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门传统技艺在海派膏方发源地重装亮相,“曙光膏方”正式开炉制作

 智汇百川 2022-11-04 发布于河北

图片2.jpg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中医医院之一,百余年的发展使之成为海派中医的一张亮丽名片。今年,作为海派膏方的发源地,曙光医院重装待发,采用自制加工的方式为患者制作膏方。11月1日,曙光医院膏方正式开炉制作。开炉当天,膏方制剂室里的60只紫铜锅整齐摆放,药师们用竹搅片翻着紫铜锅里的药材,当天即收膏约120料。截至目前,2022年曙光医院膏方预约量已超5000料,首批1000余料已在逐步制作中。

一料“曙光膏方”是这样诞生的

曙光膏方聚辨证经验,自制技艺,道地药材之精粹,精研、细配、自制,环环相扣,确保膏方的质量和效用。早在2013年,曙光医院被列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膏方文化”保护单位,朱抗美教授、余小萍教授被列为代表性传承人。每年冬令季节,曙光医院膏方门诊即汇集200余名高级职称中医学专家,涵盖内外妇儿伤各个科室,为市民和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和养生爱好者服务。

图片1.jpg

膏方的熬制是一个精细过程,制备工艺流程一般可分为调配、浸泡、煎煮、沉淀、过滤、浓缩、收膏、分装、凉膏等步骤。由于药味多、工艺复杂,非专业人员不能熬制出膏。

一料“曙光膏方”是这样诞生的:

调配:准备好饮片、细料、辅料。按照处方要求处理,粉碎。

浸泡:加水量一般水面需高于饮片15厘米,二煎淹没饮片,标准浸泡时间不少于2小时。

煎煮:对时间的把控是这一步的关键,一煎煮沸后不少于2小时,二煎持续煮沸1小时。取药汁,合并2次药液,压榨药渣,榨出药汁并入药液。如有特殊药则需另外处理,如细料和贵重药,需要另行煎煮取汁。

澄清:沉淀不少于6小时。

过滤:滤过静沉液,80目药筛(或用4层纱布)。

浓缩:滤液加热至沸,改用文火,不断搅拌至药液呈稠糊状。细料药液可同时浓缩、也可在收膏时加入。

收膏:加入药胶(糖),已预处理过的药胶(糖),搅拌至胶块完全烊化。收膏“挂旗”或“滴水成珠”。细料药汁或研粉,加入充分搅拌,熄火停煮,即成膏滋。

分装:传统缸型膏滋要乘热快速倒入事先经清洗并消毒过的专用成品容器中;方便型小包装膏方膏滋要等适当降温后再进行灌装。

凉膏:成品放于净化凉膏区中凉放,待完全冷却至室温后,再行封盖或包装。

一帖良方记录上千年的“滋补”

自古以来,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很多,但能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并一直流传至今的不多,膏方有幸成为其中之一。作为一种中医药传统剂型,膏方在漫长的传承中逐渐走进千家万户,并最终形成一种文化,成为人们冬季进补、养生保健的首选。

国医大师,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严世芸表示,根据现存文献记载,膏方的历史渊源可追溯至汉,唐宋时代,膏方出现各种制备方法,应用范围也逐步扩大,除了治疗,也具备滋补功效。至清末,膏方在民间普及,主要在上海及其周边地区流行。他认为,膏方的处方法在于一个“和”字,膏方是对人体进行整体和全面调整,往往面对阴阳气血、邪正虚实、升降出入、五脏失调等多种现状并存的复杂情况,处方时须兼顾各方,常需多法并用,组方用药必须协调和谐,不可失之于偏颇,要体现相互补充,互相制约的原则。

作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膏方文化”代表性传承人之一,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余小萍教授表示,膏方不同于一般的补药,服用膏方不仅滋补,能兼治各类慢性疾病,因此在制订和使用膏方时要注意因人而异。中医非常强调辨证进补,针对不同人群,膏方的调补策略也不尽相同。服用膏方要到正规医院请有经验的中医师仔细辨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分析服用者的体质或疾病的性质,辨清阴、阳、气血虚中何者虚损为主,利用药性的偏胜,来纠正人体阴阳气血的不平衡,达到治疗和保健目的。

海派膏方秉承中医药的一贯特色,强调辨证论治、一人一方,药品与食品有机结合,治疗与补益作用兼具,性味与口味并重,是最能体现中华保健文化的载体之一。正是海派膏方的专家们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让冬令膏方作为一种民俗被固化,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


作者:唐闻佳 张莎莎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樊丽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