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喝一碗家乡的米酒,打嗝都是香甜的酒气

 乡土天下 2022-11-03 发布于广东


文 / 宁建新   首发 / 狐说天下

老家皇帝岭高桥村,倚靠巍巍青山,蒸水清幽如带,穿田过垄,缓缓东去。

好山好水,出产佳酿。即使在过去粮食紧张红薯半年粮的年代,每到冬天,家家户户也一定要蒸一缸糯米酒,熬一缸烧酒,收到正月里陪客。每家每户都有大灶,上面置一口直径一米左右的荷叶锅。大灶的用途主要用来做豆腐、蒸酒、熬酒。遇上喜、丧、寿用来办厨。

蒸糯米酒相对简单,原料也单一,就是糯米。先将糯米煮出一荷叶锅饭,再将饭铲到“肚篮”(一种比簸箕大的竹器皿)里冷却,待冷到既不“奈手”(方言:烫手)也不“欠手”(凉手,也就是和人体温度不相上下),就可以“拍酒”了。

拍酒是有技巧的。将一粒一粒的饼药(酒曲)磨碎,撒进饭里,搅拌均匀。在拍酒时要掌握好温度,温度高了,来酒快却容易变酸。温度低了,来酒慢。在拍酒入坛的过程中,不能滴进生水,否则会起蛆。而且忌巴肚婆(孕妇)撞见,说是巴肚婆眼睛毒,撞见了,一缸酒就坏了。这种迷信说法没有科学依据,之所以这么说,无非是为蒸坏了酒找一个借口而已。老话说蒸酒熬糖,充不得内行。

拌有饼药的酒饭入坛后,不必密封,盖上就行,天冷时加盖旧絮被,放到柴角落保温即可。两个对时(两天)后,便有隐隐酒香透出来,这时还不能揭盖,让其继续发酵。大约一七工(七天)后,便可以挖出来煮着喝了。

大冬天寒冷入骨,喝一碗滚烫香甜的糯米酒,全身发热,要是事先在碗里打一个鸡蛋,那就是神仙的日子了,那一天打的嗝都是香甜的酒气。糯米酒还可以煮糍粑、煮红枣、煮圆鸡蛋,各具风味,是待客的佳品,难得的享受。记得小时候趁大人出工,到楼上偷酒吃,不敢吃多,怕被大人发现了挨骂挨打,只用调羹挖一勺,就在坛子边匆匆吃完。也有伙伴偷自家酒吃,贪得无厌,醉倒了,被他父母一顿“笋子炒肉”,成为笑谈,至今想来都回味无穷。

蒸烧酒的工序复杂些,原料可以是糙米、高粱、包谷。拍酒的工序和蒸糯米酒一样,不过酒曲用烧酒饼药。那时,农村有专门做饼药的人家。将肉桂、附子、甘草、陈皮、法夏、麻黄、苍术等16味中药烘干焙燥,用碓舂成粉末,再用米粉拌匀,加水揉搓成元宵大小,晒干,一粒粒雪白如玉,甜酒饼药和烧酒饼药做法一样,配方也差不多,不过在关键几味药上份量不同。因为舂碓很费力,而且饼药也容易生虫,现在已经没有人制作饼药了,代之以一种机械制造的用塑料袋包装的酒曲,深黄色,絮末状。有人说这种酒曲含有糖化酶,用糖化酶酿出来的酒喝了脑壳痛。 

熬酒是烧酒最后一道也是最难的一道工序。工具有荷叶锅、冲天锅、甑子,三位一体,自成一方天地。荷叶锅居下,锅里盛酒糟,加上坐锅水,满满一大锅,甑子居中坐锅上,周围用围甑布扎严实。冲天锅居上,内装冷水。甑子中部有竹酒槽,酒槽连竹酒筒,酒筒下方置酒坛,筒口和坛口结合处用湿毛巾盖好,就可以烧火了。

熬酒的火不能太大,太大的话酒糟容易烧糊,那样熬出来的酒就有“烧孬气”。大约半小时后,甑子里酒气升腾,遇到天锅的冷锅底,凝成酒珠,流到锅的底部,落进酒槽。酒坛里有了叮叮咚咚的的滴酒声,像琴弦轻弹。等天锅里的水热了,就要舀出来,重新倒进冷水。一般熬一缸酒要换九到十锅水(热天要换十五锅水以上)。之后酒筒里出来的液体就没有酒味了。但据传也有例外,某某夫妇有一回熬酒,十锅水以后,出来的酒还是那么浓,夫妇俩也不作声,默默烧火、换水,直到把家里的坛坛罐罐都接满了酒,才双掌合十作揖打拱:够了够了,谢谢酒仙爷爷,敬请下次再来。酒筒里出来的立即成了淡而无味的蒸馏水。原来是有酒仙光临,那酒就源源不断。但不能点破,一说破,酒仙就走了。这些也仅仅是传说而已。

熬酒是费柴费力的辛苦活,那时又没有自来水,熬一缸酒要到井边往返十多次。烧火的要在大灶前蹲几点钟。就是大冬天也被烤的热汗淋漓,更别说热天了。正因为辛苦,加上粮食紧张,农家并不多蒸,只有当年要收亲嫁女办寿酒的人家会多熬几缸。上世纪80年代联产承包后,粮食开始丰足,家里有“酒桶子”(嗜好喝酒的人)的人家开始多蒸多熬,并且出现了熬酒卖的专业户。

市场经济既好又坏。最开始熬酒专业户还老老实实蒸酒、熬酒,酒味纯正,后来为了多出酒,便有意多熬几锅水,使酒味慢慢淡了。再后来买酒精配水当酒卖。挑几斤酒精出门,寻到井边,就配出一担酒了。但经常喝酒的人,对这种酒只要喝一口,就晓得它来路不正。那几年,我们这里有两户这样的人,赚了很多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酒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酒卖不出去了。今天,如果哪家办红白喜事再用这种酒,乡邻乡亲就会指背心,甚至当面骂娘,慢慢的,这两个专业户被迫下岗了。

还有一种酒叫状酒。做法是将没有熬的烧酒酒糟捞出来,只剩酒胡子(酒浆),然后放入冰糖浸泡。这种酒色泽淡黄,度数高,因为浸泡了冰糖,味道甘甜,很好进口,但后劲特别大,许多能喝的人都栽在这种酒上,醉得不省人事。

糯米酒、烧酒、状酒好喝,是因为用天地之精华的粮食酿成,没有掺假。

好酒,来不得半点黑心。

附:【狐说天下】坚持独立、理性,心存善良和敬畏,用朴实的语言描述乡土历史人文。长期坚持原创不容易,如果文章引起共鸣,敬请大家留言并分享,以鼓励作者继续写作。


作者简介:宁建新,1964年3月生。笔名、微信名:见心。自身残疾,妻子疯癫,小儿自闭。在命运的魔爪下挣扎了50多年,一直未赢,一直未服。自嘲“在格子田里摸爬滚打了近四十年,一事无成,痴心不改。2008年混为省作协会员,一直在给'作家’抹黑。长期盘踞在邵东县简家陇镇高桥村,饮蒸江水,喝帝岭风。属井底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