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供销社突然“爆红”的背后

 常心舟 2022-11-03 发布于重庆

近日,供销社突然“爆红”,相关概念股连续涨停是为什么呢?

“你能好,一定是因为很多人希望你好”,俞洪敏说

很多人希望你好,一定是你能为大家办点实事、好事”我觉得。

那么,是谁在希望供销社好,是什么让供销社实现逆势增长呢?

现在的90后,00后可能不知道,我们小时候,很多地方的供销社关门的关门,员工下岗的下岗。

我们眼看它缩小规模,消失了,谁曾想,供销社怎么突然又火了呢。

现在,湖北,宁夏,重庆等多个地方都在恢复基层社,兴建集采集配中心,冷链物流配送网络,扩大招聘规模。

2021年,销售额高达6.26万亿元,相当于京东和拼多多GMV的总和。

这两年来,华为任正非,阿里巴巴马云都说要准备过冬。

都说现在生意难做,不同的行业可能也感受到了寒意!

是什么让供销社实现逆势增长,是谁在希望供销社好呢?

供销社其实从来没有消失,只是以新的形象、新的运作模式,出现在新的地方,我们对它关注不够。

比如说,在广东,供销社有跟中膳优链云合作,做团餐的配送业务。

重庆,一是通过资本注入、资产重组、合资合作等方式,支持各区县社培育流通企业。二是支持区县社有企业在区域重要节点建设集采集配中心15个。

张掖,供销社依托基层供销社、供销企业自建和联合合作等方式建立县域集采集配中心,为农产品上行提供仓储保鲜、分拣包装、电子商务等服务。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

青岛,疫情发生后,西海岸区供销社紧急启动应急预案,安排部署农产品、电商公司分拣、配送团队,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有序有效配送生活必需物资。

供销社,正在以自己的方式,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市场餐桌”,为乡村振兴和菜篮子做实事,做好事。

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方式,中间环节很多,难免“市民买菜贵,农民卖菜难”的现象。

供销社与社会资本广泛合作,在县域等农产品产地建立集采中心,在广州、重庆等省市的销地建立集配中心,提高供给端的效率,链接产地与销地,减少农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降低物流中转成本以及生鲜食材的损耗,为市民“优惠买好菜”带来好处。

而富余的、短期内销售不完的农产品,可以进入广西(中国-东盟)粮食物流产业园区、重庆优食智谷、广州优链云食城智慧产业园等食品产业园的预制菜及食品加工的中央厨房,实现从“农产品”向“食品”跨越。

农产品商品化,这样就解决了农产品的储存时间短、运输困难、收获上市期短的通病,避免了农民“增产不增收”,蔬菜瓜果烂在地里的怪圈。使农产品的市场价值大大提高,带动农民增产即增收。

供销社集采集配,加食品产业园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是农民“接二连三”增收致富的新渠道,对促进创业就业、消费升级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能提升农产品行业的供给效率,解决“市民买菜贵,农民卖菜难”问题的供销社!

行业希望它好,每个人也也都希望它好吧!

所以供销社能够实现逆势增长!

同意的,欢迎点赞评论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