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0和80后外出打工的这些老照片您还记得多少?忍着,别哭

 繁星1 2022-11-03 发布于河南

对于70后或80后出的农村人来说,有人没经历过这些吗?

再回首,翻开一张张这些曾经封存在脑海深处的老照片,为什么笑着笑着就哭了呢?

图片

1、村里第一批南下打工的大哥大姐们

为了能挤上火车,很多人连鞋都挤掉了,更多的人是从窗户上爬进去的。

谁都想出去,因为只有出去了,才是那时唯一的希望。

出去时这样,回来时更是这样。

现在想想都觉得后怕,那时的人真大胆。

54座的大巴,硬是塞下了100多人,你敢想象是什么样子吗?

三个座位五个人,过道里是人,甚至连行李架上也是人。

每个人都像蒜瓣一样地蜷缩着身子,下车时腿和脚全肿了。

更可怕的是憋尿。

司机为了赶路有时连续七八个小时不停车,人憋得嗷嗷叫,停车之后,足足站了三分钟才尿了出来,那滋味,没体会过的人一辈子也无法想到。

图片

2、那时家里的老房子

为什么出去?

如果有一点办法,谁想背井离乡地跑到外面去呢?

不出去,就住在这种房子里,早晨糊涂,中午面条,晚上窝窝头。

如果家里再有几个兄弟姐妹,那媒人是连家里的大门都不肯进的 。

当时我们村800多人,光不到30岁的年轻光棍就52人,不出去咋办呢?

图片

3、到了广东后的第一夜

下火车已经三更夜了,又不舍得去住旅店,一路上又困得要死,怎么办?

因为那时外出打工都扛着被子,又怕被偷被抢,于是村里人就火车站广场上就地挤在一起露天轮流入睡。

为何要轮流入睡?因为要有人站岗放哨,否则,行礼就可能转瞬即逝了。

图片

4、没法出去的村里人生活

因为第一批出去的人很多是哭着回来,饿着回来的,所以当时很多村里人仍在观望。

苦苦地干了一年,为什么哭着回来,饿着回来了呢?

因为被中介坑了,钱都被他们卷走了。

那时又啥也不懂,人生地不熟的,又没路费,有些人完全是乞讨回来的。

也就是从这次事件之后,我们再出去打工就组成了老乡团,几个村甚至几个乡几个县的人组成一个民间互助组织,专门对付那些欺负我们女孩子或不给工钱的人。

也就因为这,后来很多厂都不敢再要河南人。

但他们不知道,这一切都是被他们逼出来的。

不出去打工,就像照片里这样,一年能吃上两次爆米花就已经算是很奢侈了。

图片

5、电子厂里认识的第一个女朋友

一天12小时,吃喝拉撒全在厂里,上个厕所都要经班长批准后拿着离岗证才能出去,而且还有时间规定。

即便如此,当第四个月拿到312块钱的工资时(压三个月的工资),很多女孩子居然高兴得哭了起来,因为她们长那么大还是第一次亲手拥有那么多的钱。

在繁重枯燥的生活中,一群少男少女难免会发生这样那样的故事。

那时的我们很单纯,无论男孩子或女孩子。

你只要脸皮厚,对她好,夜班时每天陪她说几句话,那怕你连一包泡面都没请她吃过,她都可能跟你走。

你信我一时,我守你一生,那时的很多打工人一直守护到现在。

如今,我们的孩子都要结婚了。

每一次同她提起我们第一次同居时的样子,她总是笑着打我,说我那时简直坏死了……

图片

6、光棍大扫荡

那时,只要你能出去,只要你不是傻子,只要你肯对女孩子真心的好,无论你是40岁的大叔或16岁的毛孩子,你都能在春节回家时带回来一个老婆回来。

那时的女孩子似乎很傻,不要车,不要房,也不在乎父母的反对,跟着男朋友就走了。

我们村52个不到30岁的光棍,第一年拐回来7个老婆,第二年拐回来18个,第三年就剩三个没女人了,就连我们村的小结巴都带回来一个娇小可爱的四川女孩子。

那时的70后,出去打工第一件事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挂一个老婆回来。

春节时,带着自己的女人在村里故意地到处转悠,听着老头老太太的指指点点,那种骄傲就是吃了再多的苦感觉也是值得的。

图片

7、打工回来后我们的样子

从外面回来后,我们不但学会了喝汽水,有的人甚至还买了当时十分奢侈的录音机。

扛着自己心爱的录音机,喝着汽水,和三五好友到村里庙会上一转,那种拉风的样子会引来无数女孩子嘻嘻哈哈的指点和青睐。

就是因为在女孩子面前出风头,不同村子的年轻人甚至经常发生因争风吃醋而集团冲锋的激烈场面。

更搞笑的是,那时的小伙子还会在人海窜动的庙会上人抱人摆成长龙阵相互推着故意往女孩子多的群里钻。

你推我挤,男孩子们挤眉弄眼地往女孩子们身上蹭,女孩子们也一边骂着一边笑胡乱地躲,反正就是一群青年男女的暧昧游戏,谁心理都清楚,但谁又都不肯说出来。

当年那种男孩子和女孩子成堆成堆聚在一起的盛况今天再也看不到了,那是那个时代特有的印记。 

图片

8、那时春节都回家

前面说了,那时的交通很不方便,进出村都需要家里人牛车去送,坐绿皮火车更是一种受罪,但那时的年轻人每到春节都要回来。

挣了一年的钱,不但要把钱带家里来盖房子娶老婆,还要就和村里的小伙子小姑娘们好好地聚在一起疯一疯。

因为那时兄弟姐妹都很多,加上老表姨兄弟也都感到很亲,所以春节走亲戚时家家都十分热闹。

不知何时,村里的这种春节回家的盛景越来越淡漠了。

现在交通发达了,几乎每家每户都买了汽车,但年轻人春节回老家的却越来越少了,这是为什么呢?

图片

9、那时我们村吃饭时的样子

不知为什么,那时我们村的人一到吃饭时都会端着碗聚到一起去吃。

紧挨着我们家那三间土厨房的老墙根,三爷,四婶,二叔,大伯,说着,吃着,一会哈哈大笑,一会又不断地叹息。

可能是因为没有电视,村里人全靠这种聚餐文化来交流信息吧。

如今的乡村几乎和城里一样,几乎每家每户都是各过各的,特别是年轻人,即便一个村的人,只要不是特别近的邻居都已经不再说话了。

时代变了,人都忙着挣钱呢,谁还会像以前那样为了看一个电视甚至一村子里的人都挤在一家而聊得热火朝天呢!

图片

10、那时的打工人

这是那时打工出去的人的标配,一眼就能看出来他们就是农村出来的。

您第一次出去打工时多大?14岁?15岁?还是16岁?

干什么?当学徒吗?

被师傅打,给师兄们洗衣服做饭,这些事您经历过吗?

记得我学刮墙时那年15岁,因为提不动料桶而弄洒了就被我师傅追着打了两公里,直到我跑到了同村的另一个工地上被村里的二叔护住才算完事。

想想当年的师傅,想想那时像狗一样的生活,也许只有午夜里的廉价烟才能烧出那时的味道来吧!

图片

11、打工带回来的第一批南方老婆

她的时尚和开放简直像一颗闪闪发光的红星一样照亮了我们村所有男女老少的眼睛。

她叫小翠,是我们村狗剩花言巧语从外地拐回来的第一个广东本地的老婆。

在当时的我们村,几乎家家还过着篱笆女人和狗一样的生活,但狗剩家的小翠却是一身标准的城里人打扮,并且毫不矫揉做作,加上她那甜蜜而又轻飘飘的广东口音,无论走到那里都会成为村里的焦点和明星。

仅仅不到20年,如今村里的年轻小伙所找的女朋友早已经是天南海北了,北京的上海的都有,大家也就见怪不怪了。

图片

12、大叔,您往那瞅呢?臭流氓!

很多人出不去怎么办?就在农忙之余进城打工,这个大叔就是我们村当时有名的修鞋匠,他可是响当当的手艺人。

但对于多数人来说,他们不会手艺怎么办?

那就骑一辆二八杠的自行车,绑上一把圆头铁锹到城里去找零活,城里人管我们这些人乡下人叫“泥腿子”或“扛大锹的”。

图片

13、另一个世界的打工女孩

并不是所有的女孩子都能受得了电子厂那种高强度的劳苦,于是,她们中有一些人就在“男朋友”的纵容和诱惑下做起来这种特殊的工作。

有需求才有市场,谁也不是天生的贱胚子,谁不想过那种轻轻松松的好日子呢?

无论别人说,我觉得我都没资格去咒骂并鄙视这些女孩子。

错的不是她们,而是将她们推进这里的那些人。

所谓的人口红利,到底是谁的红利呢?

图片

14、谁没年轻过呢?

杀马特几乎是80后年轻人中最时尚又最彰显个性的一样东西了,这并不代表着他们就是坏孩子,只能说他们是一群没读过多少书,幼稚到可爱的一群小宝宝。

别看他们在外面时如此拉风,但到了春节,一个个地都老老实实地把头发弄好才敢回家。

若不然,老爹的破鞋可不是吃闲饭的!

图片

15、如今你多大了?

看着这张刚结婚不久时的照片,再回想回想当年,不禁要问,如今的您到底多大了?

如果你是男人的话,你会不会偷偷地告诉我你在打工期间和其他女孩子之间的那些不为人知的小秘密呢?放心,我是不会告诉你老婆的,呵呵呵!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