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增为:新时代教研员成长的三个着力点

 丛耘720 2022-11-04 发布于江苏

教研工作的四个“服务”成为教研员工作中具有挑战性的内容,对教研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实践都提出了新要求。

图片

中国教研体系是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高质量教育体系的专业支撑,教研员队伍是这一专业支撑的关键人物。2019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提出教研工作的四个“服务”,即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服务教育管理决策,高度概括了新时代教研工作的功能和任务。随着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与课程方案的颁布与落实,新时代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学校课程建设、教师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都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教研工作的四个“服务”就成为教研员工作中具有挑战性的内容,对教研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实践都提出了新要求。为应对新时代、新课程对教研员的新要求,教研员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着力发展。

进一步发挥优秀学科教师的优势,深入理解学科与教师。

教研员是优秀的学科教师。优秀的学科教师有四个特征:一是对课程教学改革发展动态高度敏锐,主动关注并了解课程教学改革性质和内容,能快速把握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和要求,并建立与教学的关联,形成基于课程发展内涵的教学框架。二是清醒地站在学生立场上理解教学要求,能准确把握不同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问题,能依据学生具体问题和经验起点设计与实施教学,让“学生是课程教学中心”的理念在教学中具体化并得以落实。三是不断学习并了解课程发展前沿,熟练掌握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逻辑,能把知识体系转设成学习体系,能把学生的生活情境作为学科学习的构成要素,建立课程与学生未来发展的联系,引领学生以学科知识为基础解决社会中的真实问题,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凸显课程育人功能。四是善于探索创新学习环境,能借助有效工具界定和检验学习质量,对标准化有理性判断,能在量化评价中更关注差异性的质性分析与解释。新时代的教研员要充分发挥作为优秀教师的这些优势,在课程改革的推进中更好地理解课程、理解学科、理解教师,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开展基于事实与数据的循证教研,推动教研修一体化。

随着教育教学外部环境与学生成长条件的变化,教学的不确定性、复杂性使依赖教研员主观经验的传统教研受到挑战。新时代背景下,教研员的指导要基于客观的事实与数据,形成专业判断,开展有效指导。教研员是“事实和数据”的确定者。对教研员而言,理解什么是“事实”、如何确定“数据”是教研的核心。“基于事实和数据”只是代表了教研的方法,而“事实和数据”的选取、分析与解读才是教研真正的价值。教研员要看到“事实”是“教的要求”与“学的实际”不同逻辑的结构表现,有的事实表现为教的现象或问题,有的则表现为学的现象或问题,要通过“事实”发现“教”与“学”的结构差异,并构建两者一致的路径。“数据”则是在对每一个教与学结构要素定性的基础上使其量化,以此形成分析框架和方法。基于数据的分析,本质上是对被量化的教与学的行为表现赋予价值。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教学实践是“帮助或促进人的成长的努力”,教研则应是对“努力”在教学维度上的研究。这种研究不仅仅是对教与学行为的关注,更为重要的是对表现出这些行为的教师和学生成长的关注,在教研过程中带领一线教师改进教学实践、提升专业能力,获得专业发展,实现教师教研修一体化。

入局教育数字化转型,持续探索创新实践。

数字化转型正在重塑学校的教育教学,教研员要成为教育数字化转型要求下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设计者和实践者,直面回应数字化转型对教育教学提出的新问题。数字化转型对教学实践研究提出的一个基础问题是“什么是当前支持教学发展的学习环境?”数字化发展让学科知识体系有多平台和多样态的呈现,这使得教学资源被彻底重新定义,教学内容的载体从传统的纸质教科书走向电子化,资源的开放性更强、获取更方便、获得方式更多样,进而带来课堂的深刻变化,班级授课模式将被多元的学习路径代替。

教师的角色、功能和任务都已经发生了改变,教师的任务已不是输出型的知识传授者,而是要培养掌握最新信息工具的青少年学生,使其拥有鉴别和选择力,包括如何寻求有效信息,如何形成信息与个人经验的关联,如何成为有效资源的建构者等。相应地,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改变。面对教育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变化,教研员要躬身入局,加强自身的学习,适应时代和教育不断发展的要求,更新教学理念。深入课堂教学实践、持续探索创新性实践方式,在支持教师转变和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这也是教研员的价值所在。

作者系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正高级教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