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旺说越剧第三十四期:她是“三花一娟”的第三朵花

 cxag 2022-11-03 发布于辽宁



阿旺说越剧
Image

杭州电视台知名主持阿旺,她曾是黄龙越剧团的王派花旦演员,也是王文娟老师的弟子。每周二、六,《阿旺说越剧》都会和越剧之家的戏迷朋友们见面!为方便北方戏迷,将提供文字解说版。


Image
杭州话解说全文字版

Image
Image

今天阿旺给大家说说“三花”里面最后一朵花,她的名字叫王杏花,说王杏花的故事,我们要先从王杏花的师父开始说起。她的师父大家都认识,就是金荣水师傅。
第一副女子戏班是金师傅办的,后来就解散了,自从解散之后其他的戏班就陆陆续续办起来了。大家都知道,谁教的水平最高,谁的经验最丰富?那就是第一副戏班子的师父,金师傅嘛,所以其他戏班都忙不迭地要来抢他。王杏花所在的这个戏班叫做“越新舞台”,他们请到了金师傅。金师傅对老板说,我们的戏班要办好,光学文戏还不够,应该文武双全。于是戏班就请了京剧出身的老师来教武功。
王杏花 - 碧玉簪

这里我们插一个小知识,就是我们越剧,第一副女子戏班是没有武功的,包括上面的男班越剧也都是没有武功的,但是从第二副女子戏班开始,基本上所有的演员都是文武双全的,而且有些人的武功是非常好的,完全不亚于绍剧京剧。那么为什么后来很多人都说越剧是文戏好,那些绍剧京剧是武戏见长呢?并不是演员的问题,只不过我们选的题材,我们演出的戏的情节经常是文质彬彬,以文戏为主,以文戏居多,我们这些演员就有些英雄无用武之地。

Image

金荣水晚年照

Image
故事说回来,金荣水师父是怎么教王杏花的呢?他先给王杏花排了两个戏——第一个,《双珠凤》里面的徐氏,这个角色是很奸诈的人物,金师父和王杏花说,要演得夸张。然后再叫王杏花学一个《庵堂认母》里的王志贞,这个角色是青衣,演起来端庄含蓄。这个人物内心戏比较多,属于有了委屈和想法闷着不说的那种。师父要求她演得稳重,演得细腻。这种教法一下子让王杏花的戏路子很宽,夸张的含蓄的她都能演,所以虽然说王杏花进戏班是比较晚的,她进戏班的时候别人已经学了好几个月了,她还是一张白纸。但王杏花肯吃苦,她经常想起师父说多学点总是不吃亏的,她自己也知道进戏班比较晚,基础比较差,所以她练得特别用功。就是看她用功,所以金师父在她身上花的力气也是比较多的。再加上教得巧妙得当——金师父这种教法就是各种各样的戏路都先摸一遍,让基础搭得扎实。比同一种角色让你演十个的效果都还要好。这样一来王杏花马上在戏班子里就成为最优秀的了,成为了越新舞台的头牌花旦。过了一段时间,老板要让她们出去赚钱了,王杏花十五岁那年,现在大概是初中二年级的年纪,就要开始跑码头了。跑码头就苦了,传统越剧上有一种戏叫讨饭戏,就是说这个戏里面如果有一段讨饭的情节,演员就要跪在舞台中央,哭哭啼啼向台下的观众乞讨,有时候观众觉得很可怜,就会抛上来一些铜板之类的。但也有一些恶作剧的人,把石头用香烟纸一包,往演员身上扔,所以女孩子一般都很怕演这种讨饭戏的,但是金荣水师父还是经常安排她们演这种要饭戏,金师父不是害这帮孩子而是为她们好,因为这帮孩子在进戏班的时候是要签合同的,合同里就是学徒几年,帮工几年,都是没有钱没有工资的,而老板对待这些小孩子呢,吃上穿上都克扣得紧,所以这些姑娘很可怜,吃的穿的都很差,如果演戏的时候有一些扔上来的铜板相当于是外快,这点钱倒是可以让金师父给她们改善一下生活的。

《叶香盗印》音:竺素娥、王杏花

像:韩婷婷、方亚芬


有一个讨饭戏,叫《琵琶记》,里面有个角色,叫赵五娘,金师父经常让王杏花去演,一方面是她演得好,另一方面也是培养磨练一下她。这个戏是典型的苦情戏、讨饭戏,这里面就有那些借银子、要饭、卖头发这些情节,比较容易得到观众的同情。谁知道一天王杏花演到讨饭这出戏的时候在台中间跪着,不知道哪个王八蛋扔过来一块石头,这块石头是拿香烟壳子包好的,砸到十五岁的王杏花身上,当时就起了淤青,王杏花眼泪也流了下来。回到后台,师父告诉她,为了让姐妹们能够吃得好一点,多分到几个零用钱,只能让她去受委屈,从此以后王杏花就经常演《琵琶记》,所以这个戏是王杏花的代表作。
050 《玉蜻蜓·哭图》(王杏花)-越剧名段精选
王杏花就在这种磨练之中水平达到了登峰造极,但她也有很厉害的事情。有一次老板带着越新舞台到宁波去演出,演了一段时间以后换到绍兴去,一路上要坐船,这就有了一个故事:有一天往绍兴开过来一条船,船上有个穿着华贵衣服的太太,旁边还跟着好几个佣人,进入绍兴城是要登记的,太太就写了“看戏”两个字,原来这位太太是在宁波看了王杏花的戏,天天看,看上瘾了,现在王杏花换到绍兴来演了,太太在家里呆了两天想出了毛病,所以坐船追到绍兴,看到王杏花以后激动得落泪,这件事当时轰动了绍兴。你想想,王杏花的戏要多好才能把人迷成这副样子。
到了1936年春天,王杏花被另一个戏班子叫“四季春戏班”聘为客师,戏班里有一个十四岁的名叫“袁雪芬”的女孩子引起了王杏花的注意,王杏花觉得这个女孩子的戏路和自己很接近,袁雪芬也是个有心人,只要是王杏花上台,袁雪芬就在旁边看,在旁边学。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袁雪芬被杭州的观众称为“小王杏花”,袁派唱腔里就有不少王杏花唱腔的味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