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名字的诞生

 金苹果6 2022-11-04 发布于北京

图片

1

刚刚结束的冯唐野有茶书道展里,导言结尾处写道:“佛,亻,弗,佛不是人。僧,亻,曾,僧曾是人。”我撤展那天无意间瞥到了墙上的这句话,脑海里闪过了一个念头,佛不是人,那佛是什么?

后来去简单查了查资料,佛在佛教里指的是最觉悟者,拥有最高级的智慧。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这个“佛”表达的是有觉悟而无迷惑的境界。至于“佛”字,一般则专指释迦牟尼。

佛教是从印度起源,由外而内传入中国。这就会涉及到一个问题:翻译。为什么会选用了“佛”这个字?换句话说,佛是怎么成了佛教里最高智慧的标准名称?

从最初的渊源看,比佛出现早的译法是“浮屠”,就是俗话里“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浮屠”。也有浮图,甚至还有复豆……

佛的译法比浮屠出现得晚,但最终取代了浮屠而成为了佛的标准名。而浮屠后经演变,逐渐指称佛塔。这个取代的过程,大致是发生在后汉三国年间,或早或晚,不同人有不同的说法。

为什么已经有了一个浮屠的译法,又出了一个佛的译法?季羡林先生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此有一个很有影响力的考证。极简的概括是这样的:

①印度→大夏→中国

Buddha→Boddo→Boudo→浮屠

②印度→中亚→中国

Buddha→But→佛(古音)

从季先生这个考证看,佛教是从不同路径传入中国的,这个佛经上的写法就不一样,导致音译出的字也不一样。至于佛是怎样取代浮屠的,我看到有的观点是,当时佛、浮屠这些名称都有,同时使用。但随着时间推进,“适者生存”,越来越的人选择了佛,于是,佛就在竞争中胜出了。

还有一点,浮屠译成两个字,是本来的佛经就是Boudo;而佛的译法,则是出自But。为什么提到这个?因为关于“佛”,还有一个见解,就是佛是佛陀两个的缩略。如果是这样的话,那逻辑就应该是先出现佛陀的说法,然后才出现佛。但如果按季先生的考证,佛其实就是从But直接翻译过来的,并不是佛陀的缩略;相反,佛陀是佛的加长。

这还仅仅是佛教的开端,后面还有兴起、灭佛、复兴、本土化、儒佛道的相互影响等等。这样看来,仅仅是一个佛字,今天能够来到你的面前,不知道“燃烧了多少片海,多少只船”!

不二堂今宵欢乐多 交易担保 放心买 佛:最觉悟而无迷惑 小程序

不二堂今宵欢乐多 交易担保 放心买 【佛】 小程序

2

不二堂今宵欢乐多 交易担保 放心买 欲望列表 之 天理 小程序

不二堂今宵欢乐多 交易担保 放心买 欲望列表 之 自然 小程序

3

第一眼看到这个字,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样,看到了一位侠客的背影:一身铠甲,手持长剑,身后是被风吹起的斗篷。这个影字,一身侠气。
很多人心中可能都有一个侠客梦,身处江湖中,心忧天下倾。侠在我国传统文化里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被赋予了很多浪漫的含义和想象,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什么是侠?司马迁在《史记》说:“救人于厄,振人不赡,仁者有乎;不既信,不倍言,义者有取焉。”
但这一套侠客精神,并非在司马迁的时代凭空而来。“侠起墨家”是一种流传很广的说法。《墨子》说,“任,士损己而益所为也。”“任,为身之所恶,以成人之所急。”“万事莫贵于义。”“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
这些主张,确实让我们看到了许多后来侠客的影子。也不只限于墨家,儒家思想中的“君子喻于义”、“舍生而取义者也”等,也对后来的侠客精神有所影响。
从这之后,几乎在每个时期的历史文献中,都能找到有关侠的作品。当然,可能今天人们最熟悉的,是来自那些大唐诗人们的诗篇。
比如王维的《少年行》:“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还有李白《侠客行》中的经典名句: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有人做过整理,《全唐诗》中有关咏侠的诗有五百多首。
不仅是文学作品,还有人身体力行,比如明代大儒王阳明。湛若水在阳明先生的墓志铭里写道,“初溺于任侠之习,再溺于骑射之习。”并阳明先生酷爱的任侠与骑射、辞章、神仙、佛氏并称五溺。
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能够从许多地方看到侠客的身影和精神,“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