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表药: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

 山水书阁 2022-11-02 发布于四川

名称:牛蒡子
类别:解表药
拼音:NIU BANG ZI
拉丁:Fructus Arctii
别名:恶实、鼠粘子、大力子、牛子
药用部位:成熟果实

药材性状:本品呈长倒卵形,略扁,微弯曲,长5~7mm,宽2~3mm。表面灰褐色,带紫黑色斑点,有数条纵棱,通常中间1~2条较明显。顶端钝圆,稍宽,顶面有圆环,中间具点状花柱残迹;基部略窄,着生面色较淡。果皮较硬,子叶2,淡黄白色,富油性。无臭,味苦后微辛而稍麻舌。

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


产地:河北、浙江
采收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序。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再晒干。

牛蒡子干品


性味归经:寒;辛、苦;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风疹,咽喉肿痛,痄腮丹毒肿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汤含漱。
禁忌:脾虚便溏者禁服。

【临床应用】
1.用于外感风热,咽喉红肿疼痛
牛蒡子辛散苦泄,寒能清热,故有疏散风热,宣肺利咽之效,临床应用以风热表症兼有咽喉肿痛者为宜,常配银花连翘荆芥桔梗等同用,如银翘散;若风热壅盛,咽喉肿痛,热毒较甚者,可与大黄薄荷、荆芥、防风等同用, 如牛蒡汤。
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
牛蒡子散风热而透疹,对麻疹初起、疹出不畅者,能透泄热毒而促使疹子透发,用治麻疹不透或透而复隐,常配薄荷、荆芥、蝉蜕紫草等同用,如透疹汤;也可配升麻葛根、蝉蜕、薄荷等同用。

牛蒡子植物形态图

  3.用于咳嗽咯痰
牛蒡子散风热,宣肺气,祛痰而止咳,故外感风热,咳嗽不畅痰多者,往往用为要药,可配荆芥、桔梗、甘草等同用。
4.用于疮痈肿痛
牛蒡子配黄连板蓝根等能清解热毒,对热毒疮痈有一定疗效。
牛蒡子辛苦而寒,主要有透发与清泄两种功效,既能疏散风热,又能清解热毒。但本品透发的力量较弱,并无发汗作用,故在用于外感风热或透发麻疹时,须与薄荷同用,始能收透发之效。至于它的清泄热毒的作用,则较显著,无论咽喉红肿,痄腮肿痛,疮痈肿毒以及痰热咳嗽等症,都可适用,常与银花、连翘等配伍。
牛蒡子煎汤内服的剂量一般为3-10克,生用还有润肠通便之功,可治疗热结便秘。但因其性寒滑利,能滑肠通便,故脾虚腹泻者忌用;痈疽已溃、脓水清稀者也不宜应用。 

  牛蒡子具有疏散风热和解毒作用,尤其适宜以下两种情况。:

1、风热而又咽喉肿痛(如咽炎、上呼吸道炎),配以荆芥、薄荷、桔梗、甘草等,有较好治疗作用,方如牛蒡汤。

2、风热而又便秘,即既有表症,又有里症(如流行性腮腺炎而又大便干结),用牛蒡子表里双解,颇为合适,因牛蒡子除能解表外,又富含油质,服后可以通便,即一般所谓“滑肠”。

此外,还可用于透疹治疗疮疡。

牛蒡子



使用注意:凡泄泻、痘症虚寒、气血虚弱,都忌用牛蒡子;即使在风温表症需要辛凉疏散,但如表现有大便便溏者(大便不成形,水分多,排便次数多),也不要用。应改用薄荷、蝉蜕较合适。

用量:4.5~9g

处方举例:牛蒡汤(《证治准绳》):牛蒡子6g,荆芥6g,薄荷3g(后下),防风6g,大黄3g,生甘草3g,水煎服。治感冒、咽喉肿痛。

注:牛蒡子的叶片、药材称大夫叶,有散风止痒,消炎解毒的效用。

(来源:中华秘方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