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姓简史,三支起源,五位先祖,一处祖地,十朝政权,92位帝王

 咖啡随笔 2022-11-04 发布于江苏

刘姓是中华大姓,在中国历来有“张王李赵遍地刘”的说法。

截至2013年,刘姓有人口近7000万,占全国人口的5.34%,在王、李、张之后排第四位。

刘字本义是杀,后延伸至表示斧钺等利器,在东周青铜器铭文中刘字为手执两刀解剖状。

而它的繁体字,则是“劉”,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卯”、“金”、“刀”,这三个部分都是和武器有关。

因此,刘字的产生也应该来自原始图腾崇拜,即某部落崇拜“刘”这一武器,可狩猎,可御敌,护佑族人在蛮荒时代得以平安发展繁衍。

而据《史记》《汉书》《通志·氏族略》和《中国姓氏》等古籍所载,刘姓的起源主要有三支:祁姓、姬姓、外族的改姓。

其一,刘姓最早的一支来源于祁姓,始于夏朝,出于刘累。

刘累是帝尧的十九世孙,他的事迹最早记载于战国时成书的《竹书纪年》《左传》,可信度较高。

刘累之著名和一个养龙的传说有关。

早年,刘累曾向豢龙氏董父学习豢龙(养龙)御龙之术。

约公元前1879年,夏王朝第14任君主孔甲时,天降龙于今河南省临颖县。孔甲派刘累到此养龙,代行豕韦国君,长达7年之久。

后来,由于不知何故,死了一条雌龙,刘累怕孔甲治罪,就把龙肉加工成美食,送给孔甲吃。孔甲享用后,感到味道鲜美,又向刘累求食,刘累怕死龙事发,孔甲追究问罪,便于约公元前1873年,迁徙到今河南鲁山隐居,改称“丘公”,后又改名刘累。为何取名刘累?据说他的手上有“刘累”纹样,很吉祥。

后来,刘累族人就改姓刘氏,中华刘姓从刘累之后开始繁衍生息。

故此,刘累是刘姓的得姓始祖。

刘累生活于夏朝,被称为御龙氏。刘累后代在商朝被重新封于豕韦,便称豕韦氏。周朝时期,刘累后裔先后被封到唐地和杜地,所以又称唐杜氏

周王室大夫、杜国君主杜伯被周宣王冤杀,而杜伯则为杜姓、范姓、刘姓的共同先祖。

杜伯死后,他的儿子隰叔逃到了晋国,作为晋国的士师(法官),成为了士姓和晋国六卿之一范氏的先祖。

隰叔的四世孙叫做士会,辈晋君封于范地,史称范武子。他是范姓得姓始祖,同时又是刘姓的中兴之祖。

因为,汉高祖刘邦就是士会的直系后代。

其二,刘姓的来源为姬姓,始于东周,开基始祖是姬季子。

姬季子是东周第九位君王周定王姬瑜的弟弟,大约在公元前599年前后,被周定王赐封于刘邑(今河南偃师西南),建立起姬姓的刘国。

此后,他的后裔便以国名为氏,称刘氏。

但是到了周贞定王时期,刘氏家族在王室内部斗争中失败,家族彻底衰落,刘国也被王室灭掉。

至此,这支活跃于春秋时期,执掌周王室朝政长达100年之久的姬姓刘氏家族,就突然从历史长河中消失不见了。

至今,已无以姬姓刘氏后人自居者,应已融入了祁姓刘氏。

其三,刘姓源于他姓或他族的改姓,此类刘姓多始于西汉之后。

如项羽的叔父项伯,因在鸿门宴对刘邦有救助之功,刘邦赐他姓刘,项伯就成了刘伯。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洛阳即皇帝位后,接受娄敬建议,把国都迁到长安,便赐娄敬姓刘,娄敬就成了刘敬。

还有不少刘姓为匈奴后裔,而在此期有“胡人附汉,十胡九刘”之说。

西汉之后,汉代皇帝多采取和亲政策,把皇室宗女嫁给匈奴单于为妻,因此匈奴贵族血统中融入了刘姓之血。而到了魏晋十六国时期,匈奴族的一支为争取中原人民的支持,自称是汉朝公主与匈奴单于的后裔,一直使用母方的姓氏,即刘姓,例如前赵的建立者刘渊便是匈奴贵族。

还有一支刘姓则来自北魏的独孤氏。

魏孝文帝改革,把首都由山西大同迁到了洛阳,又易汉服汉姓,把鲜卑族的独孤氏改为刘氏。

到了唐末五代时期,突厥别部沙陀族的一支也冒称是刘邦的后裔。比如五代十国中的后汉和北汉的建立者分别是沙陀族人刘知远和他的弟弟刘崇。

此后,一直到清朝的满洲八旗汉化,这期间有大量外族人改姓刘姓。

刘姓是中国历史上建立政权最多的姓氏,自刘邦建立西汉开始,其后刘姓建立的政权竟达十个之多。

如刘秀建立东汉,刘备建立蜀汉,刘渊建立汉赵,刘勃勃建立胡夏,刘裕建立刘宋,刘知远建立后汉,刘崇建立北汉,刘隐建立南汉。而刘姓帝王竟高达92位。

无需质疑,刘氏的发扬光大自然是从刘邦建立西汉开始的,因此,刘邦堪称刘姓奠基之祖。

刘邦属于刘姓哪一源流呢?

在上文已经提到,他的直系祖先应该是春秋时期的晋国上卿士会。

而士会则是刘累的后裔,故此刘邦源于祁姓刘氏。


士会曾为晋国上卿,后升为中军元帅,兼任太傅,执掌国政。

晋襄公死后,众臣推举士会为代表,到秦国去接晋襄公弟弟的公子——雍,回国继位。士会到秦国之后,晋国政局发生重大变化,大臣赵盾宣布立太子夷皋为王,并派军队阻止雍回国。这样一来,士会就流亡在秦国了。

后来,士会又回到了晋国,但他的次子士轼没有走,重新以刘为氏,便形成了“秦国刘氏”。

刘士轼有个儿子叫刘士龙,他后来携带家人,从秦国迁居到了属于楚国的沛县。

刘士龙有个后代,是士会十世孙,其名不详,到魏国当了大夫。秦灭魏后,这个大夫的长子刘清,又回到了沛县。

刘清生刘仁,刘仁生刘煓。刘煓便是刘邦的父亲,住在沛县丰邑中阳里。

刘煓字执嘉,有两个妻子,四个儿子,即大儿刘伯、二儿刘仲、三儿刘季、四子刘交。老三刘季也就是刘邦。

而刘邦建立西汉后,把子孙分封于全国各地,西汉初累计皇子封王30余人,封侯者达400余人。汉王室大封同姓王侯的结果使刘姓贵族遍布于大江南北,他们各据一方,很快成为各地有权有势的大家族。

总之,刘姓以皇族为主脉,经历大汉400多年的繁衍发展,人口急剧增加,加之给一些功臣良将赐姓刘氏,从使刘姓繁衍发展成为当时第一大姓。

但刘氏早期主要是在北方发展繁衍,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地区,集中于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北部、安徽北部以及山西太原地区。此外,湖北荆襄地区、湖南长沙地区、江西九江地区也有刘姓望族。

汉末三国之际,中原的刘氏为避“董卓之乱”不断向四方迁徙,主要是向东南投奔孙吴和向西南进入四川投奔蜀汉。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北方又一次陷入战乱,中原刘姓与其他姓氏一样,为避战乱,向南方、东南和西南迁移,部分迁往日本和朝鲜半岛。

唐末中原人口大批移民福建,这也包括刘姓人群。


宋时刘氏开始迁往两广,南宋宁宗嘉定年间,河南宣抚使刘龙第七子——刘邦66世孙刘开七,在广东潮州任官,子孙便居于兴邑,人丁兴旺,支派益繁,后又从兴宁分散到许多地方。故此,刘开七被客家刘氏尊称为近代肇基始祖,由闽入粤的开基始祖。

自此刘姓已遍布大江南北,“遍地刘”已初步形成。

从明末清初开始,闽、粤刘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在朝鲜半岛,刘姓是有名的大姓。日本的高桥、原田等数十个姓氏,其实都源出刘姓。据统计,目前生活在海外的刘氏后人约有1000万,世界各地都有刘氏后人居住。

下面再简单谈一谈刘姓郡望和堂号。

刘姓郡望多达25个,如彭城郡、中山郡、长沙郡、南阳郡等,在此不一一细说。

刘氏堂号也是众多,仅选择数家来谈。

彭城堂:此堂号以地域命名,这是刘氏最为著名的堂号。这是因为,彭城是刘姓的共同郡望,也是汉家刘氏的发源地。因此,许多刘氏宗族都将自己的祠堂称为彭城堂,以标明自己是正宗的汉家后裔。

藜照堂:藜照堂也是刘氏名堂。藜照堂的得名,来自刘向燃藜读经的典故。刘向是楚元王刘交的四世孙,彭城人,西汉著名文学家和经学家,著有《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

中山堂:这是刘姓中又一个以地域命名的著名堂号。中山刘氏在刘氏各宗派中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人丁极为兴旺,族裔众多。当年开派始祖中山靖王就有100多个儿子,是刘氏各派开基祖和当时各刘氏亲王中最多的一个。此后,源出中山的客家刘氏刘开七、刘广传一宗,有14个儿子、81个孙子,360个曾孙,后裔子孙更是千枝万叶,构成世界刘氏的主体之一。

蒲编堂:这是一个典故堂号,源出三国时刘备与母亲编蒲贩鞋的故事。

五忠堂:是以祖先名号为堂号。宋朝时期,福建建州、建阳刘氏一门忠烈,有5人死后被朝廷赐谥为“忠”,世人号称“刘氏五忠”,堂号主要在福建刘氏及其分迁到各地的刘氏支派后裔中使用。

汉里堂:这是一个地名堂号。所谓汉里,就是汉之故里的简称,即今江苏徐州市辖下的丰县赵庄金刘砦。汉里堂,顾名思义,只能由汉高祖故乡的刘氏使用。

御龙堂:这是一个取自先祖刘累名号的堂号。御龙堂的堂号,在今山西、江苏丰县、江西于都甚至马来西亚的华人刘姓宗族中都有发现。

至此简述一下刘氏之发展脉络,其出自尧帝,得姓始祖为御龙氏刘累,先祖为杜国国君杜伯,中兴之祖为晋国上卿士会,奠基之祖为汉高祖刘邦,入粤始祖则为刘开七。

而刘姓祖地为河南鲁山,这应该没有争议。

因为刘累卒于今河南省鲁山县邱公城,葬于邱公城东北30米处,如今地处鲁山昭平湖景区。

20世纪50年代,修筑昭平湖,刘累墓便没于昭平湖中。2000年4月,有关部门在昭平湖风景区重筑刘累墓。多年来,已有海内外诸多刘姓族人前来寻根问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