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长征时为贺子珍接生,曾是邓小平的第二任妻子,后战乱葬身苏联

 快乐老年435 2022-11-04 发布于北京


1934年,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主力红军退出中央根据地,于1934年的10月开始了长征。

长征路漫漫,需要跨越重重危险和挑战,这对于所有将士而言,是关乎意志力、身体素质与革命信仰的一场考验。

以蔡畅、邓颖超、康克清、刘英、贺子珍为首的女革命家们都为长征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有一人,历史上鲜少提到她的名字但提起“长征”二字时却又总是绕不开。

这个怀瑾握瑜的女战士在长征途中像个男人一样抗伤员,抬担架,爬雪山,过草地,穿越险阻奋勇抗战。

她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母亲,她是中国共产党组织最出色的地下工作情报员,她是革命事业最早期最具有领导能力的领导人之一,她是著名女革命家--金维眏。

革命星火

金维映原名金爱卿,生于1904年的浙江舟山一个非常普通的商人家庭,但金维映从小就是个天赋异禀的女孩子。

在商人家庭的影响下,她很早就学会向邻居、好友、亲戚等人推销产品,并能帮助父亲卖出一个不错的价格。

金维映

由于金维映在幼年时期便表露出过人的学习天赋,父亲坚信女儿非池中物,因此在多方努力下把她从乡下接到上海,以便女儿能接受更好的教育。

于是金维映成为了在那个年代里,少数能接受到先进教育的幸运儿。

1912年,金维映正式入学就读于上海女子小学,就是这个时候,她遇上了能帮她改变人生的人:校长沈毅。

沈毅,著名爱国进步人士,一位接受过革命思想洗礼的先进知识分子。金维映在求学时期曾深受她言传身教的影响和教育。

图源网络

在校长的引导下,她立志要以她一人之力为所有悲惨女性改变命运,以她一人之力拯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

她深知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尤为重要,落后就要挨打,唯有知识能带来改变,因此在学成后,她便小学教师的身份任教于她的母校上海女子小学。

此后的金维映,表面虽是小学女教师,实则是利用其身份作为掩护,为共产党进行秘密的地下情报工作,同时经常组织爱国运动,为女性的发展和解放提供救援帮助。

但是,聪明如金维映,也是有空一人之力无法解决的困扰,尤其是革命思想萌芽时的迷茫。

翟秋白

如果说沈毅是改变她的人生使她从乡下女孩变成独立女性的人,那么翟秋白就是把她生命进行升华的人,是她敲响革命钟声的引路人。

与翟秋白相识后,在他的帮助下,金维映获得了更加全面的革命知识和资源。

也是在这时,金维映与邓小平相恋,成为邓公的第二人妻子,奈何夫妻缘薄,短短三年又分道扬镳。

金维眏是一个独立果敢的女人,为能集中力量培养更多革命者,为能给共产党储蓄更多后备血液,她联同好友一起创办了华南大学,也就是后来的华南联合大学。

1919年她在上海大街上大声宣讲响应爱国五四运动,1925年她又带领学生、联合工人进行罢课罢工活动;1926年正式加入共产党,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

提起金维映,如果说,她是中国革命主义道路的建设者和参与者,那么她一定还是旧中国和新中国更替的见证者。

她见证了在新旧中国的更替中,作为革命人付出的血和泪。

金维映与贺子珍

金维映与贺子珍、毛泽东、王佐、袁文才等人几乎是识于微时。

毛泽东和贺子珍

毛泽东带队登上井冈山后,与贺子珍有了更多的机会见面,于是顺理成章结为夫妻。1929年,贺子珍为毛泽东生下第一个孩子,因胎内不足早早夭折。1933年,贺子珍生下第二个孩子,取名毛岸红。

毛泽东对儿子宠爱有加,在工作繁忙深夜归家时,依然惦记着儿子喜爱吃的小零食。

1934年10月长征正式开始。毛泽东对贺子珍说:

“我们战略转移,行军打仗,情况恶劣,不适宜带着儿子。等我们革命胜利了,再想办法把儿子接回来。”

尽管毛泽东夫妇舍不得孩子,为了革命还是忍痛将年幼的儿子留下。红军撤离后不久,中央苏区沦陷,毛岸红也在战乱中下落不明。

革命道路的残酷却远不止于此。1935年2月,贺子珍早产生下与毛泽东的第三个孩子,依旧未能成活,当时金维映正与贺子珍在同一长征队伍中,并帮助贺子珍接生。

在长征结束后,金维映曾向毛泽东提起贺子珍产子的事。

见毛泽东神情茫然,得知作为丈夫得他不能陪伴在怀孕妻子的身边,心中定有不为人知的痛楚,于是详细地向他讲述了贺子珍产子地过程。

贺子珍分娩那日是二月份的中旬,赶路临近黄昏。她浑身都湿透了,被汗水和血水浸透,分娩的阵痛难以言表。只见她咬紧牙关,双手紧握着被浸湿的衣裳,强忍不说一句“疼”。

贺子珍被阵痛从黄昏折磨到第二日晨曦,金维映一行人把即将分娩的贺子珍用担架抬到附近的村庄,敲开一户人家的门,开门的是一位老妇人。

金维映冲上前,一把拉住老人的双手,焦急地询问:

“我们女红军要生孩子了,能否让我们借用你的屋子遮风避雨,女红军在担架上生孩子,不会弄脏房子的。”

老人看着在担架中因为疼痛而挣扎的贺子珍十分痛苦,处于同为女人的怜悯和疼惜,她点了点头同意了。

行军路上条件简陋物资短缺,贺子珍快要疼得晕过去,此时医护人员还是没能赶到。

金维映

金维映握紧她的手,不断鼓励她,不让她因为疼痛而失去意识。经过数个时辰的努力,在她的帮助下,贺子珍最终生下一名女孩。

长征途中什么都没有,于是金维映找来一个木盆把婴儿身上的污血冲洗干净,又把自己行军的棉袄扯下来裹在女婴身上,将女婴抱到贺子珍面前。

女婴皱巴巴的脸蛋通红,闭着眼在贺子珍怀里哭喊,让刚刚经历完一朝分娩的母亲全然忘却痛楚。金维映在一旁看着这一幕,感动得留下眼泪。

漫漫征途,没有维持婴儿生命的最低条件,艰难危险又怎么能保护好女儿呢?父母之爱子,则为其深远,在贺子珍再三量度之下,决定把刚出生的女儿含泪送出。

临行那日,细雨迷蒙,寒风凛冽,贺子珍走出小村庄,不舍地望着村庄的山山水水和寄养在小村庄里的小女儿,一眼又一眼。

这一切都被金维映看在眼中,贺子珍的母爱和革命意志在此刻是如此鲜明,深深印在她的心里。

长征路上的金维映

长征路上甚艰难,妇女能顶半边天。1935年6月中央红军历经的重重磨难终于在1935年6月在懋功地区四面会师,此时中央红军人数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为了让女红军们能够互相照顾,中央将所有女战士都编排到同一个队伍里面,而金维眏作为队伍里面的带领者更是勇敢和坚韧。

《金维映传》中提到金维眏曾对女战士们说:

“我们虽为女同胞,但我们的力量不比男同胞落后。”

在整个长征路上,她们摒除属于女性天生的柔弱,承受着天上大肆攻击的战斗机和身后敌人步步紧逼的截杀,像勇士一样走过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

正如前文贺子珍怀孕中赶路的艰辛不易,此后不久,金维映的“劫难”也来临了。

金维映

与李维汉再婚不久的金维眏怀孕了,队伍中粮食短缺,导致她营养不良。严重的孕期反应使得她在路途中更为艰难。

坚韧如她,长征途中从未停下脚步,更不曾因为一人之事拖累组织。同队伍的战友回忆金维眏时很是感动:

“阿金姐姐是个好同志,她作风泼辣,工作很艰难,环境很恶劣,她总能团结同志,留有余力并体贴别人。”

孕期的金维映拖着笨重的身体照顾其他同志,并把自己的爱马留给了长征路上的伤员乘骑,她自己则是牵着马徒步。

1936年9月,金维眏迎来了她的分娩日。因为身体羸弱,她的身体在分娩当天惨痛异常。

又恰逢雨季,当时她们居住的地理位置偏僻,村庄小路湿滑复杂难行,并不能找到妇产医院和助产士。

多得战友帮忙彻夜守护,几经波折方才产下一子,取名李铁映,小名小金。

小金出生不久后,金维眏与丈夫李维汉因上级命令双双奔赴延安,一家人才得以团聚。

一家三口安身在窑洞,即使日子清贫工作繁忙,但能每天看到丈夫与幼子的金维映却觉得无比幸福。

金维眏是个有远大理想的女人,是一个对祖国忠心耿耿的女革命者,也是一位母亲。

由于工作位置经常变更,她不愿年幼的儿子总是跟着她到处跑动,于是金维映忍受母子生离的巨痛,含泪将其托付在同乡亲戚家中。

革命人的人生往往马去马回,得失无常。送走儿子后,金维映全身心地投入进革命事业中。

1937年初,她被调到抗日红军大学,任女生大队大队长。为把更多的新革命人带进祖国,她一边认真学习一边为学生们充当教员,更是无微不至地照料她们的日常生活。

在与学生们第一次见面时,金维映就对女同学们说:

“今后,你们可以把我当成大姐姐,有什么困难尽管给我讲,我会尽力帮助你们解决困难的。我主管你们的生活学习,会尽力给大家创造一个好的休息学习环境的。”

金维映除了自己要认真学习以外,她对所有的新人都极其关怀。学生们都亲切地称她为“阿金姐姐”。

为了更好培养革命接班人,中央领导把来自天南地北的学生们都集中起来进行党校学习。

学校里条件困难,晚上没有灯,金维映便带着学生们交流学习经验;吃得不好,金维映便给学生们找来新鲜的野菜和米饭;甚至连上课没有桌椅板凳时,金维映也能带领学生们站着上课。

在金维映任职得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里的思想活跃,成为战火中为数不多的净土。

培养新一代革命人的事业进行得如火如荼,可金维映的身体却垮了。长时间的伏案工作使她产生严重不适,繁忙的工作使她耗费精神。

且经过长征恶劣环境的侵害、怀孕的长途跋涉加上艰难产子的亏损,使她的身体日渐衰弱。

在革命事业相对稳定后,中央组织决定将长征中受伤的战士们集中起来,护送至莫斯科疗养生息,一边养病一边学习。

离别

接到消息,金维映深知拖着病体强行工作并不能为革命事业带来效益,因此她选择跟随组织前往莫斯科。

但苏联极为寒冷,这意味着她将于孩子再一次分离。在出发前往莫斯科的火车上,老乡带来儿子小金与她告别,她把小金抱在怀中亲了又亲,抚摸着一遍又一遍。

她泪眼婆娑地跟小金告别:

“母亲到了莫斯科一定每天都想你,想念你一遍又一遍。”

她抱着儿子久久不愿松手,直至火车开动地前夕才又把小金送回老乡怀中,年纪尚小的小金还不太理解“分别”的意义。而这成为了母子俩的最后一面。

到了莫斯科后环境幽静,医疗设施完善,金维映快速收拾好心情,一边积极配合治疗,一边努力学习各种新知识。

尽管身在重病中,但她的学习意志依然不减当年。经历过各种人生的大风浪后,如今依然能安静坐在教室中学习,金维映深感这样的机会来之不易。

越优雅的学习环境,越繁忙的学习生活,越是会让金维映挂念儿子。在冲锋陷阵时也不曾掉眼泪的金维映却因挂念幼子彻夜难眠。

剧照

意外的来临总是让人措不及防,1939年德国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年6月22日,战火蔓延到了苏联,金维映不幸遇难。

在国内的李维汉得知金维映身亡异乡,当场气急晕厥过去。因为从事地下工作而与女儿断绝来往多年的金父,也因没能得到任何消息郁郁而终。

与金维映离婚以来,邓小平并非对她全无爱意,只是不再是有关夫妻情谊的爱,但同为战友的革命友谊的爱却一直藏在心中。

在金维映遇袭身亡的30年后,邓小平再次踏上江西,这片充满他与前妻回忆的土地。当时他不禁感叹到:“曾经在这里有过一位女书记。”

邓小平

同行的人都明白 ,这里说的女书记就是金维映。

在金维映失联的这段时间,金维映的弟弟为完成金父遗愿,在国内政治局面相对稳定后四处打探有关姐姐的行踪,却一无所获。

金维映远离家乡,远离家人,为进行革命工作曾多次改名换姓,使得她的家人在寻找她的过程更加艰难。

直至1987年长大成人的李铁映上门拜访,他们才得知原来姐姐早已客死异乡,连尸骨也未能落叶归根魂归故乡,心痛不已。

李铁映

他带着李铁映去看金维映的父亲,在父亲的墓碑前对父亲说:

“您口中我那叛逆的姐姐原是优秀的共产党员,您在地下看见她记得把她接到身边去,不能让为祖国做贡献的人魂魄不安啊!”

幸好革命的星火得以传承,长大后的小金为纪念母亲改名李映铁,同母亲一样,成为了优秀的政治委员。

金维映如同所有的革命人一样,用一生平淡奉献在革命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只为换得万家灯火通明,人人幸福。

对于这些长征路上的女战士,各位读者有什么想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