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社会人该有的素养:思危,思退,思变

 新用户86028838 2022-11-04 发布于内蒙古

《易传》有云:

“无思也,无为也。”

一个人,若是从小到大,从年轻到衰老都是一种吊儿郎当,不去思考人生,不去做好准备的话,那么他的人生路会越来越窄。

人的一生,变幻莫测,风雨无常,生活无常,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才能有所为。

《菜根谭》中有云:

“忙里要偷闲,须先向闲时讨个把柄;闹中要取静,须先从静处立个主宰。

不然,未有不因境而迁,随事而靡者。”

任何事,不管大小,做足准备,谨慎对待,一个成熟的社会人,理应做到:思危、思退、思变。

思危,做到凡事谨慎,不被小问题干扰全局。

凡事做到提前准备,也就降低了风险,不管在顺境,还是在逆境里,都需要有忧患意识。

《三国志》有言:

“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视祸于未萌。”

真正聪明的人,在危险还没降临时,就已经知道了危险,看出了端倪,然后提前做足准备,让祸患扼杀在萌芽当中。

这些人,富有哲思,懂得做出规划,富有远见,懂得凡事靠自己个人的眼界和智慧去布局。

可以说,这些人也是懂得未雨绸缪的,尽自己所能避免掉进各种各样的坑里,才能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淡定自如地过好自己的生活。

《左传》有云: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凡事懂得做足准备,居安思危,方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做到“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当一个人具备了忧患意识,他才会更加珍惜可以及时改变的当下,愿意未雨绸缪,不会放纵自己,而是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一个人有了忧患意识之后,就会选择走长期主义的道路,而不是走短期路线,那些为了眼前蝇头小利而不惜丧失尊严和原则的人,即便暂时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可长期来看,他们会失去更多。

《红楼梦》中有言:“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做事之前,先问问自己可能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要给自己留后路,这样才能走得安全且长久。

思退,在于知道做到要懂进退。

在利益面前,人的本性是很难让自己及时收手的。

世事无常,没人敢确定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所以尽可能给自己留下一条可以缓冲的路,才有事后回旋的余地。

正如《易经》所言:“当进则进,当退则退”

无论什么事情,只有做到防患于未然,知进退,才能不因眼前的一时利益和诱惑而丧失了自己的判断。

尤其是当危机来临的时候,当形势不好的时候,只有让自己及时地冷静下来,保持着谦卑理性的态度,才能心甘情愿地选择后退,让自己退居幕后,有时间有心境地思考事情的前因后果。

如此,方能真正发挥出自己的高明远见和精深的智慧。

《道德经·第九章》中讲:“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老子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做到了功成身退,才懂得生存的智慧,也才能顺应天道。

只想着前进,却未曾想过停下来,也不愿好好思考人生的人,是很难让自己过上一种从容、淡定且惬意的人生的。

思变,才能有所作为。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中讲: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一个人不怕遇到问题,就怕遇到问题还固守己见,不懂变通。

试想,一个人为什么会遇到困难?如果有足够的、相应的能力去化解困难,那这些困难还会被称为困难吗?显然不能。

所以,当一个人陷入困境,遇到了以自己目前的能力无法去解决的困难时,那就意味着自己需要做到相应的能力来化解困境。

这个时候,唯有做出改变,才能一步步地从困境里走出来。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让自己从思维的牢笼里走出来,告诉自己以往的那些解决问题的方式、套路和手段都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了。

叔本华说:

“世上最大的监狱,就是人的思维。”

所以,及时地挣脱思维的牢笼,随时随地可以刷新自己的认知,提升个人的能力,才能在接下来真正去成就自己。

迈开改变的第一步,就是让自己的思维得到新鲜的空气,让它活跃起来。

《大学》中有言: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一个成熟的社会人,倘若做到人思危、思退、思变的时候,就是给自己更多的人生可能性。

反之,就好比一个池塘里没有活水注入,早晚会变得死气沉沉,没有生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