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中医“竹梯”(37)治病总则(一上)

 保和堂 2022-11-01 发布于河南
☯ 自学中医  治未病 

图片

顺告:《民间中医竹梯》请大家慢慢琢磨,可以解答一个疑问:为什么没上过学、大字不识一筐的农民,竟能当医生治病?连大医院的不治之症,他(她)们也能治好,甚至吸引很多文明人去排队等候??只要您顺着竹梯爬上“山”,就一定会惊喜地发现“世外桃园”。特别是年轻好学者,一定会明白中医不过是一种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懂得了这种方式,即使不会讲道理,也会成为名符其实的医生……

什么是医生?顾名思义,纠正生命旅途中的偏向,就是医生。欢迎从源到流细究!


图片


概 言

中医不离阴阳,治病的宗旨是“损有余补不足”达到平衡。一是使邪有去路,如汗,吐,下等途径,治疗各种实症;二是补正气抗邪外出,如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等法,治疗各种虚证,目的是达到“阴阳平衡”目的。

人体疾病,千变万化;古人有百病,病有百症,症有百候。要穷究疾病全貌,看似鞭长莫及,但人体不筋骨肉精气神两大系统产生的阴阳不同变化。抓住其不变规律,就可以应万变。

图片


中医治则理论不仅系统,而且大纲是防微杜渐、治病求本、扶正祛邪、三因制宜等目的,就恢复生命常态,使人体经络畅通气血荣润只要气血流畅,人体本能自然无为而治

(一)主导思想  治病求本

1、治病求本的渊源


治病求本,首见于《黄帝内经》的治病必求”;本者,阴阳也。告诫医者面临错综复杂的症状时不要盲目去治症状,而要探求疾病原因,采取针对疾病原因的治方法。是几千年来中医的传统准则

图片


“治病必求其本”!本是什么?“本”就是得病的根源人生天地之间,天地即阴阳。阴阳包罗万象(详参前面《辩证观·上》“阴阳篇”,此从略)“阴阳失调”是人体生理状态失衡而引起发病的根本原因

因此,中医治病总则是调理阴阳这个总则可从古圣先贤的经论中体悟。如:“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审其阴,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图片


“人身之水火,即阴阳也。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阴阳并需,而养阳在滋阴之上”(《医宗必读·水火阴阳论》)“人身本阴阳二气化成,二气平调人无疾病;二气一有偏盛则疾病丛生。自古及今方治虽多,总不外补偏救弊而已(《证治心传·治病需明阴阳虚实论》)

图片

2、治病求本的运用


治病求本——调理阴阳的具体应用,除了正确辨证外,在确定治则时,必须明确概念。只有从根本上除去发病原因,原因消除,疾病的各种症状才会得以彻底消除。

如头痛这个症状,它可由外感、血虚、肝阳上亢、痰湿、瘀血等多种原因引起,治疗就不能简单地采取止痛,而应在辩证基础上,找出病因,针对病因而分别采用解表、养血、平肝潜阳、燥湿化痰、活血化瘀等法进行治疗。

运用治病求本原则时,必须掌握标本缓急正治与反治”等方法

图片


1标本缓急

标本缓急是中医治疗疾病时分清主次解决主要矛盾的实践理论。标,即现象,即本质。标本的含义是多方面的从正邪两方面说,正气为本邪气为标从疾病而言,病因为本症状为标;从人体而言,内脏为本体表为标原发病为本继发病为标。

总之,本含有主要方面和主要矛盾的意义含有次要方面和次要矛盾的意义。疾病的发展变化,尤其是老年杂病,常常盘根错结。因此在治疗时运用标本理论,借以分清疾病主次缓急,施以合理的治疗。

图片


 急则治其标指标病危急,若不及时治会危及生命,或影响本病的治疗。如胀满、出血、剧痛等,皆宜先胀、止血、止痛。待病情相对稳定后,再考虑治疗本病。

 缓则治其本慢性病不甚急的情况下,采取治本原则。即针对主要病因、病证进行治疗。如阴虚发热,只要滋阴养液发热自退。《经》曰:先寒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泄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必先调之,乃治其他病《素问·标本病传论》

 标本同治:若标病本病俱急,可采取同治之法。如肾不纳气的喘咳病,本为肾气虚,标为肺失肃降,治疗只宜益肾纳气,肃肺平喘,标本兼顾。临床中,疾病的标本关系不是绝对的,要认真观察标本转化的规律。

图片


2正治反治

正治反治,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的逆者正治从者反治。在临床中,多数疾病表现与本质是一致的,特殊疾病的表现与本质不一致,出现假象。这就辨清假象,抓住疾病本质,从而有了正治反治之说

 正治是疾病表现与本质相一致的治法,采用的方法药物与疾病证象是逆的,给与纠偏的常规治法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者清之,者温之散者收之,抑者散之,燥者润之等类……

 反治是疾病表现与本质不一致的治法,采用的方法和药物与疾病象是顺的,又称特殊的从治”法:热因热用(真寒假热)、寒因寒用(真热假寒)、塞因塞用脾虚者)、通因通用瘀结而漏者)等类……

 反佐法还有反佐法。即于温热药中加少量寒凉药,或寒证药以冷服法寒凉药中加少量温热药,或治热证药以热服法。此虽与上述不同,亦属反治法之范畴,多用于危重症寒极、热极或寒热格拒现象时。

图片


3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是根据治病求本原则演变出来的治法。

 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疾病由于病邪或机体反应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疾病本质,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例如,同是痢疾,但疾病的病邪有湿热或寒湿的不同,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也就不同。

 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病变,如果病理本质相同,可采用同样的治疗方法。如久泻久痢子宫脱垂脱肛胃下垂等多种病症,均为中气下陷所致,均可用补中益气的治法,以升提下陷的中气。其实质都是治病求本。

图片

(二)总体原则  平衡阴阳

1、 阳:


阴阳是中华祖先观察宇宙变化规律之根本因素的描述,是各种事物孕育、发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动力,是中华文明的核心要素。代表了广谱的生命运化思维和哲学道理(详参前面《辩证观(上)》阴阳专篇,此从略)

2、阴阳平衡:

是生命活力正常运转的根本。阴阳平衡就是阴阳双方的消长转化保持协调,既不过盛也不偏衰,呈现协调中和的状态。在人体,阴阳平衡则健康有神;阴阳失衡就会患病早衰,甚至死亡。

图片


什么是阴阳平衡?阴阳平衡就是阴阳双方保持协调中和。中医认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人体生命的阴阳平衡含义,是脏腑平衡、寒热平衡、气血平衡等。也就是人体各种功能与物质的协调顺畅,达到相对的平衡。

在人体主要有四大特点(气血充足、精力充沛、五脏安康、容颜光润)和三大表现(生命活力旺、生理功能好、心理承受力强)。具体就是吃得香、睡得稳、排的快、气色光泽,心情愉快,精神饱满。

图片

3、人体分阴阳:


人体怎么分阴阳?生命是阴阳运动所促进、阴阳气化所产生。阴阳本是一个相对概念,对于人体,头为阳,脚为阴;体表为阳,内脏为阴;六腑为阳,五脏为阴;气为阳,血为阴。如果相对的阴阳两面能够平衡,人的气血就充沛,精力就旺盛,脏腑就安康,气色就鲜亮(详参前面《辩证观(上)》阴阳专篇,此从略)

4、阴阳辨证:


中医学讲究辨证施治,强调阴阳平衡。疾病都是阴阳不平衡的表现,人体处于各种不同的生活状态,疾病的表现也就千差万别。补偏救弊的治疗,就必须详细辨清阴阳失衡的度。这就是中医的特点——辩证施治。

中医的阴阳是辩证施治的纲领(下属有表、里、寒、热、虚、实六证)。阴阳辨证包含有阳虚证、阴虚证、阴盛证、阳盛证、亡阳证、亡阴证、阳亢证、虚阳浮越证等等。如:

图片


1)阳证:凡符合“阳”属性的证候,称为阳证。如表证,实证,热证等。表现为精神兴奋狂躁、面色红、壮热恶热、气粗声高、便干溲赤、口渴、喜冷饮、舌质红绛、舌苔黄、脉洪数、滑数有力等等。

2)阴证:凡符合“阴”属性的证候,称为阴证。如里证,虚证,寒证等。表现为精神萎靡、面色白、肢冷畏寒、气短声低、便溏溲清、口不渴、喜热饮、舌质淡、苔白、脉沉迟细无力等等。
3)阴虚证:人体阴液不足所表现的证候。如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咽干颧红、二便秘结、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等。

4)阳虚证:机体阳气不足所表现的证候。如畏寒肢冷、口淡不渴、神疲乏力、尿清便溏、舌淡、苔白、脉弱等等。

图片


5)亡阴证:表现为汗热、味咸、四肢温和、舌红干、脉洪实或躁疾(按之无力)、肌热、气粗、渴、喜冷饮等等。

6)亡阳证:表现为汗冷、味淡、四肢厥冷、舌白润、脉浮数而空(或微细欲绝)、肌冷、气微、不渴、喜热饮等等。

亡阴、亡阳是疾病危险证候,若救治稍迟,死亡立见。一般在高热大汗,或发汗太过,或吐泻过度,失血过多等情况下出现。特别是大汗容易亡阴,转而出现亡阳,提示病情进一步加重。

图片


☆ 未完待续 ☆

图片

医养服务,众心所向; 健康长寿,人之所盼!


申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