說而守之,遂自號兼山,以是為儒者之至學也。朱子所解雖微異,然亦以是為克已復禮之義。獨汝諧以為艮其背者,所謂不見可欲,使心不亂也。不見而後不亂,見則亂矣,故僅為无咎而已。說者或大其事,以為聖人之事,非也。所見迥乎相左。又如解困、井為性命之卦,其說亦别。然朱子解經,于程子亦多所改定。蓋聖賢精義,愈闡愈深,沈潛先儒之說,其有合者疏通之,其未合于心者别抒所見以發明之,於先儒乃為有功。是固不必守一先生之言,徒為門戶之見也。是書前有自序,後有子如岡、曾孫陶孫題語。如岡稱嘗求得真德秀序,而此本不載,蓋已佚之矣。

乾隆四十一年十月恭校上。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

總校官【臣】陸費墀。


(二)(宋)鄭汝諧撰《易翼傳》原序

《易翼傳》原序

古今傳易者多矣,至河南程氏,始屏諸家艱深之說,而析之以明白簡易之理。一時學者知所師承,如瞽者之明,如聵者之聦,如倀倀於冥涂者識其所趨。猗與盛哉!汝諧伏讀其書,而遡其所得者,曰:體用一源,顯微無間也。學者不得此理,而謂得三聖之心,皆妄也。何者?易,精微之書也。然聖人所以仁天下來世者,欲其皆可知,皆可從,至其精微者,則存乎人之自得爾,非以其艱深者而眩其入也。世之傳易者,實不得乎精微之旨,慮其凡近之易忽也,乃委之於象數戃怳之中,而立於不可詰知之地,援怪以為艱,指迂以為深,幸其一說之合,則其所不合者挽而傅致之。學者駭其然而求其入也,疲心刓精,以志於得。旣得之,於道無補也,於聖人仁天下之心無與也。蓋舉體而遺用則非體,徇微而廢顯則非微。汝諧每念聖人之經,得程氏而始昭昭於天下。不敢以他說亂之,慮其雜也;不敢以已見先之,慮其偏也。信之篤,故其思深;思之深,故或因程氏而有得者。夫信之足矣,因之而有得,何也?誠然之理,取則於吾心。心之所安者信之,其所未安者疑之。疑斯辯,辯斯明矣。謂其為程氏而亦信其所未安者,命之曰欺,非心學也。乃以程氏之說,疏於經之左。程氏有所未及,與及之而未明,凡可傅以已意者,則題以為翼傳。私竊識之,非敢並駕其說也。其在睽曰:君子以同而異。同異之相形也,猶水火之相滅而相成也。同而不異,則喪其所以為同矣。此書非立異於程氏也,祇以為同也。古栝鄭汝諧序。

余始作翼傳,以程氏之說繫於經之下,而以翼傳繫於程氏之下,部帙太繁。今於諸卦盡用程氏傳者,題曰從程氏,其附以翼傳者曰餘從程氏,所以尊河南之學,而示無去取之義也。


(三)宋郑汝谐《易翼传》

    第一卦《乾》:

    乾卦(乾卦为天)【乾宫上世卦|乾上: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乾下: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天位:太阳|人位:太阳|地位:太阳】

【周易上经】第1-乾卦䷀乾卦为天(乾下乾上)-(宋)鄭汝諧撰《易翼傳·上经》上

[欽定四庫全書*《易翼傳》上經上**鄭汝諧*]

乾卦:【乾下乾上】

乾,元亨利貞。

翼傳曰:易始於天地,而曰乾坤。天地,其位也;乾坤,其義也。曰天地,則涉於有形;曰乾坤,則知天地之所以為天地矣。繫辭曰:乾坤毁,則無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乾坤果何物也?道無乎不在,乾坤亦無乎不在。一物一事,具一乾坤。近取諸身,乾坤在焉。一動,乾也;一息,坤也;一嘘,乾也;一吸,坤也。動息嘘吸,相因相生,未始間斷。此乾坤之所以為乾坤,而易之所以為易也。故曰: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易非獨謂此書也,通上下,亘古今,無終始,無前後,而是理未嘗息,是之謂易。能悟此理,則易無餘藴矣。

餘從程氏。

初九,濳龍勿用。

翼傳曰:陽九隂六,說者不一。或者取河圖為證,謂六為純隂,過六則一陽生矣。夫以六為純隂可也,以九為純陽則不可。蓋河圖以九位乎離,至離而一隂已生矣。然則九六之義安在乎?曰:說卦固言之矣,而學者弗之攷也。曰: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贊於神明而生蓍,參天两地而倚數。參天两地非九六乎?數始於一而至於五,備矣。自五以往皆配合以成者,故一得五而成六,二得五而成七,三得五而成八,四得五而成九,五五偶而成十。河圖之中宫以五位焉,所以管攝是數也。聖人於五數之中而用一三五之奇數為九,參天也;用二四之偶數為六,两地也。五散而為九六,而九六固已行乎五之中矣。此自然之理,而說卦之所言也。學者多其說以求之,亦過矣。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翼傳曰:龍濳則在淵,飛則在天。二曰見龍在田,田豈龍之所安處哉?二居下體之中,君德也。五居上體之中,君位也。君德著聞而天下利見,聖人非敢以是自安也,故曰見龍在田,時舍也。時舍者,非久安之地也。不言吉凶悔吝者,在德則為正中,在天下則為文明,其事則吉,其心則非所安也。耕者歸舜,則去之而漁。漁者歸之,則去之而陶。懼名之我歸,畏天下之我從也。書曰:玄德升聞,乃命以位。玄,幽、濳也,舜之本心也。升聞,見龍也,舜之不得已也。此理至微,故以在田為言。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

翼傳曰:三居下體之上,過乎中也。不曰龍而曰君子,龍非可以常健也,能飛能蟄,是以變化不測。三,陽位之不中者,而以九居之,蓋乾而又乾,龍无此義也。惟君子用之以進修不懈,日夕惕懼,則雖危而无咎。

九四,或躍在淵,无咎。

翼傳曰:重剛而不中,三與四同也。三之无咎,其辭詳而危;四之无咎,其辭簡而平。三,下體而未離乎下,乾道之未革也。其進退之際,得失甚重,故必終日乾乾,夕而惕若,然後无咎。四,上體而已趨於上,乾道之已革也。既進而無退,處得而鮮失,惟擇其所安者而從之,則可以无咎。王弼曰:凡言无咎者,本有咎也,防得其道則无咎。

餘從程氏。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翼傳曰:五進乎天位,不知其然而然者,聖人之心,豈利天下而為之,固天下之所利見也。

餘從程氏。

上九,亢龍有悔。

從程氏。

用九,見羣龍无首,吉。

翼傳曰:六十四卦之九六,其用如是,莫大於乾坤爾。見,識也。識得羣龍之義,惟无首也。吉也。以龍德為首,則是先天下而起也。聖人之起,應之也,非先也。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翼傳曰:彖辭疑有差互,當云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首出庶物,萬國咸寧。乾之元無對,故曰大哉。天以形言,元以道言,故統天者元也。萬物資始,始未見其形也。元統天而雲行雨施,然後品物流形。物既有形,必乾道之變化,斯各正其性命。隂陽之相生,無窮變化也。萬物之性命,保合沖氣之和,是以利且貞。利者各得其宜,貞者皆正於一物。自始而亨,至於利且貞,乾之性情見矣。大明天道之終始,斯見六爻之位。各以時成,謂自初至上皆有時也。六爻之時,即天時也。各因其時以乘六龍,或潛或見,或飛或躍,皆所以御天也。御之為言,若曰天之道,惟我所用也。此皆聖人體天之事,故終之以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餘從程氏。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從程氏。

濳龍勿用,陽在下也。見龍在田,德施普也。終日乾乾,反復道也。或躍在淵,進无咎也。飛龍在天,大人造也。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翼傳曰:此一段總言六爻之時義。三在下體,勢將趨上,故反復必合於道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