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0年患病率增20倍,主动脉瓣膜病怎么防

 yygltj 2022-11-01 发布于广东


    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泵,瓣膜是控制血流的“阀门”。近期,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学者基于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数据分析发现,1990—2019年30年间,中国主动脉瓣疾病患病人数从1.8万例增加至86.8万例,增加约85万例;年龄标化患病率从2.12/10万升至42.75/10万,增加了近20倍。

    据悉,该病主要影响老年人群,新发病例人数最多的年龄段集中在55—59岁,男多于女,患病人数最多的年龄段为65—69岁,且随着老龄化的加快而持续上升。研究还发现,与主动脉瓣疾病死亡相关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是高收缩压、高钠饮食和铅暴露。其中,高收缩压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整理/记者刘惠)

    1 出现这些症状别大意,及早就医

    四川省人民医院心外科主任医师黄克力说,主动脉瓣“损坏”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主动脉瓣狭窄(“心门”无法完全打开),90%的患者伴有呼吸困难,60%的患者存在心绞痛,30%的患者会在站立、运动中或运动后发生晕厥。因为出现主动脉瓣狭窄,心脏在收缩时供血量会减少,体循环血量减少,出现血压下降,重要脏器供血不足,进而出现各种表现,如头痛、头晕、心慌、胸闷、胸痛、血压下降、乏力等表现。如果心脏彩超提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心脏射血分数降低,且患者存在明显症状,必要时应进行瓣膜置换治疗。另一种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门”不能完全关闭),急性轻症患者可无症状,重症患者则会出现左心衰竭、低血压。

    一旦出现以上症状,需要及时就诊排查主动脉瓣疾病,更好地保障心脏维持正常功能。

    2 置换主动脉瓣,不再“破胸开膛”

    湖北省人民医院急性心血管病救治中心副主任医师王梦龙介绍,主动脉瓣疾病有个较长的发病期,可能很长一段时间无症状。可一旦出现症状,患者的临床情况将急转直下,表现为呼吸困难、心绞痛、黑懵、晕厥甚至猝死。对于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如不及时手术,2年生存率为20%—50%;对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患者,一旦出现症状,年死亡率大于10%,心衰发生率大于20%。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副主任医师周健说,当主动脉瓣出现了严重的病变,药物只能缓解一时,医生只能通过主动脉瓣置换术来解决问题。传统的主动脉瓣置换手术需要在胸部正中做一个长约20厘米的切口,并借助体外循环技术,让身体里的血流绕开心脏,手术当中完全用机器来代替心脏和肺的功能。手术切口大、恢复慢,术后并发症80%和体外循环有关。为把手术治疗对身体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经历了多年的临床研究,中国的科技进步终于让广大患者等到了成熟的产品和里程碑式的技术——TAVI手术(经导管人工主动脉瓣植入术)。现在只需要在左胸的肋间或腹股沟区股动脉做一个1—3厘米的切口,置入导管,医生经过导管把人工瓣膜安全地放置在原先的主动脉瓣位置。手术完全不需要体外循环的辅助,术后患者恢复快,三五天后就能出院。由于采用的是生物瓣,患者术后不需要长期口服抗凝药物,大大降低了术后因抗凝不足或过量带来的并发症。这种技术已帮助医生救治了很多以前无法救治的心脏瓣膜病患者,比较适合60岁以上(尤其是高龄患者)、身体各脏器功能不良、有各类复杂合并症的患者等。医生并不希望患者在身体条件很差时才来做手术,这样会大大增加手术的风险。病人最佳的手术时机是刚出现症状时。

    3 早预防,保护“心门”不受损

    “目前尚无抑制瓣膜钙化进展的有效药物,因此,对于目前尚无主动脉瓣疾病的人群,需要培养并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与行为方式。” 王梦龙建议大家:1.采取低钠饮食,饮食少油少盐,多吃蔬果,适当运动,控制体重。2.加强筛查,定期进行心脏彩超、心电图等检查,早期发现至关重要,存在瓣膜问题的中老年人群,需定期随访评估,需要干预的患者,建议尽早接受外科或介入手术。3.管好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