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文经典】《世说新语》德行篇(20)王安丰遭艰

 素心传统文化 2022-10-31 发布于日本

(20)

【原文】

王安丰遭艰,至性过人①。裴令往吊之,曰:“若使一恸果能伤人,濬冲必不免灭性乏讥②。”

【注释】

①王安丰:就是第17 则中的王戎,字濬冲,别称安丰,三国至西晋的名士,竹林七贤之一。艰:父母丧。至性:纯真的天性。

②灭性:指因为哀伤过度而毁灭性命。《孝经·丧亲章》“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所以哀伤过度而丧命,古人认为是不合圣人之教的。

【译文】

安丰侯王濬冲在服丧期间,哀毁之情超过一般人。中书令裴楷去吊唁后,说道:“如果一次极度的悲哀真能伤害人的身体,那么濬冲一定免不了会被指责为不要命。”

【賞析】

圣人教育,儒家思想,是要我们懂得孝道中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所以,父母大伤,对于孝子孝女而言定会悲恸欲绝,但是,要懂得克制,要以不能毁伤自己的身体为原则。这就是《论语》中关于孝道的诠释:“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儒家讲“礼乐”文化,“礼”就是对于君子而制定的规则,只有身体力行,能够遵守规则的人,才符合儒家对君子的界定。

在古代,启蒙教育中就会告诉孩子们:“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所以,只要受过启蒙教育的孩子,就应该懂得这个道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的伤害,都是会让父母担心的,所以,保重自己的身体健康无损,也是一种孝道。

正直地作人,正确地处世,不要做任何使德行有亏的事情,不让父母因为自己德行的亏损而受到责问和羞辱,也是一种孝道。

所以,孝道不是简单的给父母倒杯水,逢年过节的礼物,也不是父母死后的厚葬和哭泣。真正的孝道,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要顾虑到父母的感受,生而尽孝,死而尽礼,没有遗憾的告别,才是人生最大的孝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