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针心法之脏腑别通与临床运用

 勇敢的芯2 2022-11-01 发布于湖南

图片

.脏腑别通
《灵枢·根结》曰:'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三阳的开阖枢分别与三阴的开阖枢为阴阳表里关系。太阳、太阴皆属'开',太阳偏重布气,太阴则侧重运化水液;阳明、厥阴皆属'阖',阳明主受纳通降,厥阴司阴血潜藏;少阳、少阴皆属'枢',少阳偏于枢气,少阴偏于枢血,它们在功能上协调呼应,一方发生失常时易导致向另一方的传变,互为病理因果关系。
按照手经与足经为一组对应起来,就形成了脏腑别通的关系:
手太阴--足太阳 手太阳--足太阴 手少阴--足少阳手少阳--足少阴手阳明--足厥阴 手厥阴--足阳明

.互治,在脏腑别通的基础上,互相治疗相通脏腑的疾病。

1.肺与膀胱;2.脾与小肠;3.心与胆;4.肾与三焦;5.肝与大肠;6.心包与胃。

()肺与膀胱通:

肺主利气,膀胱能行水。取肺经穴治疗膀胱经病,有提壶揭盖之意味,针肺经列缺可治尿频及多尿,尺泽可治疗小便病及腰痛;鱼际穴可治膀胱经所行之背痛,针膀胱经背部输穴能治气喘,针委中可治疗皮肤病及恶疮甚效,都是肺与膀胱通的应用。

董氏奇穴用位在肺经的重子、重仙治疗膀胱经部位的背痛特效。重子、重仙能治子宫肌瘤,也可以说是透过脏腑别通的肺与膀胱通起到作用的。妇科穴在大指肺经上,而能治妇科病,尤其是子宫疾患,也系此一脏腑别通理论的发挥。

董氏奇穴在面部的一些穴位如马金水、马快水、六快、七快等面部穴位,虽不在肺经,皆能治小便不利结石之症,即在于开上窍起下窍,提壶揭盖。

()脾与小肠通:

针灸治湿热黄疸在古书中最常用腕骨穴,腕骨穴为小肠经原穴,能解脾湿。减肥亦常针腕骨穴,即取其健脾去湿之作用。

董氏奇穴肝门穴也在小肠经上,能治疗肝炎亦同此理。古今对肝炎的认识无不认为在于袪湿。急性肝炎之阳黄主在阳明,慢性肝炎之阴黄主在太阴,治疗重点均在除湿,小肠为分水之官,能调整大小便,去湿作用极强。此外,以脾经之阴陵泉治疗五十肩有效,其下寸半之肾关治疗五十肩更是疗效显著。肾关治疗颈椎病手麻亦与小肠经有关,也都是脾与小肠通的用例。心门穴治疗膝痛也是去湿及强心两重作用。

()心与胆通:

针刺胆经之风市治失眠、心脏病及胆囊炎,效果甚好。针心经神门治胆虚心怯也很有效。奇穴眼黄穴在心经上而能治眼黄,这些都是心与胆通的治例。心经之解穴(少府)祛风止痒特效,虽说诸疮痛痒皆属于心,但心与胆通,胆经能祛风,也是有效之原因。风市为治疗各种疼痛之第一特效针,又何尝不是透过心主神,胆与心通而发挥作用的呢

(四)肾与三焦通:

董老师治肾炎常用中白、下白,治浮肿也用中白、下白。此外,三焦经的中渚治腰痛很有效,治疗环腰一圈痛也很有效,就是透过三焦与肾通而治肾病及腰痛。指肾穴在无名指能治口干肾亏,亦是透过三焦与肾通而发挥作用的。董老师之奇穴还巢治不孕,这个穴位在三焦经上,也是透过脏腑别通补肾而发挥作用的。

 (五)肝与大肠通:

针治大肠经之曲池穴能降血压治肝阳上亢之证,及治疗各类头晕皆甚有效。奇穴灵骨在大肠经上,治头晕也很有效。大、小、外、浮间等穴皆在大肠经上,都能治疝痛。木穴在大肠经上,也能治肝经之疝痛,还能治疗一些与风有关的病,这都是透过大肠与肝通的关系。而针肝经之太冲穴能治腹中痛泻,则是肝与大肠通的应用。

)心包与胃通:

针刺心包经之内关穴治胃痛、各种胃病及膝痛甚效,可说是透过心包与胃通发挥作用。胃经之足三里穴治心脏病胸闷极效,董氏竒穴之通关、通山、通天等穴治疗心脏病,这些穴的位置都在胃经上,这都是胃与包络通的用例。

  结 语

  个人在开阖枢枢学说启示下·以之解说五脏别通之脏腑通治原理,并补足了「心包与胃通」的六脏别通治疗原则,从而使脏腑通治的内容更为完备。并用之于治疗一般杂病,疗效显著。尤其是用于针灸治疗效果更为突出,盖目前一般针灸之经络疗法悉以同名经〈如手阳明治足阳明,手太阳治足太阳〉等,或表里经〈如手阳明与手太阳表里等〉为主。同明经取穴一手一足一上一下〈如手阳明治足阳明,手太阳治足太阳〉重点在疏导。表里经取穴一脏一腑一阴一阳〈如手阳明治足阳明,手太阳治足太阳〉重点在平衡。但脏腑别通则一脏一腑一手一足一阴一阳〈即以来与膀胱通而言,肺为手之阴经,膀胱为足之阳经。〉,有高度的疏导及平衡作用,效果当然突出,这就是董氏奇穴原理中最重要的核心。

《灵枢·根结》曰:'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太阳与太阴互通则肺与膀胱通、脾与小肠通,阳明与厥阴互通则胃与心包通、肝与大肠通,少阳与少阴互通则心与胆通、肾与三焦通。
敷布阳气谓之开,受持阳气谓之阖,转输阳气谓之枢;敷布元阴谓之开,受纳阴气谓之阖,转输阴气谓之枢',将开阖枢的意义分别归纳为敷布、受纳、转输三个方面。太阳号称'六经之藩蓠',为三阳之表,气化主上行外达,敷布阳气于外;肺主宣发敷布精微,脾为胃行其津液,运化转输精微,则津液的布达均为太阴所司,故太阳、太阴主开。胃与大肠气化均主内行下达,心包为神明之守护,肝藏阴血,故阳明、厥阴主阖。少阳能使阳气出于表里之间,调节内外阳气之盛衰,枢转表里之气;少阴心肾为水火之脏,心主血脉外达,肾主水主纳气,水火上下交通互济,故少阳、少阴主枢[2]。三阳的开阖枢分别与三阴的开阖枢为阴阳表里关系。太阳、太阴皆属'开',太阳偏重布气,太阴则侧重运化水液;阳明、厥阴皆属'阖',阳明主受纳通降,厥阴司阴血潜藏;少阳、少阴皆属'枢',少阳偏于枢气,少阴偏于枢血,它们在功能上协调呼应,一方发生失常时易导致向另一方的传变,互为病理因果关系。如太阳、太阴的关系不仅体现在气与水液的关系,而且肺司卫气主皮毛,太阳主表,在功能上具有协同性;在病机上可相互传变,太阳受邪会导致水液输布异常,如风水泛滥型水肿;水液输布异常亦会阻碍太阳经气的运行,如《伤寒论》28条之'头项强痛,翕翕发热',其原因在于气化不利、水邪内停。阳明与厥阴、少阳与少阴与此相类。在生理、病理上,三阳的开阖枢分别与三阴的开阖枢有着特殊的关联,按照手经与足经为一组对应起来,就形成了脏腑别通的关系。
基于脏腑别通理论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治疗方法,如治疗肝病注重疏通大肠,大肠病如痢疾、泄泻、便秘等皆宜平肝和血,水道不利时治肺宜利水的'提壶揭盖'法等,在临证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广东省中医院根据'心与胆通,治心宜先温胆,胆通则心自安',结合理脾法组方治疗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病症取得良好疗效.
由于互通脏腑之经气相互连通,则一条经上的穴位可治疗相通经的主治或循行部位的疾病,这样首先可以对一些穴位的功用从理论上做出更合理、更系统的解释。如内关穴治疗胃痛,伏兔、足三里治疗心悸。传统上一般分别从心包经的体内支脉联络三焦与足三里的强壮作用来说明其机理,而'胃与心包通'则提供了更具特异性的解释。针刺曲池穴可用来治疗肝阳上亢所致的高血压,其机理可从'肝与大肠通'得到很好的说明。四关穴堪称经典配穴,具有开关宣窍、调畅气机、活血通络之功,临床应用广泛,其机理除与气血、阴阳、标本等有关外,'肝与大肠通'亦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腕骨穴是小肠经的原穴,透过'脾与小肠通',具清脾湿、退黄疸之功,自古为治黄要穴。
其次根据脏腑互通,可以扩展穴位的治疗范围。中渚在三焦经上,由于'肾与三焦通',扩展其功用可以治疗肾虚腰痛。胃经通过膝部,因为'胃与心包通',扩展心包经内关穴的功用以治疗膝痛,取得很好的疗效。秩边、承扶在膀胱经上,透过'肺与膀胱通',成为治疗扁桃体疾病的有效穴位。
足太阴脾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阴肺经——足太阳膀胱经(开)
足厥阴肝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厥阴心包经——足阳明胃经(合)
足少阴肾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阳胆经(枢)
将以上内容用于临床,疗效甚好。后发现其对应方式就是《医学入门》中的“脏腑别通”:脾与小肠通,肺与膀胱通,肝与大肠通,肾与三焦通,心与胆通。无上面所列的心包与胃通,多一个“肾与命门通”。

配穴新思路

互通两经上的穴位配伍应用,确立了'别通配穴法'。如此配穴可以同时调节互通两经的气血,协调互用,扩大治疗范围,提高治疗效果。如'胃与心包通',分别选取胃经的足三里和心包经的内关配穴,既可以治疗胃痛、呕吐,又可以治疗胸痹、心悸。'脾与小肠通',选取腕骨配伍阴陵泉,共奏健脾利湿之功。'肺与膀胱通',选取尺泽委中点刺放血,既可以治疗水液运化失常所致的吐泻,又对手足干燥皲裂具有卓效。

取穴原则

腑病治脏,脏病治腑,原自相通。如欲用木补心火,一定得用胆木,而不能随意用肝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