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ay 2:相生相克,相乘相侮,胰岛素和糖尿病过招

 天涯aobebd0m4x 2022-11-04 发布于河南

前言

糖尿病是一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慢性、全身性的代谢性疾病,它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而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二者相生相克,相乘相侮。胰岛素如何通过降血糖从而控制糖尿病,抑或是糖尿病如何通过升高血糖反压胰岛素?

今天,就由郑州人民医院药师张南带我们胰岛素和糖尿病的过招。

01 什么是血糖


血糖是指存在于血液中游离的葡萄糖,是我们身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之一,血糖浓度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为3.9~6.1 mmol/L(70~110 mg/dl)。

正常情况下,人体血糖浓度维持动态平衡。当血糖浓度升高时,会刺激胰岛素释放;当血糖浓度降低时,则会引起使血糖升高的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的释放,使得人体血糖水平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空腹时人体内的正常血糖维持在一个相对窄的范围内,波动小;进食后血糖水平逐渐升高。由于胰岛素的作用,使血糖无论在空腹还是进食后都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02 什么是胰岛素

胰岛素是由胰脏内的胰岛β细胞受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

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会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胰岛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促进细胞外的葡萄糖进入这些细胞,并转化为糖原储存起来。同时胰岛素还能抑制糖原重新分解为葡萄糖,使血糖降低,此外胰岛素还能促进蛋白质和脂肪的合成,防止脂肪和蛋白质向葡萄糖转化。

体内胰岛素分泌的影响因素

① 血浆葡萄糖浓度是影响胰岛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当血糖浓度升高时,β细胞中胰岛素原含量增加,胰岛素合成加速。

② 进食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后,血液中氨基酸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也增加。精氨酸、赖氨酸、亮氨酸和苯丙氨酸均有较强的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③ 进餐后胃肠道激素增加可促进胰岛素分泌,如胃泌素、胰泌素、胃抑肽、肠血管活性肽都刺激胰岛素分泌。

④ 胰岛受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支配。迷走神经兴奋时促进胰岛素分泌;交感神经兴奋时则抑制胰岛素分泌。

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胰岛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调节代谢过程。

①对糖代谢: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促进糖原合成,抑制糖异生,使血糖降低;

②对脂肪代谢:促进脂肪酸合成和脂肪贮存,减少脂肪分解;

③对蛋白质:促进氨基酸进入细胞,促进蛋白质合成的各个环节以增加蛋白质合成。

03 糖尿病的诊断

糖尿病是一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慢性、全身性的代谢性疾病,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主要是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障碍引起的葡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而影响正常生理活动的一种疾病。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发布了中国人糖尿病诊断的新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

静脉血浆葡萄糖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1.典型糖尿病症状


加上随机血糖

≥11.1 mmol/L

或加上空腹血糖

≥7 mmol/L

或加上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

≥11.1 mmol/L

或加上糖化血红蛋白

≥6.5%

2.无糖尿病症状者,需要改日重检明确诊断


典型糖尿病症状包括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体重下降;随机血糖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不能用来诊断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降低;空腹状态指至少8h没有进食热量。

04 胰岛素和糖尿病

正常人的胰岛素分泌


正常情况下,进餐后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增多,而在空腹时分泌胰岛素会明显减少。因此,正常人血糖浓度虽然随进餐有所波动,但在胰岛素的调节下,能使这种波动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而如果缺少胰岛素这把钥匙或者钥匙坏了不能正常工作时,就会使血中的葡萄糖无法敲开组织细胞的大门,无法进入细胞提供能量。血糖因此会升高并引起糖尿病。

胰岛素的降糖作用主要通过减少血糖的来源(抑制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作用)以及增加血糖的去路(促进糖原合成、外周组织氧化利用和转化为非糖物质等)实现的。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并抑制糖原的分解和糖原异生。胰岛素分泌过多时,血糖下降迅速,脑组织受影响最大,可出现惊厥、昏迷,甚至引起胰岛素休克。相反,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受体缺乏常导致血糖升高,若超过肾糖阈,则糖从尿中排出,引起糖尿;血糖急剧升高,易致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长期慢性高血糖,易引起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病变,如冠心病、视网膜病变等。

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

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形式与正常生理状态下的不同,而各种类型的糖尿病患者其胰岛素分泌亦不同。

1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常常完全缺乏或严重缺乏,患者病情愈重,其胰岛功能愈差,分泌的胰岛素愈少。经治疗后,胰岛功能可有一定的恢复,但以后可再度出现胰岛素的严重缺乏。

2型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在此过程中存在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

  • 胰岛素抵抗

个体有效的胰岛素循环浓度发挥正常生物学功能的能力减弱,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的作用发生了抵抗。胰岛素抵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的缺陷有胰岛素受体表达减少及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后信号通路的改变。

  • 胰岛素分泌不足

β细胞功能紊乱在2型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一直都存在。在发病早期,甚至在空腹血糖异常前就已存在,是造成患者从糖尿病前期转变为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中起了关键的致病作用。在糖尿病前期,β细胞功能损害是可逆的,但到了晚期,β细胞不可逆地从功能衰退发展到β细胞数量减少甚至消失。随着病情的进展,长期高血糖造成β细胞功能进一步恶化,β细胞数量的减少,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对口服降糖药的疗效减弱。 

  • 胰岛素抵抗与胰岛素分泌不足的相互作用

目前普遍认为,胰岛β细胞对胰岛素抵抗的失代偿是导致2型糖尿病发病的最后共同机制,而且产生胰岛素抵抗的遗传背景会影响β细胞对胰岛素抵抗的代偿能力及对糖尿病的易患性。

作者:郑州人民医院 张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