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每一处地名,都有你不知道的含义

 天空勇者 2022-11-01 发布于江苏

每个人的名字中,都蕴含着专属自己的秘密,我们生活的中华大地也是如此。你无数次接触的地名,有的蕴藏数千年的历史,有的包含代代相传的记忆。地名故事里,讲述的是真正的“穿越”。

近日,《百家讲坛》主讲人、《中国地名大会》点评嘉宾、南京大学胡阿祥教授新书《大地有名》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神州赤县、华夏九州,周秦汉唐、宋元明清与“中国”是什么关系?黄帝陵、关中、乌衣巷、长安坊市、琅琊……一个个地名又蕴含哪些中国故事?名山大川、五湖四海、行政区划常识中有怎样的不寻常?这本有趣的书能让你深入其间,豁然开朗。

节选自《大地有名》

作者 / 胡阿祥

长安城里的“坊市”

如果把《长安十二时辰》比作一台多幕大戏,那么要看懂这台大戏,就需要掌握剧情、明了舞台、熟悉演员、理解道具。剧情的发展,笔者不想事先掌握,以免少了观剧的悬念;演员的情况,读者有个基本概念,就是大唐长安是座超级国际大都会,外国商人、教徒、使臣、学生以及西部与北方非汉民族的居住人数、到访次数与倾慕之情,都堪称空前,也就可以了。所以在这里,不妨只就所谓的舞台与道具,各举一个例子。“舞台”,指的是《长安十二时辰》的大唐长安。

笔者特别注意到剧中显然不是随意设置长安县、万年县,东市、西市,怀远坊、平康坊等地名的。比如张小敬是长安县不良帅,那他到万年县探案办事就多了些麻烦;取义“怀柔远人”的怀远坊,是四方杂糅的“胡人”的主要聚集地,既在长安县的管辖范围内,又北向紧靠着相当于国际化小商品市场的西市。


不良帅张小敬在怀远坊  图源网络

而林右相所住的平康坊,在万年县管辖范围内,东向紧靠着东市。东市的周围建有众多达官显贵的豪宅,它也就相当于高端人群的消费区。消费场所之一,就是青楼。与剧中表现的情况一样,平康坊确实是当时莺歌燕舞的妓女集中之地,以致后世将“平康”作为青楼的代称。


平康坊里青楼众多  图源网络

其他如张小敬被关押在怀远坊南面的长安县监狱,大唐“中情局”靖安司在西市东面的光德坊,等等,于是张小敬、檀棋就不得不在东与西之间奔来奔去,而在这样的奔来奔去中,剧情得以展开,大唐长安的面貌也得以较为全面地呈现。


大唐长安的面貌如何得以呈现呢?通过观剧,就能了解到长安宫城、皇城、坊市的大致分布。读者对照着看看唐代长安城示意图,剧情就会立体起来。比如剧中呈现最多的坊市,坊是格局规整的居民区,市是买卖商品的市场。

唐代长安城示意图

不同于宋朝汴京的前店后坊,也不同于明朝北京的坊市融合,唐朝长安是坊市分离的,就是把居民区与商业区分开管理。那纵横交错的25条街道分出的108个坊,对应着天上的108组星宿;而以朱雀大街为界,东半部属万年县,有53个坊和占地2个坊的东市;西半部属长安县,有55个坊和占地2个坊的西市。

又据说这东市、西市的布局,还是“东西”一词的由来呢。要是果真这样,那又是陆上丝绸之路对中国语言词汇的贡献,这是什么意思呢?与东西走向的陆上丝绸之路协调一致,由西安往兰州以至河西走廊的城市,古代的市场分布,基本就是东市、西市,甚至城市的形状也是东西延伸。

这不同于内陆许多城市的北市、南市,以及城市形状的南北延伸。而且西市往往更加平民化、胡化、小商品化,这又对应了“胡人”也就是非汉民族、外国人进城以后,方便住在城西的情况。历史就是这么有趣,有趣的历史又是这么地有规律可循。

“伏火雷”究竟是什么

再说说剧中的伏火雷。笔者把它比作《长安十二时辰》这台大戏的道具。道具对于戏剧来说,起着符号、象征、点睛、串联等复杂作用,看戏的人应该有所知会。比如《关大王单刀会》里的青龙偃月大刀、《十五贯》里的那串铜钱、《孙悟空大闹天宫》里的那根如意金箍棒,都是全剧的关键或串场的工具。

具体说到《长安十二时辰》,全剧得以展开的基础、情节得以悬疑的关键,似乎可以说都是伏火雷。从曹破延炸了旅贲军的3车15桶,再到徐宾舍命得知、张小敬舍命追踪、害怕炸了整个长安城的龙波和鱼肠的300桶,伏火雷一直是巨大的隐患。那么伏火雷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可以肯定的是,伏火雷的主要原料是黑火药和剧中所说的延州墨。

黑火药容易理解,它是用硝石、硫黄、木炭三种原料的粉末,按照一定比例配置搅拌而成的。因为在燃烧时会生成大量黑色烟雾,所以称为黑火药。当药量足够大时,尤其是将它放在密闭的容器中燃烧时,由于会在刹那间释放出大量的光、热与冲击波,所以具有摧毁力。

剧中伏火雷引爆 图源网络

而在《长安十二时辰》中,让黑火药威力倍增,以至于成为恐怖“核弹”的关键还是延州墨。这又是什么东西呢?其实这涉及中国古代一个重大科技发现。

读者们应该都知道北宋的沈括和他的《梦溪笔谈》。在《梦溪笔谈》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鄜、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土人以雉尾挹之,乃采入缶中。颇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幄幕皆黑。予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予始为之。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

这段记载译成白话文,意思是:鄜州、延州即今陕北延安一带,有种石油,过去说的高奴县出产脂水,就是指这种东西。石油产生在水边,和砂石、泉水混杂在一起,时断时续地流出来。当地居民用野鸡尾毛把它蘸取上来,采集到瓦罐里。

这种油看上去很像淳漆,燃烧起来像烧麻秆,只是冒出来的烟很浓,把帐篷都熏黑了。我猜想这种烟可以利用,就试着扫了一些烟煤用来做墨,结果写出来的字又黑又亮,即使是松墨,也远远不及它。于是就大量生产,并且定名为“延川石液”。

这种墨以后一定会在世上广泛流行,只是从我开始做它罢了。我推想那石油肯定极多,地下的蕴藏无穷无尽,不像松木会有用完的时候。

沈括真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虽然他的预测是油墨大行于世,而非今天的石油大行于世。回到《长安十二时辰》剧情,因为石脂燃烧后,生成的烟可以用来制墨,所以“坏蛋”报关时报的是300桶墨料,这就避免了引起“海关”人员的注意。

而黑火药加上石脂,一旦爆炸,石脂飞溅,就会把人烧到黑色的骨头都露出来,把处处上灯的上元夜长安烧尽,这就是神秘的突厥语“阙勒霍多”怪物伏火雷。当然,伏火雷之所以神秘,关键还在于它的穿越,因为唐朝时内陆人连石油都还不熟悉,就更谈不上以石油加火药制作伏火雷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