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年镇鳌山,你知道多少?

 攒破烂儿的 2022-11-02 发布于浙江

曾经,这里被誉为“雄峙东南第一关”,

翁山建县千余年,

它传承了舟山的城市根脉,

成为代表城市内涵的文化符号。

这里就是怀古文化圣地镇鳌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在定海城北就有那么一座低矮的小山,镇鳌山,海拔仅59.4米,东西长约500米。和真正的高山比起来,这甚至是一个没有峰顶的“小土坡”而已,在城市中显得如此平凡,山麓四周都是建筑,会让人淡忘了建筑中间还有座山。

图片


山底下,

舟山最早的一条城市隧道穿山而过,

但是对于头顶上的这座镇鳌山

我们却似乎很少投以关注的目光。

图片
图片

  从定海环城北路的一侧镇鳌山隧道旁的路上山,登上一排排石阶,不出一刻钟,便能登上这座几十米高的小山。

图片

  镇鳌山保留着其自然的特色,山上的一大片樟树林便是舟山的山中少有的。

图片

  登高远望,镇鳌山的范围大致就在如今的定海环城西路以东、环城北路以南、原舟山中学以北、舟嵊小学以西的位置,这个位置正好是定海老城的西北角。原定海老城是有城墙的,而镇鳌山正是定海西北的天然城墙。

图片
图片
图片

那么,古人为何将城址
选在了镇鳌山麓呢?

图片
图片

图片

  时间流转到公元738年唐开元二十六年,舟山正式设立第一个县级政权翁山县,并迎来了首任行政长官,县令王叔通。


  新设立的翁山县下辖富都、安期、蓬莱三个乡,王叔通到任之后,要办的第一件事是选址建县城。

图片

  最早定海城要建在叉河,但是叉河土轻,叉河那边同体积的泥土,和现在定海城区地方的泥土相比,轻重差别很大,叉河土轻,所以不适合筑城,所以就筑到这里了。志书里面有这么记载,叉河土轻,本来要筑城叉河的。定海有港口,筑城也合理。

——定海区史志办学者:李世廷

图片
图片

  或许古人称土选址只是传说,但是镇鳌山的岩性为燕山晚期侵入花岗岩,坚硬结实,抗压性好。定海民间多称镇鳌山为“锁山”,因为镇鳌山就像一把大锁,锁住了定海的后门,也正是镇鳌山,让定海成为了背山面海的“风水宝地”,生生不息。

自唐开元建翁山县起,

历朝历代的军政机关

大都设置在这里。

那么志书所称的

图片
图片
镇鳌山名字又有何来历呢?
图片
图片

图片

  南宋孝宗帝,认为舟山受灾应该是海中的鳌在作怪,于是把定海西北的锁山赐名为“镇鳌山”,让山把鳌镇守住,以期一方太平,国泰民安。镇鳌山的名字就这么流传下来了,其地位可见一斑。

图片图片

图片

  翁山县的县治就建在镇鳌山下,宋朝的时候建昌国县,一直到明朝初年,其中元朝的时候定海变成了昌国州,所以志书里面是昌国州,一直到明朝后期,隆庆二年建了参将府,参将府在镇鳌山下,出口就是在现在定海区政府后面的一个弄堂口。

——李世廷

图片

朝代更迭,定海城在复建中,

几次修城筑池,以固封守,

镇鳌山也一如既往地守护着定海古城。

  一千二百多年,镇鳌山南麓这块热土,便一直是舟山的政治中心。尽管这些政治中心的建筑已消失殆尽,但遗留下的一口口古井犹如历史的见证者,诉说着镇鳌山的水土滋养开疆拓土的人们。


  沿着古井,右城脚跟、太平弄、帅旗弄、炮房弄、总府弄这些历史沿袭下的地名,总能照应出古人生活的痕迹,炮房弄的贺家,算是曾经定海城内鼎鼎有名的大家族。

图片
图片
图片

说起镇鳌山
另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就是书院文化

图片
图片

图片

  从唐代的学宫,到宋代的翁洲书院,另有清代的蓉浦书院。1921年,爱国实业家刘鸿生在他的家乡舟山捐资建起了舟山第一所近代学校——定海公学,也就是舟山中学的前身,他的选址也承袭了舟山教育的血脉——镇鳌山西南麓。镇鳌山便是这样满载着朗朗书声的一片热土。

图片

镇鳌山见证了定海古城

一代又一代人的故事,

镇鳌山丰沃的土地上

诞生了舟山历史上首个公学,

定海第一家公园,

第一家现代西式医院

……

“六鳌背负此崇山,雄峙东南第一关。”

上千年的风水宝地,

地杰人灵,人文鼎盛。

作为一方热土,

如今镇鳌山下,车水马龙中,

夹杂着舟山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图片

编辑:郭磊怡

记者:韩超男、朱凯华

视频:吴曙华 张艇

一审:周燕 二审:冯梦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