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主动避开大学学报

 九妹婆婆 2022-11-02 发布于河南
不少省份和高校规定,本科学报的认可度要高于普通CN,甚至有的高校会将本科学报看做比肩核心的存在。作为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人员,如果发论文的目的仅仅是评职称,建议你避开大学学报。

一、无中介代理

一般来说,大学学报(本文指具有博士点大学的学报)有固定拨款的学术期刊,质量比较有保障,极少被承包出去,公关难度很大(中介一般不能代理),当前学术期刊的乱象,如人情稿、金钱稿等,在本科学报领域基本不存在,学报一般实行多重审稿制度,还有外审的程序。甚至可以说,你花钱可能会搞定一篇核心,未必能搞定一篇大学学报。

二、审稿流程规范

国内大部分影响因子低的科技期刊(影响因子低于0.2),基本没有三审三校的规范流程,都是编辑一个人说了算,认识编辑,多花点钱,论文就能被录用。这种期刊上会刊发不少金钱稿和人情稿,当然由于收录的论文质量低,期刊的学术影响因子也较低。
反观大学学报,审稿一直严格执行“三审三校”等内容把关制度,尤其近年来借鉴国外名刊的做法普遍实行同行专家双向匿名审稿办法,毕竟大学是各行各业专家的集中地,找不同的专家去评审,也很容易。
大学学报严格规范的审稿程序,可以从制度上基本排除编辑个人因素对审、选稿件的干扰。

三、学术认可度高

学报的认可度次于核心期刊,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准核心期刊,是发核心之外的不二选择。况且有些省份和大学,把本科学报和核心期刊放在同一级别。

安徽省职称文件

中国地质大学的职称文件

四、周期长刊文少

当前不少科技期刊,急功近利,把刊发论文当做生意来做。科技期刊办成旬刊和半月刊,论文像流水线一线,一月出好几期。这种期刊,在学术圈,一般都归入到水刊行列。
不少大学都建有学校自己的负面清单数据库,在负面期刊上发文章,会被当做学术污点被处理。

大学制定的负面清单期刊标准

科技部重点核查半月刊和旬刊

大学学报基本上都是双月刊或季刊,页数不超过128页,有学者统计分析得出,大学学报平均每期发文量在13-25篇不等。

五、对作者要求高

大学学报要求高主要体现在两点上:一是文章质量要求更高;一是作者身份要求提高。
第一:大学学报并不是普通的期刊,它承载的是一个学校对学术的态度,一味刊登质量平庸的文章,其实是在消耗自己的口碑。于是,学报也在积极探求高质量办刊的途径,首当其冲的,自然是要提高文章质量。
第二:中国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唯身份论”。核心期刊不收职院文章是一个理由,“硕士起发”,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大学学报作为收录论文的法则。


在我们所选择的6家学报最近发表的一期中,有3家所发表的文章一作均为博士学位,第一作者为博士学位的比例占到100%。(《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公共管理学报》、《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另外3家论文一作也多为博士和硕士学位:《软件学报》中,44%为博士一作,39%为硕士一作,只有17%是学士一作。《大连大学学报》中64%为博士一作,36为硕士一作,没有学士一作。《天津医科大学学报》中91%为硕士一作,仅9%的学士一作。

六、留给校外的版面少

大学学报本就是一个学校创办的用来展示本校学术成果的产物。因此,很多学报会优先刊登本校师生的文章。上面也说过,学报现今追求质量,会从社会征求优质稿件,但是,本校的稿件还是会优先的,毕竟大学老师的科研水平普遍高于企事业单位。

僧多粥少,是不争事实,虽然也收录校外学者投稿,但作为企事业单位的科技工作者,在本科学报投稿自然就难很多。

七、基本免费

大学学报有固定的拨款,看重的是论文的质量,所以不少大学学报不但是免费的,还给你稿费,即使遇到收费的大学学报,通常也就几百元。不像社会上的科技期刊,动辄二三千的版面费。

学学报社会认可度,收费又低,为啥鲜有人关注呢,因为难度大,周期长,社会上普遍追求短平快的文章,不愿意也没有能力去深入搞研究,这些与大学学报的办报理念和收录方向相悖。所以就会有:道不同不相为谋,志不同不相为友。

网上不少抱怨,当前职称论文都是花钱买的,有些人花几万去买一篇论文,取消论文作为职称条件。其实有一定道理,但是可以肯定,能够买来的论文不是大学学报上的论文。

八、总结:

大学学报出刊周期长,每期刊发论文少,对论文的质量要求格外高,发表难度也很大,对论文的作者要求非常高,必须要有真才实学才有可能会得到在学报上发表的机会。在国内,本科学报一直在坚守着学术良心的底线,是技术工作者学术能力的试金石。
如果你只想要一篇论文评职称,何不避开大学学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