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乡的容颜——再访景德镇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中)

 火车侠 2022-11-04 发布于江苏

行走方式:自驾

行走时间:2022年7月

行走路线:

D1:景德镇陶溪川街区

D2:中国陶瓷博物馆——慈云寺远观——御窑景巷

D3:仙槎沿沟煤矿——三宝

D4:御窑博物馆——三宝国际艺术村

D5:九集小镇——陶艺街

景德镇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地址:景德镇市区珠山路之珠山南侧

门票:无

龙珠阁北侧,这个小山坡下横卧着这座网红打卡地——御窑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在它还没完全建成时就获得了2017年在法国戛纳 The Architectural Review 未来建筑奖中的最佳文化建筑。

博物馆的外形如传统炉窑的砖制穹顶。八个大小不一,体量不同的线状砖拱型结构南北走向的横卧在珠山脚下的一块平地之上,若即若离,幻虚幻实。

博物馆的外周水景环绕,不仅令整体砖质结构建筑有了灵性,而且也暗喻了景德镇的制陶是离不开水与土的。

最西边的拱形下端是一个镂空的长条型,这个设计让室内室外连为一体。一个白纱裙的小姑娘为这样的场景增添了一抹温馨。

长短不同,大小有别的拱券或封闭或开放,营造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画中画的效果,共同编织出博物馆的整体结构。

博物馆建筑分为地上、地下两层,门厅位于地上层。跨过平静的水面,从门厅步入长长的拱形序厅。它好似一个梭形隧道,中间宽敞而高耸,两头尖尖的回收。门厅内一溜排开的都是馆藏的宝贝。

拱形两侧是透明的玻璃与实木框架组合,这样的取景有种虚实结合的效果。

序厅中有“御窑之光”主题的展示,

都是馆藏珍宝。

明成化年间的素三彩鸭形香薰就是其中之一。

穿过序厅,第一展厅是一个两端通透的拱形,其中有关于南京大报恩寺的介绍让孩子很有感觉。

拱形门进入是第二展厅。整个门洞的砌砖方式很特别。从这些红砖堆积的方式就可以看出建筑的技巧高超。

博物馆毗邻城内的一些御窑遗址,这些遗址可以追溯到明代,曾经为皇室生产瓷器。所以这里展出的主要是御窑厂遗址出土的明官窑瓷器精品的修复件。都是经过修复后的旷世精品。展厅2的正中展出了经过修复的正统六年的大龙缸就是其中之一。宋、元、明、清四代官窑是中国古瓷中的精华。四代官窑瓷器是当时技术水平最高的工匠为满足帝王和朝廷之需,用质地最优的原材料制作而成的,其造型与纹饰也都出自宫廷画家之手,因而这类瓷器无论是在当时或是现在都具有重大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是我国民族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瑰宝。

第二展厅分上下两层,拱体的顶部穿出众多自由排列的小尺度圆形天窗,整个设计犹如柴窑。

地下层展出的主题是“御窑遗珍”

各种形状,图案的青花瓷花瓶

明宣德年间的青花行龙纹蟋蟀罐

精美的建筑构件

明正统至天顺年间的青花如意头形枕

行走其间,细细品味,陶瓷,看起来是固态的物件,但它每一个笔触、每一抹釉彩、每一处捏塑都是流动的音符。它们蕴含着如乐曲般的动态节奏,就像一首曲,或舒缓平静,或激荡狂野。

这个展厅内展出的主题是“御窑之魂”。御窑厂拥有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陶瓷工匠,最精湛的陶瓷制造技艺。御窑厂在陶瓷发展史上有特殊重要地位。根据2004年的发掘资料,明初的御器厂产品以永乐、宣德时期的数量最大,也最精美,多出土于小坑、小堆、小型片状堆积和普通的地层中。装饰手法上,永乐时期的绝大多数为红釉和釉里红,少数为紫晶釉等。宣德时期主要为白釉和青花,另有少量的蓝釉等。由于祭祀仪式的需要,产品中有许多一道釉的素色瓷。还有不少仿宋代各窑口的诸如仿哥釉、仿宋官青釉、仿龙泉青釉等。还创新了如红釉、紫金釉、蓝釉、白釉、黄釉、孔雀绿釉等。而永乐年间的鲜红釉、甜白釉达到了一个高峰。

铁红彩折枝花卉纹盘

各种彩色釉

当年苛刻的皇家标准造就了御窑瓷器的至精至美。

这里展出了明代中期的各种饮酒小杯,纹饰的图案丰富,有云,龙,花,菊,梅......

明代御园花器,花纹有龙和海怪两种,这类花盆是在庭院里种植小型盆景使用。

青花缠枝牡丹纹军持

明代永乐年间,甜白釉塑莲瓣纹束腰三足器座

各种图案的粉彩纹盘

青花,还是最耐看的花色。

青花缠枝花卉纹花浇

博物馆另外一个特点是将古瓷修复过程融入展览,成为展览重要的组成部分。

青花釉里红云龙纹梅瓶

博物馆内陈列各种精美的各时代瓷器精品,近800件(套)从明清御窑厂遗址考古出土、修复而成的珍贵文物在此展出。通过这些被活化的瓷器展现出那段岁月,御窑为世界贡献手工技艺和智慧的岁月。

除了博物馆的内涵之外,这是一个建筑与内涵高度契合的博物馆。博物馆建筑的灵感来源于景德镇的窑和瓷。设计上通过多个单体拱券的组合聚集,用最简单又富有感染力的拱券形式,抽象出窑的形态,又吸取了中国瓷器圆润、简约的曲线造型。这座“世界唯一皇家瓷厂”的建设创造了诸多世界纪录。

每个城市的博物馆都是能引起人们对这座城的认知和思考,行走在御窑博物馆更是如此。我们穿越一系列尺度大小略有变化、时而室内时而室外的拱体结构空间,穿越明代的遗迹和丰富的下沉院落,在这里开启了窑、瓷、人同源的博物馆经验之旅。

御窑博物馆毗邻明清御窑遗址,在地段周边散落着很多大小不一的历史瓷窑遗址。你瞧,这个明瓷窑遗址就是在博物馆建设中在此处被发现的。

设计者因地制宜,巧妙的将遗址与博物馆的空间融合,成为博物馆中活生生的展示。

错落有致的砖拱布局间的大大小小的庭院,院中绿植点缀,今天阳光明媚,透过四周的玻璃营造出别样的氛围。行走于虚实相生的砖拱与院落之间,充满了好奇感和未知期待的惊喜感。

回到序厅的一侧,几张矮柜陈列着博物馆的文创商品,商品既有特色也精致,价格也亲民。

在博物馆的地上地下兜兜转转,最后回到博物馆最西侧的开放型拱形中。空间内摆放着不同形状的桌椅可供游人休憩。空间外四周水池环绕,一侧绿竹摇曳,一切都是灵动的。

水池的流动让我感受着水池中水溢的声响,伴随着周边竹叶摇曳,动静结合,一切如此的妙曼。阳光下水体的波纹映射在粗燥的窑拱的表面,低矮、水平的横缝诱使我在蒲凳上席地而坐,在这里沉淀一下自己的思绪。回顾博物馆内承载的那些历经六百年的瓷器,那是这座城的魂。博物馆的建筑更是与展出的瓷器一起塑造出窑、瓷、人的和谐关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