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的脉络

 济宁文学 2022-11-02 发布于山东

济宁文学

「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论语》的脉络

作者:杨恒坡


《论语》,是对于中国人最重要的一本书,也是最难把握编撰者分门别类依据、最难找寻其脉络的一本书。

但,《论语》绝不是一团乱麻,而有着其内在的有机联系,只不过《论语》太博大了,先贤们的思想太深奥了,让人难睹真容。恰似漂浮在海面上的一座冰山,人们看能到的,不过是露出海平面的一部分,绝大部分隐藏在水下,隐藏在历史深处。不揣谫陋,一抒己见。

《论语》二十篇,大约可分为以下几类:

《学而》,总纲。
《为政》,论“为政”。
《八佾》,论“礼”。
《里仁》,论“仁”。
《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颜渊》、《子路》、《宪问》,记述师生交往。
《乡党》,记述夫子起居。
《先进》,评论弟子。
《卫灵公》,记述周游列国中言行。
《季氏》,周游列国后言行。
《阳货》,周游列国前言行。
《微子》,品评历史人物。
《子张》,再传弟子对孔子亲传弟子的记述。
《尧曰》,总结。


《学而》篇位于二十篇之首,以“学而时习之”起,以“患不知人也”终,十六则所述多为为人处世的根本之事,用朱熹的话说“乃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也”。可以说,《学而》是体现编撰意图的一扇门;推开这扇门,就进入了《论语》的殿堂。

接下来的《为政》,无论是首则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还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都是围绕怎样对待政事而论。

《八佾》论“礼”。周礼的恢复是孔子终生梦寐以求的,这二十六则,每一则都明显的与“礼”有关。本章共出现“礼”字14次。

《里仁》论“仁”。“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是孔子思想的精粹;而本章出现“仁”字18次,约占总出现次数的六分之一。

从《公冶长》到《宪问》八篇,是《论语》的重头戏,记述了孔夫子与众弟子在长达近半个世纪的交往中的,如何教学,如何相处,生老病死,相濡以沫,诸多细碎而感人的画面。夫子的循循善诱,弟子们的孜孜不倦;夫子的长者风范,弟子们的一笑一颦;孔子春风化雨的教诲,颜回“不改其乐”的执着,子路“野哉由也”的鲁莽憨直,宰予“朽木不可雕也”的懒惰……无不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分门别类最没有争议的,恐怕要数《乡党》了。《乡党》篇记述了孔子在朝、居家、饮食、着衣等方面的细节,十七则中,别无所论。

《先进》是《论语》的第十一篇;如果《论语》也能分成上下两部的话,《先进》就是下半部的第一篇。《先进》是评论孔子弟子的专篇,共涉及弟子16人,以夫子的“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起,接下来颜回、闵子骞、曾参……悉数登场。为人熟知的“孔门十哲”、“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条目,皆出于本章。

周游列国在孔子的一生中,占据重要位置;《阳货》二十六则、《卫灵公》四十一则、《季氏》十四则,应该分别记述了孔子及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中、后发生的事,比较明显的证据在《阳货》里。《阳货》篇提到的“阳货欲见孔子”、“公山弗扰以费畔”、“佛肸召,子欲往”等几件大事,都是发生在孔子离开鲁国之前的事;这几件事,在《史记》、《左传》里均有记载,可作为发生在孔子五十四岁前的旁证。


《微子》是品评历史人物专章。《微子》共十一则,却出现历史人物34人,从商末的微子、箕子、比干,到周初的伯夷、叔齐、周公,再到柳下惠,齐景公,还有与孔子同时代的长沮、桀溺、接舆等。历史是所有人共同推动的,而其中的圣者贤者所起的作用更大。

倒数第二篇——《子张》篇,是唯一一篇没有出现“子曰”或“孔子曰”的篇章,是再传弟子们的手笔,是对孔子亲传弟子们的记载,记载了三千弟子中的佼佼者,有子夏、子贡、子张、曾子等。

第二十篇《尧曰》,是二十篇中篇幅最为短小的一章,共三则。虽然短小,分量却不轻,是全书的总结。朱熹《四书章句》称“《论语》之书,皆圣人微言,而其徒传守之,以明斯道者也。故于终篇(《尧曰》),具载尧、舜咨命之言,汤、武誓师之意……所以著明二十篇之大旨也。”本章中共引用了《尚书·虞书·大禹谟》、《尚书·商书·汤诰》、《尚书·周书·武城》及《周书》里的《太誓》四篇政论文里的话语、典故,旨在说明“道统”对于一个族群的举足轻重。是呀,一个民族要想繁荣昌盛,必定首先要建立起一个有先进性的稳定的道统,如此才可根深叶茂,百世无忧;而孔子,正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来,千年道统的传承者!《尧曰》的用意,不可谓不深!

《论语》的脉络,是个聚讼千年的话题,这里仅书一己之见。“半部《论语》治天下”,一部《论语》悦人生。让我们回首经典、致敬经典,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