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建会:隶书之美在于朴素和正大

 朝歌淇水悠悠 2022-11-03 发布于河南

图片

●隶书之美乃由隶书精神之所发也,在朴素之美与正大之气。朴素之美,隶书美之内在底蕴,表之以拙、质、古、老、厚、沉、深、浑,归于自然之道。正大之气,隶书美之外在气象,出之以雄、强、魄、力、豪、放、刚、健、归于崇高之境。隶书之美,因朴厚而自然,由正大以崇高,底蕴深,气象隆,铸成金石不朽之气,境界乃如长安古道,汉家陵阙,风骨悠悠,敻绝千古,足以发思古之幽情,倡盛世之洪音。
●隶书艺术特质在其写意性,或曰抒情性,以其每有主观情性自由挥洒之便。隶书于五体之中,上承篆体,下启楷草,既无篆、草的识读之难,又少楷书的法度之严,其性略同于行书。盖隶书有法而不拘,任意而适变。其正,则可庙堂碑版;其率,则可民间简牍:收放自如,随心去取。正可以陶写胸中意趣,抒发笔底深情。因此隶书一体以其艺术特质,更能与时代相合。
●隶书取法之资源可谓丰富,挖掘之空间可谓宽广,渊源大泽,取之无尽。其中经典碑版内涵深厚,常写常新,自不必说;而近百年间出土之简牍帛书,蔚为大观;更有两汉以至魏晋民间众多无名刻石文字,虽残碑断瓦,而奇异古拙,意趣生动,不乏奇思妙想启迪书法者。此乃今人研求隶书之得天独厚之机也。
●当代隶书人,意欲掘取其深广博大之资源,表现其自然崇高之美感,成就其隶书朴素正大之精神,务在潜心静气,于平和宁静之中悉心体悟古今隶书之一片深广高远,不激不厉,不骄不躁,沉静其心,深沉其笔,而后方能入其门,窥其奥,以致远道,终归有所得也。此间心态,至为重要。
●秉承两千年隶书正大朴素之精神,宗汉碑法度,取摩崖气象,尚简书意趣,渊源心府,书写性情,掘其自然古拙之内美,发以崇高雄浑之境界,潜心归往,静以求之,此即仆之艺术理念之所在也。或有未至,而笔耕不已。
●隶书以碑版为大端,而碑与帖形制不同,取法乃异。帖者,或写或刻,而点画清朗,少有出入;研习之中,鲜有障碍。而碑者,摹刻既已粗糙,风雨又加剥蚀,复以传拓常有不精,乃至斑驳陆离,天然不齐,自然不是当初手写之迹,实为金、石、笔三者交相作用而成,然其美感趣味正在此间,所谓金石之气勃然而生也。而以柔软之锋豪,拟坚硬之金石,虚实之间,愈见其难。其中大要,尤在书写性,即以毫之柔,化石之刚,存乎一心,体验揣摩,观照物我,以意象之参悟,去形质之拘泥,发其沧桑古拙之意,乃为有得。
●隶书之临习,在透过刀锋,斟酌形神,主以一意,化出笔端。此间功力,乃书家综合素养之表现。盖学识、修养、审美、意念,总而成之。形诸笔端之际,或与原碑形质稍别,而其意象务须契合无间乃佳。
●隶书碑版之妙,正在陆离斑驳之间,有无尽广阔之挥洒余地;而研习者之性情理念得以由此生发表现。故此,虽为临习,实以进入二度创作之中矣。
●汉隶之学,在存其古意朴茂之气。而此古朴意蕴发于古碑斑斑驳驳之间,却非斑斑驳驳所能有之,故而不可做作,不可拘泥,务须不断积累,反复参悟,沉淀其中,打磨不已,方能辉光乃出,金石气显,一片古色古香之美。
●隶书求味道。味道之所求,在参酌把握于形质与神采之间,而后提炼之,概括之,出之以含蓄。非此,即含糊,头脑认识不清,笔墨表现不周。书法在去含糊,存含蓄,其中味道皆从含蓄中来,亦真亦幻,亦虚亦实。

图片

●高古、雄强、朴茂、浑厚,此乃汉隶之审美基调。汉隶之本色,恰如京剧之“花脸”,有其粗犷雄厚之气势。若作“青衣”姿态,虽技法、形质、意趣、神韵一应到位,却是大旨不存,殊乏气象,不过铅华脂粉气息,难成佳作。
●隶书朴素正大,求之在“拙”。拙者,出之朴素,而归于大巧。然拙须涵之以清,清则正,正乃大。若失之清,拙乃成“浊” 矣。浊者,恶道也。
●隶书于古质之中,也不乏典雅之处。故于气象之外,当求以神韵。神韵之所得,在于笔情墨趣之中,和之以空灵,挺之以清刚,彬彬然生发书卷之气,滋润于金石干裂之间,刚柔调和,阴阳互成。故此,把握隶书格调,格应“朴”,调应“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