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是邓小平的第二任妻子,李铁映的母亲,长征时为贺子珍接生

 后知后觉无所谓 2022-12-17 发布于北京

1941年6月,纳粹德国公然撕毁互不侵犯条约,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烧至苏联。

随着前线军队的节节败退,无数苏联国民被战乱和炮火席卷。

彼时,一位正在苏联休养的中国女红军也被波及,她在德国法西斯的轰炸中不幸丧生,年仅37岁。

此人正是邓小平同志的第二任妻子、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李铁映的生母——金维映。

文章图片1

她还是中国共产党最早一批女党员,长征时期与贺子珍、邓颖超、康克清等一众中共元首夫人并肩同行,过程中为贺子珍接生了孩子。

跟随中央红军突围远征的30位女红军名单中,金维映赫然在列,她是当之无愧的巾帼女豪杰。

文章图片2

与邓小平的短暂情缘

金维映的革命之路始于“五四运动”时期。

在浙江舟山岱石县立女子学校读书期间,15岁的金维映饱受民主革命思想影响,当北京学生运动的潮流波及至浙江地区后,金维映果断加入了本地区的声援活动,自此在内心埋下了一颗革命的种子。

文章图片3

毕业后金维映留在了学校任教,进一步从一名具备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成长为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

在那个社会动荡、思想碰撞的革命年代,金维映数次组织学校师生参与游行示威运动。

1926年10月,恰逢中共宁波党组织来到舟山发展党员。

金维映不光一马当先加入了共产党,还帮助组织建立了中共定海支部,成为党支部领导成员之一。

文章图片4

此后,金维映开始按照组织指示积极发展壮大组织,展开了诸如盐民运动、经济斗争等一系列革命行动。

由于工作中的出色表现,金维映很快就被列入了国民党黑名单。

“四一二政变”后,舟山地区也陷入了一片白色恐怖,金维映不幸被捕入狱。

好在地下党战友对其展开了及时营救,金维映很快出狱,并转战上海中华全国总工会。

这是她第一次远离家乡,也是她最后一次踏足舟山故土。

文章图片5

而后几年时间,金维映在江苏、江西、上海等地来回奔波,先后担任了中共江苏省委妇女运动委员会书记、上海工会联合行动委员会领导人。

二十来岁的她,已经是颇具革命工作经验的老党员。

在上海工作期间,金维映邂逅了自己的第一任丈夫——邓小平。

文章图片6

1929年,邓小平妻子张锡瑗产后患上了产褥热,因为医院的治疗条件太差,年纪轻轻的张锡瑗不幸罹难,刚生下的孩子也随之夭折。

邓小平深受打击,可还未等他来得及料理妻子的后事,紧急的革命形势就将他再次带到了革命前线。

文章图片7

1931年7月,邓小平被调至中央苏区工作,计划从上海乘船前往。

恰巧金维映也接到了调任中央苏区的命令,二人正好同行。

一路上两人朝夕相处,金维映的热情大方、善解人意,修补了邓小平千疮百孔的心灵。

再加上双方同岁,对于革命事业有着共同的愿景和期许,一路上有着说不完的话题。

还未抵达苏区两人便坠入了爱河,并结为夫妻。

文章图片8

只可惜到了中央苏区后,二人因为工作原因聚少离多,夫妻之间的感情多少受到了影响。

1931年8月,邓公成为瑞金县县委书记,而后又历任会昌县委书记、会昌中心地委书记,而金维映则是被安排到了于都、胜利两地工作。

文章图片9

在苏区工作的几年间,金维映充分诠释了何为“巾帼不让须眉”。

她担任于都、胜利两县县委书记期间,党政军民各方工作一把抓。

率领部队粉碎国民党的围剿、带领军民展开卓有成效的经济建设、为前线部队征兵募粮、助力本地百姓教育发展,金维映将自己的全部工作热情与精力,尽数挥洒到了中央苏区这片土地,在瑞金、会昌等地工作的邓公同样如此。

如此一来,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夫妻之间根本没有交流感情的时间。

再加上二人的婚姻本就仓促,夫妻俩只能渐行渐远。

1933年5月,金维映离开了邓小平,这段短暂的婚姻就此告一段落。

文章图片10

金维映为贺子珍接生

1933年10月,国民党大军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五次围剿,党中央动员苏区人民积极参军支援前线。

紧要关头金维映被调任瑞金突击队总队长,带动了当地百姓的参军热情。

只可惜工农红军还是没能粉碎敌人的围剿,被迫战略性转移,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就此开始。

文章图片11

10月中旬,金维映跟随红一方面军从瑞金云石山梅航村出发。

当时的队伍里只有30位女同志,几乎都是中共中央元首们的夫人,如贺子珍、邓颖超、康克清。

这些女战士被编入中央各直属机关组成的红章纵队,金维映救灾纵队地方工作部工作,而当时的纵队司令员兼政委也是一位老革命——李维汉。

正是因为这次工作安排,让金维映与李维汉得以结识。

两人由于工作问题产生了频繁的联系,一来二去之下便产生了感情。

1934年,李维汉与金维映结为伴侣。

文章图片12

长征开始后,大部队一路向西,接连突破了好几道敌人防线。

但敌人在后紧追不舍,天上还有国民党飞机的轮番轰炸,沿途牺牲了很多同志。

直到红军队伍开始深入云贵川腹地,敌人的围追堵截才少了一些,但在这些相对偏远的地区,意味着队伍的生存环境也更加恶劣。

尤其是几十位女同志,遇到急行军或者天寒地冻的天气,身体很难吃得消。

但无论多苦多难,金维映总是保持着一贯的积极态度,工作非常出色。

文章图片13

中央卫生部考虑到队伍伤员太多,专门组织了一个修养连,金维映当仁不让的成为了修养连的党支部书记。

行军过程中,金维映总是跑前跑后,时刻动员、提醒大家跟上队伍。

有的同志走不动了,她就主动上前帮忙背东西、扶着对方赶路;到了宿营地,她的第一件事一定是先把所有人安顿好。

她的吃苦耐劳和饱满的乐观精神感染着每一位红军战士,也让很伤员病号得以振作起来。

文章图片14

1935年2月下旬,红一方面军来到了贵州白苗族的一个叫做白沙的偏远村庄。

好巧不巧,贺子珍的产期正好来临,红章纵队的女同志们只能就地为贺子珍接生。

早在长征开始前贺子珍就怀上了毛主席的孩子,行军途中所有人都在暗暗祈祷,希望尽快结束艰苦行军,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降生环境。

只可惜天不由人,在后有追兵、前有险境的情况下,贺子珍临产了。

文章图片15

白沙村外红军战士在与敌人浴血奋战,村内邓颖超、金维映等人在为贺子珍接生,后方的国民党军队还在源源不断的涌上前来,情况万分危急。

好在贺子珍在众人的帮助和鼓励下顺利生产,母女平安。

可考虑到当下的险境,以及前方艰苦遥远的路途,这个孩子只能送给当地的老乡抚养。

主席与贺子珍甚至还没来得及给这个孩子取名字,就被迫忍痛离开了。

后来贺子珍多次设法探查,都没找到关于这个孩子的半点线索,她后悔不跌当时没有留下任何认亲线索。

而帮助贺子珍接生的金维映还不知道,不久后她也即将面临与贺子珍一样的痛苦。

文章图片16

生下李铁映,客死异乡

1935年8月21日,红一、红四方面军混编为左、右路军,开始穿越草地,红军长征迎来了最为艰苦的一段路程。

右路军在毛主席、周总理等人的带领下,从四川毛儿盖山北上,金维映也在这支队伍中。

横亘在右路军前方的,是茫茫无边的草地、积雪千年的雪山。

一望无际的草地遍布沼泽、烂泥,一不小心就可能陷进去,越往下挣扎陷得越快,直至整个人被沼泽吞没。

就连草地上的草根也常常含有毒素,被划伤了脚或者被草地的水坑浸泡过就很有可能中毒。

一些本就体弱的同志中毒之后愈发虚弱,不知不觉就倒在了草地上,再也无法站起身。

文章图片17

这里的雪山同样吞噬掉了不少红军战士的性命。

刺骨的寒风如利剑般锥刺着每个人单薄的身躯,尤其是金维映等女同志,脸色被冻得青紫,大家只能挤在一起用身体取暖。

雪山气候也是瞬息万变,前一秒还是晴空万里,下一秒便是风雪连绵。

夜间碰到雨雪天,战士们就只能用床单和木棍简单支撑起一个小帐篷,就地休息。

文章图片18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金维映和同志们足足行走了七天七夜,沿途不知有多少同志永远的倒在了雪山草地之间。

1935年10月19日,金维映跟随长征部队抵达陕北吴起镇,与当地红军队伍成功会师,两万五千里长征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

文章图片19

在陕北根据地安顿下来后,金维映被任命为中央组织部组织科科长,丈夫李维汉则是他的顶头上司。

由于革命工作需要,两人仍旧聚少离多。

可喜的是,李维汉与金维映的孩子于1936年9月降生了。

只不过当时的革命环境还没有稳定下来,为了不耽误革命工作,也为了孩子的安全,夫妻俩将刚出生的孩子送到了当地一位农民家里抚养。

与亲身骨肉分离的这一刻,金维映切身体会到了贺子珍当时的痛苦。

文章图片20

1937年,随着中央机关迁移至延安地区,李维汉与金维映才算稳定下来。

寄养在农民家的儿子李铁映也被接了回来,一家三口住在杨家岭山坡上的一处窑洞内,度过了一段难得的幸福生活。

次年春天,党中央计划从中共中央挑选一批青年才俊去苏联莫斯科大学进修,金维映被中央选中。

金维映虽舍不得丈夫孩子,但此行既可以增长见识,又能借助苏联发达的医疗条件修养身体,所以再三考虑之下金维映还是同意了这趟苏联之行。

结果没想到,金维映竟会一去不复返。

文章图片21

1939年8月,周总理因右臂骨折前往莫斯科疗养,邓颖超女士陪同前往。

作为当年一起走过草地的老战友,周恩来夫妇与金维映在莫斯科休养所见过两次面。

第一次相见时金维映还很正常,但第二次会面她就不知染上了什么疾病。

次年2月周恩来、邓颖超回到了国内,自此再未收到过金维映的消息。

直到解放后苏联的同志才捎来口信,金维映早已经于1941年去世了。

文章图片22

她没有死于病魔之手,而是牺牲在德国法西斯的炮火中。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战火蔓延至莫斯科。

住在医院中的金维映不幸被德国纳粹的炮火波及,壮烈牺牲,年仅37岁。

文章图片23

金维映离开之后,李维汉因为工作实在繁忙,不得已将李铁映送到了延安保育院抚养。

自小缺少父母关怀的李铁映,养成了坚强独立的性格,凡是喜欢自己拿主意,也从不用别人操心他的生活。

直到全国解放后,李铁映才被接到李维汉身边生活。

他先后从北京俄语学校、捷克斯洛伐克卡里士大学毕业,并通过参军进入国防部工作。

在单位里,李铁映从一名普通技术员做起,一路爬升至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还在2003年当选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只可惜,这一切金维映没有机会看到了。

文章图片24

结语

金维映短暂却辉煌的一生,永远定格在了37岁。

十几年革命生涯中,金维映如同一轮烈日,激情燃烧着自己的生命。

无论是在浙江舟山与国民党做地下斗争,还是红军时期率部走过充满遍布荆棘的雪山草地,又或者是因为革命工作忍痛与儿子分离,金维映对于革命工作始终没有任何的懈怠。

她总是充满激情、充满斗志,无论面临何种险境她总会拿出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拼搏。

金维映无愧于“巾帼女豪杰”的称号,更对得起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殊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