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认知,反思你的思考

 金苹果6 2022-11-03 发布于北京
共寻“外在扎实财富”和“内心绝对自由”

Image

作者 | 芝士侠
来源 ID | zhishixia321



    For more knowledge
    


元认知这个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J.H.弗拉维尔提出。

它的意思即:对认知的认知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进行多维度的认知探索,比如记忆知识点,锻炼思考逻辑等等。

同时我们也需要对这整个探索过程进行反思和调整,从而知道自己应该如何改进。

这就是对认知的再次“认知”。

古人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里的“学”,其实就是认知探索活动,而“思”,则是对认知的反思,是元认知。


01

元认知是指南针

蔡志忠曾经说过:努力是没有用的,努力只是比不努力好一点,唯一有用的是正确的思考。

他一生都秉持着“思考先行”的做事策略。

比如当年他刚到日本,就思考如何在漫画领域巨人林立的国家站稳脚跟。

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他决定从中国诸子百家,儒家思想入手。

如果去画其他领域,比如奇幻或者冒险,那很多日本漫画家都能画,并不能体现出差别。

所以,他开始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先贤的智慧,并且用漫画的方式,一口气画出了40本。

之后他到讲谈社和老板谈出版计划,老板激动万分,说:你有多少本我们就出多少本!这个系列肯定卖爆了!

果然,蔡志忠的作品一经推出,就常年霸占漫画畅销榜。

蔡志忠的元认知能力非常强,因为他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用元认知推翻之前的思考,一遍一遍地调整方向,最终才确立了要画中国古代智慧。

如果他不在战略层面花更多时间思考,那么他也许会成为一位还不错的漫画家,而不能成为“蔡志忠”。


02

如何训练元认知

既然我们知道了元认知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就应该思考如何把它应用到工作与生活当中。

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复盘思维”。

每天花十分钟复盘,可以让自己知道一天具体的行动,可以知道哪里做的好,哪里做的效果差,明天该如何改变。

这个过程就像钟表的行走,我们很难观察到时针和分针的跳动,但是它在一点一点地移动。

我们复盘的过程也是如此,一天修正一点点角度,短期之内看不出来,但过一段时间,你去对比一下,就会发现效果明显。

前段时间,我开始复盘从起床到晚上睡觉之前所阅读的文章。

在这一天当中,只要我有碎片化的时间,我就阅读文章,然后在手机备忘录里记下文章的标题。

到晚上睡觉之前,我开始复盘从这些文章里得到了什么样的新角度,可以触发自己如何去写一篇新的文章。

就这一个小小的动作,让我既做到了高效输入,又能日更输出。

我强烈建议你尝试一下复盘,效果会超乎你想象。


03

元认知是一种信息差

有些人很喜欢埋头苦干,用战术上的勤奋,去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这样做事的后果就是很容易和他人产生对比,并且因为他人的付出比较少而心理失衡。

而拥有元认知的人,时刻能对自己的行动进行反思,自然效率也就更高。

就像我们学生时代,总会有些同学学习非常努力,但每次考试结果都不尽人意,而有些人看似散漫,但考前突击一下总能考的不错。

很多人就用“学神”来称呼这些效率高的同学。

在他们看来,似乎一切都已经命中注定,即很喜欢从表面上把学生定义为“聪明型”或者“努力型”。

殊不知,背后的差距,竟是每个人元认知能力的区别。

在周岭的《认知觉醒》一书中这样形容元认知:拥有元认知的人就相当于为自己插上了思考的翅膀。

在书里作者举了谷歌地图的例子:现代技术的进步,让卫星环绕地球,最终实现了能在手机上看到目的地的实景AR图。

而元认知之于我们的思考力,就像卫星之于地球。

当你掌握了元认知的力量,很多事情的本质都会看的清清楚楚,从而规避一些无效努力。

如果把行动比作在大地上行走,那么拥有元认知,就相当于脱离地面,让思考的纬度上升。

幸运的是,随着元认知这一概念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人了解到这样的思考机制,并不断从中受益。

希望这篇文章能启发你的思考方式。

让我们一起进步。

共勉。



For a better life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