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西中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老房子图书馆 2022-11-02 发布于上海

江西中路

江西中路在黄浦区东部,南起延安东路,北至南苏州路,长1285米。清咸丰五年(1855年)修筑。当年随着外滩一带洋行陆续的入驻,江边几条连接码头的纤道相继铺上碎石改成能通马车的马路,江西路就是上海开埠后建成的最早的马路之一,因路旁有一座非常气派的教堂,被人称为教会路,又名教堂街(Church Street),直到清同治四年(1865年),工部局重新为上海各马路命名,以江西省名命名为江西路。民国35年(1946年)改今名。20世纪初,路两侧开设了三十多家银行,有“银行街”之称。1930年代,上海金融业达到鼎盛,各类银行纷纷在江西路及附近数条马路上设立网点或是总行。这一时期,江西路及附近的外商银行就有几十家,而国内银行更是多达200多家。所吸收的存款额占当时中国各银行存款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因此与外滩等周边数条马路组成为被誉有东方华尔街之称的金融街区。

江西中路44弄吉庆里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2805180000349 吉庆里 清 小东门街道

地址:江西中路44弄1-5号

建于1922年 ,旧式里弄。

江西中路66弄,广东路179号(当年的《大陆报》报馆所在地)

当年江西路广东路口曾为《大陆报》(The China Press)馆址(从下面的老照片中可以看到“THE CHINA PRESS 大陆报馆”的字样)。《大陆报》(The China Press)创刊于1911年8月29日,为上海最早的美式编排报纸。发行数一度超过《字林西报》。1949年上海解放,该报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后停刊。

《大陆报》(The China Press)报馆老照片

1924年5月,在江西路(今江西中路)62号开洛公司内,开洛公司的广播电台开始播音。1947年,这里还曾是黄浦宪兵队驻地。

江西中路102-136号

江西中路102-136号建筑虽然没有被列入“三普”保护建筑名单,但是丝毫不会降低其作为历史建筑本身的价值。

江西中路102号

这里当年曾是商行、银行驻在地。江西中路102号曾是华发商行,江西中路110-132号都是银行,有惠民银行、五洲银行、开源银行等。

江西中路102-136号,广东路140-170号

沿广东路的建筑中当时有古玩商店、出版公司、实业公司、药房、洋行、运输公司、公信行、西菜社、银行等。

江西中路135弄1-13号恒业里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HP-J-015-III;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2945180000118 恒业里 清 外滩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恒业里;现名称/现使用单位:恒业里

地址:江西中路135弄1-13号

层数:4层(第4层为数年前加建);结构类型:砖木结构;建造年代:1914-1915年;保护类别:四类

江西中路135弄1-13号恒业里

江西中路135弄1-13号恒业里

江西中路135弄1-13号恒业里,由恒浮洋行设计施工。外立面红灰相间清水砖墙,镶嵌白色水泥线,坡顶有老虎窗。

江西中路135弄1-13号恒业里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电影明星袁美云曾经居住在恒业里。

袁美云(1917~1999),浙江杭州人,电影演员。1932年出演处女作《小女伶》,素有“小女伶”之称。代表作有《化身姑娘》《西施》《家》《红楼梦》等。

袁美云在《化身姑娘续集》中分饰二角

我们看过王晓堂在《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精彩演绎金环与银环两个角色,殊不知,早在30年代,“江南小美人”袁美云在《化身姑娘》中,就一人分饰男女二角,惊艳出奇。

江西中路138号谦信大楼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HP-J-019-III;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2945180000119 谦信大楼 清 外滩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谦信大楼;现名称/现使用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后勤部上海物资站

地址:江西中路138号

层数:5层(第5层为加建);结构类型:砖木结构;建造年代:1907年;保护类别:四类

江西中路138号谦信大楼

江西中路138号,原名谦信大楼。培高洋行[德]设计,立面有双联或三联石柱券窗,清水红砖券口。主入口石砌装饰为文艺复兴式。原为谦信洋行自造的商业大楼,除自用外尚有写字间出租,详泰洋行曾在楼内办公。曾为中国纺织建设公司所在地。

江西中路170号福州大楼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HP-J-037-II;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2805190000388 新福州大楼 310102945190000106 汉弥登大楼 民国 外滩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汉弥登大楼;现名称/现使用单位:福州大楼

地址:江西中路170号

层数:14层;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年代:1933年;保护类别:三类

江西中路170号,原为汉弥尔登大楼。公和洋行设计,新仁记营造厂承建,装饰艺术派风格。立面以竖向线条装饰为主,形体向上内收,顶部塔楼作重点装饰。

江西中路170号福州大楼

在江西中路和福州路的十字路口,有三幢外形和高度十分相似的大楼,均建于上世纪30年代。路的东南侧是汉弥尔登大楼(今福州大楼),东北侧是都城饭店,西南侧是建设大厦,这三幢大楼沿马路转角呈凹面扇形布置,形成当年大都市摩天楼的氛围且三足鼎立,十分壮观。

汉弥尔登大厦主楼为14层,中部连地下室和塔楼共17层,另设6层辅楼与主楼连成一体。主楼平面沿马路转角呈凹面扇形,立面为挺拔的竖直线条,仅作局部装饰。大厦外墙底层由花岗岩嵌砌,楼层为水泥饰面。主楼门厅宽敞,四周镶嵌米色面砖,建筑平面中间设两个大天井。辅楼大门设在福州路。大厦内设66套公寓和306间写字间。大厦建成后,售给美国驻沪领事汉弥尔登开设汉弥尔登洋行,故名汉弥尔登大厦。租用的客户大多为外商企业和机构,如美国可口可乐公司、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等。大厦地下室辟有英国式酒吧。

解放后,人民政府赎买了大厦,1959年改名为福州大厦,由中华企业公司管理。

江西中路180号都城饭店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HP-J-038-II;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2945190000166 都城饭店旧址 民国 外滩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都城饭店;现名称/现使用单位:新城饭店

地址:江西中路180号

层数:14层;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年代:1934年;保护类别:二类

江西中路180号都城饭店

江西中路180号,原为都城饭店。公和洋行设计,装饰艺术派风格。立面以竖向线条装饰为主,形体向上内收,顶部塔楼作重点装饰。

江西中路180号都城饭店

都城饭店主入口在转角处,大门占三个开间,中间为四叶式转门,大门顶上设大雨蓬。建筑地上14层,地下1层。8层以上逐步收缩,形成中央塔楼。建筑立面以竖直线条为主,处理简洁。大楼底层设饭店大堂和总服务台,二层设豪华酒吧和舞厅,三层以上为客房。

解放初期,这里曾为上海化工局等单位使用,1964年大楼经装修后改名为新城饭店,恢复饭店业务。现在,饭店恢复都城饭店老招牌。

江西中路181号建设大楼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HP-J-039-II;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2945190000139 建设大厦 民国 外滩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建设大楼;现名称/现使用单位:冶金工业局

地址:江西中路181号

层数:18层;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年代:1936年;保护类别:三类

江西中路181号,原为建设大楼(中国通商银行所建新楼,建成后转让给中国建设银行公司)。新瑞和洋行设计,陶桂记营造厂承建,现代派风格。

江西中路181号建设大楼

建筑造型与对面两幢大厦一样也是以竖直线条为主,共17层。建筑上部逐层收缩的塔楼样式,立面力求简洁明快。建筑平面主入口作凹弧形处理,让出部分转角路面作为环形车道,沿江西路一侧10层辅楼作一字形布局。1935年因资金紧缺,原建造者中国通商银行只得将竣工的大厦以150万元卖给国民党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控制的中国建设银公司,故大楼名为建设大厦。大楼底层为邮政储金汇局营业大厅,3至9层为中国建设银公司自用,西部为上海市警察局用房。东部1945年曾出租给美国驻沪总领事馆。1952年起由房管部门管理,曾由上海市冶金工业局和上海市公安局租用。

江西中路187号原工部局大楼局部(华东医院市府门诊部)

优秀历史建筑公布编号:1A024;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2925190000043 公共租界工部局旧址 民国 外滩街道

地址:汉口路193号、223号、239号(江西中路215、209号;福州路198、200号)

保护级别: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原工部局大楼(福州路江西中路口)

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旧址,解放初上海市人民政府曾设在此。公和洋行特纳设计,华商裕昌泰营造厂承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1913-1922年建造。英国新古典主义风格,有巴洛克装饰。沿街作周边式布置,环成内院,外墙全部石砌。立面强调横三段,比例和谐;底层基座用细面大块花岗石砌筑,留水平凹槽砌缝,拱券形窗洞;2、3层爱奥尼式倚墙列柱,2层窗楣以弧形与三角形的断檐山花相间;3、4层之间有大挑檐。

原工部局大楼(江西中路汉口路口)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大楼为日伪所盘踞。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上海市政府从枫林桥搬迁这里办公,大楼改称市府大楼,工部局的历史在上海结束了。

汉口路193号(原工部局大楼正门)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市人民政府曾一度设于该大楼内。1949年5月28日,陈毅市长在这里完成对旧市政府的接管。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月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在此举行隆重仪式,升起了全市第一面五星红旗。

汉口路193号(原工部局大楼正门)

1955年市人民政府迁到外滩的原汇丰银行办公,原工部局大楼成为民政、市政工程、园林、卫生、环保等局的办公楼。

福州路198-200号(原工部局大楼福州路侧)

整幢大楼呈环形,三面建筑房屋,边门十处,东北角为正门,即今汉口路江西中路处,原设计为围合式建筑,由于经费短缺等各种原因,建造时没能围合成功;整体建筑风格包括古典主义、巴洛克和文艺复兴式样,南、东、北几个立面分别采用不同的风格,四个角都采用凹进方式。正门为凹面扇形门廊,上为平台,可以用于观景检阅。楼内有中央广场,占地约为三亩半,除了停放工部局职员的私人汽车以外,还同时为万国商团总部,经常停放六辆装甲车,并附设一个面积为1700平米的风雨操场和小型靶场。同时设有万国商团俱乐部,拥有图书室、阅览室、大演讲厅,军官、军士休息室和健身房等。总巡捕房于1935年拆除后,改建为停车场。

福州路198-200号(原工部局大楼福州路侧)

大楼内部亦耗资不菲,走廊过道和墙壁都采用大理石或者彩色釉面瓷砖。主要入口和通往董事会会议室的楼梯则采用黑白相间的大理石,办公室一般铺设杨松、柳桉木地板。大楼的低压热水供应系统的设计聘请了当时为伦敦市政厅设计供热系统的英国设计师诺布斯(W. W. Nobbs)设计,楼内还配备当时最先进的自动电话交换机。内部所使用的卫生设备、电梯、热水汀都为进口名牌,价值不菲。其规模之大、建筑之豪华、设施之先进,在当时为远东之最。

福州路198号(原工部局大楼福州路侧局部)

福州路200号(原工部局大楼福州路侧局部)

汉口路239号药材公司(原工部局大楼汉口路河南中路口)

汉口路239号药材公司(原工部局大楼河南中路侧)

2019年,原工部局大楼正式启动保护性综合改造工程,计划于2022年修缮完工。此次改造中将对大楼现有的L型缺口进行围合,使其外形与建造时的设计图一致。

江西中路200号金城银行旧址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I-28;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2925190000044 金城银行旧址 民国 外滩街道

现名称/现使用单位:交通银行上海分行

地址:江西中路200号

保护级别: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江西中路200号金城银行旧址

现今江西中路200号的交通银行,其前身为金城银行1925年投资兴建的金城大楼。金城银行于1917年创立于天津,1936年总行从天津迁至上海,1952年公私合营,后遭归并裁撤。金城银行是我国第一代建筑大师庄俊的第一个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

据《中国建筑》1933年第1卷第4期记载:

建筑大厦之难点甚多,而独难解决者,厥为光线。盖房屋比栉,分配匪易。果而所占位置,四面临街,解决犹易,若临街面少,与他建筑相接联,则光线之设计,能从容解决,则较难能可贵耳;此则金城银行大厦,能胜人一筹之点,而为业主所推许之源也。按金城银行占地五万方尺,只有一面临江西路,其余则邻房相接,苦无隙地。在设计上,光线之解决,诚戛乎其难,而庄俊建筑师将营业部分及办公室等,皆能分配临于马路,而不需要光线之库房扶梯等,则设置中间,致将老大难题,迎刃而解。允非易举也。

金城银行兴建于民国十四年春,于民国十六年春工竣,计费时二年,造价及设备,计费九十万元,共六层,高度八十五尺,下二层为该行自用,上四层则出租作各事务所之写字间。楼下为大库,储蓄部及会客厅亦均分配适当。保管库设于二楼其营业部,文书处,会计处,经理室等,亦均设此楼,对于适用之优点,已无形解决矣。

沪上地位较低,每于飓风过境,辄遭浦江水患,该行位于上海最低之江西路,其未屡次遭江水浸入者,其设计者于事前有相当筹思乎!该行设计避用地下室(Basement),其第一层于设计上,似嫌不经济,然其利弊相较,达人所能洞鉴,舍小利而全大体,此设计者之明达也。

上海土质松软,高大之建筑物于完成后,沉度(Settlement)常有出人意料之外者,故于打桩时宜特别审慎。金城银行,用排木打桩法(Raft System),如此设计,不但于平时使其房屋不易下沉,既外界有新建筑打桩等情发生,亦无城门失火之殃。都城饭店(Metropole Hotel)建造打桩时,该行迭受极烈之震动,而其中一砖一瓦,亦无损坏,既最易破坏之云石地板,亦未发现一块裂痕,兼以几次大水浸蚀,并无若何下沉,此更不能不归功设计者矣。

建筑大厦,虽美观是尚,而对于经济上亦不能不加以注意。当该行兴建时,虽物价较廉,然只费九十万元,即能设备完美,实属经济。况所用材料,择优选良,力求尽善,非监工得人,曷克臻此!

该行所用之材料,外面用苏州石,里面用斐纳之意大利云石,故于观瞻上异常美感而雅致。库及库门,为约克洋行所承造,库门呈圆形,遥望之如洞天别府,颇称优越,上海各大银行,采用此种精美之库及库门者,尚称独步,其中设备,更较完全,参看图样,可见一斑。该行暖气部分亦为约克洋行所承造者。他如慎昌洋行之电线安装,葛烈道(Crittle)之钢窗装置,沃的思(Otis)之电梯设备,西门子之自动电话,Crane & Co.之水道装置,无一不采用优异者。此该行之所以入眼为安,而无虎狗之憾也。

1956年,这座建筑改为上海市青年宫。1974年,青年宫迁往大世界,此处即改为“江西中路200号招待所”。直到1986年,交通银行上海分行进驻,这里才恢复了金融功能。

江西中路222号(汉口路151号)原浙江第一商业银行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HP-J-040-II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浙江第一商业银行;现名称/现使用单位: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交通银行

地址:江西中路222号(汉口路151号)

江西中路222号(汉口路151号)原浙江第一商业银行

江西中路222号(汉口路151号),原为浙江第一商业银行。华盖建筑事务所设计,国华工程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承建,钢筋混凝土结构,1948年建造。现代派风格。立面简洁,外墙底部石砌,以上为褐色面砖饰面。汉口路主入口处作竖向线条处理,两侧立面以连续遮阳板形成水平线条构图。

江西中路222号(汉口路151号)原浙江第一商业银行

浙江第一商业银行是上海近代著名的“南四行”中实力最雄厚的一家。1909年,由原浙江官银号改组而成,初时称浙江银行,为官商合办,总行设在杭州,上海分行是1910年开设的,行址在北京路,当时上海分行的经理是杨汉汀。武昌首义成功后,1912年改组为中华民国浙江银行,当时由胡济生任董事长,总经理是李铭。这个银行除了商业上的业务外,兼管浙江省库。民国以后,总行由杭州迁往上海。民国四年(1915年)又将银行改组为浙江地方实业银行,总经理仍由李铭担任。1922年,总行迁至汉口路14号。第二年,官、商股份分离,杭州、兰溪、海门三个分行股划为官股,改为浙江地方银行,上海和汉口两处则改为纯商股,所以上海一处的银行名称便改为浙江实业银行。此时李铭仍为总经理。到了1934年,此银行还以180万元独资创办鼎新纱厂。另外,在杭州电气公司、汉口既济水电公司也有巨额投资。因此这是一个当时国内实力相当强的银行。

改为纯商业银行以后,总行迁至汉口路159号,并在百老汇路(今大名路)53号设立虹口分行。抗战胜利后,李铭改任董事长,总经理由陈选珍担任。1948年以后,银行名称又改为浙江第一商业银行。现存的大楼就是当时建造的。此银行在上海电力公司、闸北水电公司、美商泰山保险公司、英商业广地产公司、沙逊投资公司、沙利文食品公司等均有为数不少的投资。

江西中路232号德律风公司旧址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2945180000212 德律风公司旧址 清 外滩街道

地址:江西中路232号

德律风,就是英文“电话”(telephone)的音译,是上海最早的外商电话公司。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上海公共租界董事会议通过发展上海公共租界电话决议。于是旅沪西侨康捕卢、麦医生、耶松船厂董事约翰斯顿、鲁麟洋行经理海因、法租界公董局总董宝昌等集资10万两,建立上海华洋德律风公司,并以投标方式获得公共租界电话工程设计及经营权。1900年1月,第一期电话安装工程完工,计装私人电话300台、公共电话50余处。为推广电话,公司规定初装者不收费,并可免收电话费三个月。该公司试图将电话接到南市华界,由于涉及主权问题未获准。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正式成立电话局,但由于华界电话不能与租界接通,申请装电话者寥寥无几,华界电话局与德律风公司商议互相接线等事,但德律风公司认为华界电话少,平均利润不合理,因此拒绝。直到民国十四年(1925年)冬,上海电话局才与德律风公司达成接线业务,从此上海的电话才实行并网。

德律风公司位于今江西中路汉口路处,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建筑由新瑞和洋行设计,结构由协泰洋行筹划,是上海较早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高6层,底层为营业大厅,二层为经理室及办公室,三至五层为业务用房,六层为接线间。立面形式凹凸较多,线脚花纹繁琐。屋顶也富有变化,有的用圆顶,有的用巴洛克式山墙装饰等,显示出西方晚期古典建筑的特点。

江西中路250号聚兴诚银行大楼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HP-J-017-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2805190000198 聚兴诚银行大楼 民国 外滩街道

现名称/现使用单位:聚兴诚大楼

地址:江西中路250号

江西中路250号聚兴诚银行大楼

江西中路246号、250号,原为聚兴诚银行大楼。泰基工程司设计,建于1940年,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式传统建筑与西式风格相融合。平屋顶,外墙为石材贴面。建筑外观装饰应用民族传统图案,底部入口有飞檐门罩和装饰性斗拱。

聚兴诚银行,是一家历史甚久的川帮银行,总行在重庆。成立于民国4年(1915年)3月。系重庆富商杨文光及其族人出资创办,是川帮较大的商业银行中唯一无军政背景的民族资本银行。上海分行(又称申行)于民国8年(1919年)12月9日正式成立,最初行址在河南路426号。1940年,迁至江西路九江路转角处新大楼。解放后,聚兴诚银行于1951年11月1日参加公私合营,从而结束了这家杨氏家族银行的历史。

江西中路255号礼记洋行旧址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HP-J-036-II;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2945180000108 礼记洋行旧址 清 外滩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礼记洋行;现名称/现使用单位:鲤鱼门酒店/上海东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江西中路255号

层数:5层;结构类型:砖混结构;建造年代:1898年;保护类别:三类

江西中路255号礼记洋行旧址

江西中路255号,原为礼和洋行[德],20世纪40年代后曾为中华储蓄银行。是当时洋行中最大的建筑。外廊式,呈安妮女王时期风格。立面底层为连续半圆券门,以上各层为平缓的三心拱券敞廊。外墙以大块石料和清水红砖饰面,顶部点缀巴洛克山花。

礼和洋行(Carlowitz & Co.)曾是远东最著名的德资企业。是汉堡轮船公司、德国克虏伯炼钢厂、蔡司光学器材厂以及美国古特立汽车轮胎等的代理商,以进口德国重型机械、精密仪器、铁路和采矿设备以及军火闻名。1931年至1937年,国民政府曾通过礼和洋行经手,从德国订购巨额军火。

1927年,原在天津路的新华商业储蓄银行租下该楼底层的部分,该楼被人改称新华银行大楼。新华商业储蓄银行原名新华储蓄银行,是中国银行、交通银行联合成立的中国最早的以有奖储蓄吸纳民资的银行, 1914年设于北京,在天津路鸿仁里口设上海分行,后因业务受到冲击,1926年改组为新华商业储蓄银行。1931年,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利用该行危机,出资将该行改组为新华信托储蓄银行,并将总行迁入上海。1945年,抗战胜利后,该行购进原荷兰安达银行建筑(今九江路190号)为总行办公营业场所。

江西中路260号,九江路150号新康大楼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HP-J-001-V

现名称/现使用单位:新康大楼

地址:江西中路260号,九江路150号

层数:6层(后加建2层);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年代:1916-1921年;保护类别:四类

江西中路260号,九江路150号新康大楼

新康大楼。由新康洋行出资建造,马海洋行设计,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特征。

美伦大楼(左)与新康大楼(右)

美伦大楼(左)与新康大楼(右)

新康大楼与美伦大楼同期建造,北侧与美伦大楼B区隔街相望。1916年该地块被英商新康洋行收买,新康洋行的创办人是英藉塞法迪犹太人埃兹拉家族,该洋行与著名的沙逊洋行、哈同洋行一道,早年都是靠贩卖鸦片起家,1900年从鸦片贸易转向大规模的房地产建设和经营。位于淮海中路1273号的新康花园就是其建造的早期房产,埃兹拉家族还是百老汇大厦的董事。负责建造美伦大楼的是当时新康洋行的老板英籍犹太人爱德华·埃兹拉。

江西中路260号,九江路150号新康大楼

1916年收购完毕后,新康洋行在该片土地上开始建造私人产业,两房屋均由马海洋行(Moorhead & Halse)统一设计,同期建造,马海洋行曾经是上海著名的建筑设计事务所之一,1907年由英国工程师 Robert Bradshaw Moorhead 和 Sidney Joseph Halse 合伙组建。马海洋行在上海的活动持续了很长的时间,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江西中路260号,九江路150号新康大楼

原设计新康大楼、美伦大楼均作为私家住宅及办公使用,1934年新康洋行以大楼为抵押,向昌业地产公司借款。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新康洋行开始将上海房地产转卖为现金抽回英国,遂以无力支付为由,将大楼转让给昌业地产公司,解放后为黄浦区中心医院等单位使用。

江西中路260号,九江路150号新康大楼

江西中路260号,九江路150号新康大楼

南京东路、四川中路、九江路、江西中路相围的地块旧时称之“中央商场”,地块大致呈边长100米的正方形。这块正方形的中央商场被沙市一路和沙市二路十字相交后划成四块,南北向的沙市一路旧名“中央路”,英文名“Central Road”,东西向的沙市二路旧名“新康路”,英文名“Edward Ezra Road”。“中央路”得名于该路东侧的“中央商场”,而“新康路”则得名于该地块西侧的“新康大楼”,几处产业均与英籍犹太人富商埃兹拉家族有关。

江西中路261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2805190000279 美和大楼 民国 外滩街道

地址:江西中路261号

江西中路261号(箭头所指门牌号)

江西中路261号美和大楼,是“三普”公布的历史保护建筑,有意思的是,文物建筑的铭牌挂在了沿马路的江西中路265号房子上。

江西中路265号建筑(红框内是文物建筑铭牌)

江西中路265号建筑上的文物建筑铭牌

根据铭牌上的介绍,美和大楼建于1935年。坐东朝西,五层混合结构,清水红砖外墙,四瓦坡顶,大楼门柱雕饰精美。上海解放初期,S.K.F.钢珠轴令合公司曾设在大楼内。

1947年行号图所示江西中路261号建筑位置(红框内建筑)

但是上述铭牌上的描述与现在的江西中路261号建筑怎么看也对不上。目前的江西中路261号建筑显然不是原来的老房子。倒是沿街的江西中路265号房子更有历史建筑的风韵。

南京东路151-171号(江西中路278号)美伦大楼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HP-J-007-III;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2945190000120 美伦大楼 民国 外滩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美伦大楼;现名称/现使用单位:上海中央商场投资有限公司、上海晒图厂等

地址:南京东路151-171号

层数:6层;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造年代:1916-1921年;保护类别:二类

南京东路151-171号(江西中路278号)美伦大楼

美伦大楼被列入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HP-J-007-III),东楼和西楼又分别被列入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HP-J-029-V,HP-J-030-V)。

美伦大楼旧址原为英商自来火房(Shanghai Gas Co.)销售煤气器具的商品陈列室。约1930年被新康洋行收买,建为九层钢骨水泥结构大楼(与今江西中路260-270号的新康大楼同时兴建),底层及楼上部分出租给商店为铺面,楼上大部分出租为写字间。美伦大楼东楼二层,著名犹太摄影师沈石蒂曾开设“上海美术照相馆”,为无数在沪中外人士留下精美肖像。

1927年,沈石蒂开设的上海美术照相馆

如今,美伦大楼经过修缮全新亮相——美伦大楼一层是耐克旗下以史上最著名的NBA球星命名的Jordan专卖店,AirJordanXXX2在此进行全球首发,这款Jordan新品及限量版球鞋吸引无数乔丹粉丝前来追捧;在美伦大楼的沙市一路转角处,曾经的东海咖啡馆,如今则成为Skechers斯凯奇外滩体验店,橱窗上一句“潮起潮不落”,让多少酷爱运动的年轻人心潮澎湃;美伦大楼四层和五层,分别是充满着浓郁爵士乐风格的“光与盐”黑胶餐厅和连续两年摘得米其林二星的粤菜馆喜粤8号。四层的林肯爵士乐上海中心不仅延续了老上海的爵士韵味,而且向老大楼注入了代表国际前沿的艺术风范。

江西中路320号珠江大楼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HP-J-004-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2805180000280 珠江大楼 清 外滩街道

现名称/现使用单位:道达大楼

地址:江西中路320号

江西中路320号珠江大楼

江西中路320-322号(双号),珠江大楼,原名天祥洋行大楼。早期现代办公楼。马海洋行设计,1915年竣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带有西方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特征。建筑平面呈”L“形,沿街面立面纵、横三段式构图,底层中部有两个带古典柱式的入口。

江西中路320号珠江大楼

天祥洋行由英国商人亚当森(J. Adamson)和贝尔(F. H. Bell)合伙创办,主要做进出口贸易兼保险业务。天祥洋行创立于上海,开始在中山东一路4号,后于世界各地设立办事处或分号。于1970年代初期被另一英资大行英之杰收购,而最终在1995年落入华资大行利丰手上。

江西中路349号,天津路2号中央储蓄会/广东银行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HP-J-012-IV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中央储蓄会/广东银行;现名称/现使用单位:光大银行

地址:江西中路349号,天津路2号

层数:5层、8层、转角局部10层;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年代:1933年;保护类别:三类

江西中路349号,天津路2号中央储蓄会/广东银行

江西中路349号,天津路2号,原为中央储蓄会/广东银行。李锦沛设计,张裕泰营造厂承建,装饰艺术派风格。强调沿街转角、入口、垂直线条和顶部的装饰。外墙装饰线脚为几何图案。

中央储蓄会,中央信托局的附属机构。成立于1936年3月1日。基金全部由中央信托局拨给,主要经营按月抽签给奖的有奖储蓄业务。总会设在上海,全国各地设有支会或代表处。抗日战争时期,总会迁往重庆,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停止营业。

广东银行总行创设于民国元年,是由旧金山广东银行约集美洲华侨和香港殷实商人共同投资建设的银行。总行设于香港,为当地首创之华商银行。上海分行成立于民国5年5月。经营注重汇兑业务。民国24年9月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总分行同时宣告停业清理。民国25年夏由国民政府官僚资本加入股份,进行改组,宋子文任董事长。香港总行与上海、广州、汉口等分行恢复营业,仍以汇兑为主要业务。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总行一度停业,沪行曾被改为总行。抗战胜利后,总行于民国34年9月在港复业,沪行仍恢复为分行。解放后沪行因系官僚资本投资,由上海市军管会金融处接管清理。

该建筑曾经叫市贸信大楼。1955年3月起大楼由房管部门管理,后由上海市百货公司、财贸企业管理协会等单位使用。

江西中路353号,宁波路52号广东银行大楼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HP-J-023-V

现名称/现使用单位:广东银行

地址:江西中路353号,宁波路52号

江西中路353号,宁波路52号广东银行大楼

原广东银行大楼。李锦沛设计,建于1934年,钢筋混凝土结构。简洁装饰艺术风格。建筑平面近似矩形,平屋顶。外墙以浅褐色水泥抹面,立面强调竖向线条。塔楼顶部有折线形窗及几何形装饰。

江西中路367号新丰大楼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2805190000417 新丰大楼 民国 外滩街道

地址:江西中路367号

1922年建造,1965年12月起由房管部门管理,现由华东电业管理局物资经销公司等单位使用。新华银行、新丰保险公司曾设于此。

江西中路368号,宁波路40、50号上海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HP-J-011-IV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上海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现名称/现使用单位: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总部

地址:江西中路368号,宁波路40、50号

层数:8层(局部9层);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年代:1929年;保护类别:三类

宁波路40、50号,江西中路368号,原为上海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通和洋行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1929年建。现代派风格。外观为深褐色面砖,饰以装饰艺术派特征的白色水平线脚,顶部设有一座两层重檐歇山中国传统样式建筑。

宁波路9号,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早期的办公营业场所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成立于1915年6月2日 。当时在上海宁波路9号一幢老式洋楼。在上海众多的银行中,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被人称为“小小银行”。但是在陈光甫总经理的领导下,该行发展之迅速,在我国银行业中,却是首屈一指的。到1927年后,已经处于私营银行首位。1923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设立了旅行部(中国旅行社的前身),陈光甫成为中国旅游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解放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实行公私合营。1952年,它与60家行庄组成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6年后完全并入人民银行。1950年,身在香港的陈光甫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香港分行改为上海商业银行,后于1954年在台湾设立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时至今日,两家银行已成为当地商业银行的主力军,上海商业银行还在深圳等地开设了分行。

江西中路371号大平大楼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2805180000281 大平大楼 清 外滩街道

地址:江西中路371号

太平洋保险公司、江苏省银行、大东保险公司代理处曾设于此。

江苏银行发行的伍圆兑换券

1912年元月,在苏州阊门西中市筹备设立的江苏银行正式成立。同年2月,该行总行由苏州迁往上海江西中路371号。

1952年12月起该建筑由房管部门管理,原联谊机电产品公司等单位使用。这里还曾是舟山警备区上海招待所。现在为“海上荟”。

江西中路372-390号,北京东路205-217号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HP-J-073-V

现名称/现使用单位:上海大楼

地址:江西中路372-390号,北京东路205-217号

江西中路372-390号,北京东路205-217号

1929年建造,六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原大业贸易公司曾设于此。1958年12月起由房管部门管理,现由上海生产资料服务公司,实验饭店等单位使用。奇怪的是,边上的江西中路368号原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大楼叫“上海大楼”(建筑上有“上海大楼”字样),为什么这里也叫上海大楼,不好理解。

北京东路239,255号中垦大楼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HP-J-008-I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2945190000350 中垦大楼 民国 外滩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中垦大楼/中国垦业银行 ;现名称/现使用单位:上海市电力公司(北部)、上海市建筑材料供应总公司、上海航空铸锻公司

地址:北京东路239,255号

层数:8层、局部10层;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年代:1932年;保护类别:二类

中垦大楼位于江西中路北京东路口(北京东路239,255号)。该建筑由赵新泰营造厂于1932年建成,是一幢八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柱结构体系大楼,该房屋平面形式呈梯型。典型装饰艺术派风格。

俞佐廷、童今吾于1926年创办了中国垦业银行,总行原设于天津,1929年实行改组,由上海金融界人士接管,并将总行迁往上海,现北京东路239、255号中垦大楼即为其总部所在地。1948年,垦业银行更名为中国垦业商业储蓄银行,解放后,该行于1951年参与公私合营,加入金融业第一联营总管理处。现中垦大楼为上海市电力行业协会、上海市物流学会等数家单位使用。

北京东路230号浙江兴业银行旧址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HP-J-007-I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2945190000165 浙江兴业银行旧址 民国 外滩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浙江兴业银行 ;现名称/现使用单位:上海市建工集团、上海市物资局、北京西路售票处等

地址:北京东路230号

层数:6层(原为5层,后加建1层);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年代:1935-1936年;保护类别:二类

北京东路230号浙江兴业银行旧址

原浙江兴业银行大楼位于江西中路北京东路口(北京东路230号)。该建筑由华盖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现代派风格。外观简洁,檐部作几何化装饰,底层入口处装饰具有装饰艺术派特征。

浙江兴业银行成立于1907年,为中国最早的商业银行之一,原由浙江铁路公司创议设立并为最大的股东。总行设在杭州,次年在上海、汉口设立分行。1915 年,浙江兴业银行进行大改组,把全行的行政和业务中心移到上海,改上海分行为“本行”(后又称总行,改杭州总行为分行)。叶景葵任董事长。

北京东路232-240号四明大楼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HP-J-016-III;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2945190000130 四明大楼 民国 外滩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四明大楼、名人俱乐部/四明银行 ;现名称/现使用单位:上海建筑材料集团总公司

地址:北京东路232-240号

层数:3层;结构类型:砖混结构;建造年代:1921年;保护类别:三类

北京东路232-240号四明大楼

原四明银行大楼位于江西中路北京东路口(北京东路232-240号)。古典主义建筑,立面为标准的古典主义三段式处理,即将立面划分为纵横三段,建筑左右对称,造型轮廓整齐、庄重而雄伟。大楼系原四明银行投资兴建,由卢镛标工程师设计,汉协盛营造厂承包,房屋建成后,除日寇占领期间为日军占用外,解放前均为该行自用。1952年公私合营后,人民银行留用楼下作营业部,1958年之后曾长期为上海建筑材料公司办公地点,现为名人俱乐部。

四明银行是旧中国主要商业银行之一。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成立。总行设在上海。1921年9月总行迁入上海北京路240号三层新大厦,和浙江兴业银行正好对峙于江西路东西两角,成为轰动一时的盛事。

江西中路421号申新纺织总公司旧址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HP-J-037-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2945190000270 申新纺织总公司旧址 民国 外滩街道

现名称/现使用单位:申新公司大楼

地址:江西中路421号

江西中路421号申新纺织总公司旧址

江西中路421号,原为荣氏家族三新公司总部大楼。1921年竣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有新古典主义特征的折衷风格。建筑平面近似呈方形,平屋顶,外墙为米色石材贴面。东、南立面均有纵三段和横五段构图,立面中部有巨柱式壁柱贯穿二、三层。

江西中路421号申新纺织总公司旧址

申新纺织总公司,是旧中国由民族资本家兴办的最大的棉纺织企业。该总公司创立于1921年,创办人是江苏无锡人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他们先在无锡经营企业,后来逐渐发展为以上海为中心,并在汉口、济南、重庆、宝鸡等地开设工厂。总公司在上海开设了申新一厂、申新二厂,以后一直增设到申新九厂(申新八厂后来归并)。

五十年代后,民族企业改为公私合营。该总公司原址现为上海市纺织局纺织印染工业管理处和上海纱布经营公司等单位使用。

江西中路441-445号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HP-J-074-V

现名称/现使用单位:鸿元大楼

地址:江西中路441-445号

江西中路450-454号恒丰大楼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HP-J-005-I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2945190000282 恒丰大楼 民国 外滩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恒丰大楼;现名称/现使用单位:恒丰大楼/上海航道局办公用房

地址:江西中路450-454号

层数:6层(原为3层,后加建3层);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年代:1931年;保护类别:三类

江西中路450-454号恒丰大楼

恒丰大楼,折衷主义风格。带凹槽半圆巨型壁柱由一层直达三层,窗式简洁,装饰平面化。底层中部入口处有对称小尺度爱奥尼克柱式,上有弓形山花,花草图案纹式精美,顶部出檐,顶部加建三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一定的历史人文价值。该大楼基础为混凝土条形基础。大楼立柱为钢筋混凝土柱,基本完好;大楼楼板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基本完好。楼梯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基本完好。

江西中路450-454号恒丰大楼

这里曾经是浙江商业储蓄银行、四川建设银行的驻在地。

浙江商业储蓄银行于1921年6月19日创立于浙江杭州。1946年11月16日上海分行开业,行址设在江西路454号。四川建设银行于1935年4月开业,总行设在四川重庆。

江西中路451号江西大楼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2805190000283 江西大楼 民国 外滩街道

地址:江西中路451号

1921年建造。原长江实业银行大楼。1956年5月起由房管部门管理,现由上海船舶设计院等单位使用。

江西中路457号麦林大楼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2805190000284 麦林大楼 民国 外滩街道

地址:江西中路457号

1918年建造。1959年起由房管部门管理,上海黄浦区大楼房产经营公司第一经理部第一管养段等单位使用。又名达益大楼。

江西中路464-466号自力大楼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HP-J-003-I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2945180000285 英商自来水公司旧址 清 外滩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英商自来水公司办公楼;现名称/现使用单位:自力大楼/自来水公司管线管理所

地址:江西中路464-466号

层数:5层(原为3层,后加建2层);结构类型:砖木结构;建造年代:约1888年;保护类别:三类

江西中路464-466号自力大楼

典型的外廊式建筑。主立面为连续规整的券柱式外廊。外观为清水红砖或青砖两种材料,券和水平向的檐口、腰线为红砖。整个立面纹饰丰富精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一定的历史人文价值,是上海自来水事业发展的见证。

英商自来水公司于1875年(清光绪元年),由洋商格罗姆(F.A.Groom)、应德尔(A.I.Litlle)、华脱司和邱裕记(译音)四方创办。在杨树浦江边挖沉淀池制水,但由于铺设管道费用高昂,所制清水只能就近供应洋船所需,四年后被新成立的上海自来水公司收购。

1880年,水厂由英国人J.W.赫特监督设计和建造。同年11月2日成立了英商上海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上海最早的自来水公司。在江西路、香港路口,建造了容量为15万加仑(682立方米)的水塔一座。

江西中路473号源源长银行旧址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HP-J-004-I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2945190000334 源源长银行旧址 民国 外滩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源源长银行/东方企业公司;现名称/现使用单位:住宅

地址:江西中路473号

层数:2层;结构类型:砖木结构;建造年代:1919年;保护类别:三类

该建筑为装饰艺术派风格。深浅相间耐火砖贴面,清水水泥柱及窗套。立面对称,中央开间大,左右两侧巨型装饰壁柱贯穿两层,上有垂直方形线槽装饰,巨柱顶部收头为方形装饰板。折线形压顶,中央逐步高起形成视觉中心。底层窗套作山形母题,整个立面纹饰丰富精美,大楼基础为条形基础。承重墙为砖墙。外墙体厚为一砖和一砖半,内墙体厚为一砖,楼内部分隔墙为钢丝网板条墙。大楼楼板均为木楼板,楼梯为木楼梯。

源源长银行前身为源源长钱庄,1933年创设于江西南昌。1944年5月改称“江西源源长银行”。同年7月1日南昌总行宣告成立。1946年10月21日在上海江西中路473号成立上海分行。

江西中路484号自来大楼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HP-J-002-I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2945190000286 自来大楼 民国 外滩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英商自来水公司大楼;现名称/现使用单位:自来大楼

地址:江西中路484号

层数:4、5层(原为3层,后加建1-2层);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年代:1921年;保护类别:二类

江西中路484号自来大楼

江西中路484号自来大楼

江西中路484号,原为英商自来水公司大楼。公和洋行设计,古典主义风格。立面纵横向三段式构图,转角部位略作装饰。以山花、壁柱和雕饰强调主入口立面。

早年的江西路桥和苏州河南岸上的水塔(红色箭头所指)。

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成立於1880年。1881年,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在公共租界杨树浦的许昌路,近黄浦江江边建造自来水厂,俗称杨树浦水厂。为将自来水输送到苏州河南岸的租界,在当时租界的中心位置江西路建跨苏州河水管桥,俗称自来水桥。1940年代,这座桥被整体拆除。1883年,杨树浦水厂在苏州河南岸的江西路香港路口建水塔一座,过河的自来水一部分被抽到水塔存贮。此项工程为当时最大规模的上海市政建设设施。

1937-1949年,江西路桥和苏州河南岸上的水塔(红色箭头所指)。

1937-1941年,南望江西中路,自来大楼(江西中路484号)、水塔、自力大楼(江西中路464-466号)

从当年的照片中,南望江西中路,可见自来大楼(江西中路484号)、水塔、自力大楼(江西中路464-466号)。

目前从自来大楼南望江西中路

1954年,这座铁塔被拆除。这座雄伟的建筑物从此消失在历史的尘埃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